魏杰
- 作品数:12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土壤养分状况对石阡苔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土壤养分状况对茶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石阡茶区11个茶园,并于这些区域选择一到四丛石阡苔茶群体种的茶树单株进行一芽二叶茶青样品采集,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检测茶青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儿茶素等11种品质相关的次级代谢物。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在4.51~5.97范围时,适宜茶树生长;所有土壤养分指标中,有效磷含量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84%;养分指标含量大多较适合茶树生长,其中全钾的含量最丰富,全磷的含量较低。土壤pH值与所检测的所有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均为负,有机质的含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最大。相同区域不同单株之间的内含物含量比较相近,但也有部分差异显著;土壤中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大多数内含物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选择的茶园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比较适宜,存在富钾缺磷的特点,而钾元素对促进茶叶品质成分的积累起正面作用。施肥时建议因地制宜,科学地施用有机肥及氮磷钾肥,尤其注意磷肥的补充。
- 汪安然鄢东海李露露林开勤魏杰
- 关键词:土壤养分
- 茶树CsSMT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表达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发掘利用茶树茶树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CsSMT,通过RACE克隆该基因的cDNA全长,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该基因在井43幼苗根叶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该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获得5个茶树品种CsSMT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对茶树5个品种的ORF核苷酸多态性鉴定共检测到19个多态性位点,包括17个SNPs和2个InDels,平均每55 bp检测到1个多态性位点,这些多态位点引起9个氨基酸位点变化;5个茶树品种SMT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9.15%,出现一定的遗传分化。Na_2SeO_3水培及荧光定量PCR表明,CsSMT基因在茶树幼苗根与成熟叶中均有表达;Na_2SeO_3显著诱导成熟叶中该基因表达,抑制须根CsSMT表达。
- 刘声传鄢东海周雪莫雪胡依然魏杰周富裕周玉锋
- 关键词:茶树硒
- 高香茶树新品种‘格绿’
- 2023年
- ‘格绿’是从贵州‘都匀毛尖’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小叶类,中偏早生种。适制优质高香绿茶,香气清高有花香,滋味甘醇鲜爽。适宜在贵州黔北、黔南等气候相似茶区种植。
- 魏杰刘声传林开勤陈娟汪安然喻云春周富裕鄢东海
- 关键词:茶树高香
- 不同化肥减施技术下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被引量:3
- 2021年
- 为给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黔东北1个9龄无性系‘福鼎大白茶’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CK:对照,不施肥;CF:习惯施肥;T1:化肥减施量32.1%;T2:化肥减施量33.8%;T3:化肥减施量46.0%,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的全年干茶叶产量分别为3524.1、3644.4、3835.7 kg/hm^(2),显著高于CF(3127.3 kg/hm^(2)),T1、T2、T3、CF的这一指标显著高于CK(2172.6 kg/hm^(2));各季度T1的酚氨比最低,秋季CF、T1、T2之间的酚氨比无显著差异,春、夏季CF、T2、T3之间的酚氨比无显著差异;总体上,T1、T2、T3新梢年氮、磷、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高于CF,T3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的年纯收入显著高于CK(3.69万元/hm^(2));相较于CF,T1、T2、T3每年分别节本增效1.48、1.39、1.52万元/hm^(2)。茶园肥料沟施效果好于撒施,T1、T3化肥减施增效较好,T3更好。建议调整茶树专用肥氮、磷、钾元素配比,增加茶树专用肥的有机肥及其有机质含量;T3增加有机肥替代比例。
- 刘声传林开勤梁思慧何萍魏杰鄢东海徐霖何国菊周玉锋
- 关键词:茶园施肥技术养分利用率
- 基于2b-RAD技术分析白化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揭示白化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2b-RAD)对23份茶树种质(20份白化,3份常绿对照)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共获得576 193 750条高质量测序数据和56 498个高质量SNPs。系统发育树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3份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1份来自贵州的大叶种,类群Ⅱ包含来自贵州的地方种质6份,类群Ⅲ包含来自浙江的14份种质和来自安徽、福建的2份种质。基于系统发育树,3个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均表现为:类群Ⅰ>类群Ⅱ>类群Ⅲ,类群Ⅰ和类群Ⅱ、类群Ⅲ之间分别呈现中、高度的遗传分化水平。综上所述,白化茶树品种(系)存在中、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间遗传分化更大,为白化茶树种质鉴定、资源利用和育种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声传许应芬魏杰鄢东海陈智雄徐霖刘燕周玉锋
- 关键词:SNP
- 黄化茶树新梢色素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以茶树黄化品种‘中黄3号’(‘ZH3’)和常绿品系‘苔茶15’(‘TC15’)为材料,检测其4、5、7、8月新梢(一芽二叶)色素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月份黄化茶树新梢色素和主要生化成分累积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梢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在两种茶树中均随生育期先降低后上升,叶绿素b含量变化趋势不同,但均以8月份最高,‘ZH3’叶绿素b含量在4、5月份分别比‘TC15’低41.9%、54.9%,在7、8月份分别比‘TC15’高47.5%、22.1%;新梢类胡萝卜素含量在‘ZH3’中呈递减趋势,而在‘TC15’中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花青素含量在两种茶树中均先上升后下降,在4、5、8月份‘ZH3’略高于‘TC15’,在7月份‘ZH3’比‘TC15’低26.4%。(2)两种茶树新梢的花青素含量在总色素中占比均先增加后降低,总叶绿素含量占比则表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占比在‘ZH3’中呈递减趋势,而在‘TC15’中先递减后小幅上升。(3)两种茶树新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先降低后上升并以4月份最高,茶多酚含量则均先升后降并以7月份最高,‘ZH3’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在月份间变化不显著。(4)‘ZH3’新梢的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与各色素含量相关均不显著,而其茶多酚含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C15’新梢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与花青素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总叶绿素含量、咖啡碱含量与叶绿素a以及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黄化茶树品种‘中黄3号’新梢颜色越黄,类胡萝卜素、游离氨基酸含量越高,叶绿素a、叶绿素b、茶多酚含量越低,叶绿素a/b值较高,花青素含量适中,茶树新梢色素含量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关系密切。
- 刘声传魏杰林开勤陈智雄徐霖鄢东海
- 关键词:新梢色素生化成分
- 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快繁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探究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快繁技术,以‘贵绿1号’(C.sinensis cv.Guilv 1)、‘贵绿2号’(C.sinensis cv.Guilv 2)和‘贵绿3号’(C.sinensis cv.Guilv 3)等10份特异茶树资源作接穗,‘福鼎大白茶’(C.sinensis cv.Fudingdabaicha)作砧木,研究这些资源嫁接扩繁的成活率、树高、树幅、可剪穗数,并与其中3份资源扦插移栽后的生长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份嫁接扩繁资源的成活率变幅为79.6%~97.9%,总平均值为88.3%,差异显著。其树高、树幅和可剪穗数差异明显,不同嫁接组合间的亲和性有一定差异。与扦插移栽3年后相比,3份资源嫁接扩繁第3年的树高、树幅和可剪穗分别高19.3~34.7 cm、14.4~17.4 cm和50.5~80.5个。总体上,相较于扦插移栽,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嫁接可加快扩繁进度2~3年,嫁接第3年每666.7 m2可剪穗64.3万个。
- 刘声传魏杰陈娟李燕林开勤崔晓明令狐昌弟鄢东海
- 关键词:生长势
- 基于SSR标记贵州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被引量:39
- 2016年
- 为了贵州古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EST-SSR标记对40份贵州古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指纹鉴定。结果表明:20个SSR标记在40份资源中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8个,PIC和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62和0.936,多态性适中。76个等位基因在参试古茶树资源中的出现频率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1.32%-89.74%。参试材料的Nei's遗传距离(D)为0.075-0.875,当D≈0.160时,40份古茶树资源可聚为6类,包括3个单独聚类和3个复合聚类。利用4个核心标记即可鉴定40份古茶树资源,并根据等位基因带型,获得18位数的分子指纹图谱号码,构建每份资源的分子指纹图谱。
- 郭燕刘声传曹雨赵华富魏杰鄢东海周富裕
- 关键词:古茶树资源SSR指纹图谱
- 氨基酸叶面肥对黄化茶树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探明氨基酸叶面肥对黄化茶树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黄化茶树夏秋茶提质增产提供技术支撑。以黄化茶树品种‘中黄3号’为试材,设置不施叶面肥(CK)、喷施氨基酸水溶性叶面肥(氨基酸≥100 g/L、锌≥10 g/L、硼≥100 g/L,T1)、喷施活性氨基酸叶面肥(氨基酸≥100 g/L、有机质≥130 g/L、锌+硼≥100 g/L,T2)、喷施茶树叶面肥(氨基酸≥100 g/L、锌+硼≥100 g/L,T3)、水溶喷施1.8%尿素(总氮≥46.4%,T4)5个处理,比较分析各处理对夏秋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叶面肥处理的发芽密度、一芽二叶百芽鲜重分别大于、显著大于CK。CK产量最低,T1、T2、T3的产量分别高于T4,T1和T3产量分别略高于T2。各处里间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无显著差异。CK的酚氨比最高,T2的酚氨比最低,T1和T2的酚氨比显著低于CK和T4,而CK、T3、T4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夏秋季T1、T2能较好地提高黄化茶树茶叶产量,改善绿茶品质,T2的综合效果更好。
- 刘声传刘声传魏杰徐霖何国菊鄢东海
- 关键词:氨基酸叶面肥
- 茶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与远景综述被引量:5
- 2023年
- 茶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优质新品种培育推广是发展高效茶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多倍体植物具有高产、质优、抗逆性好等特点,茶叶科研工作者也希望从多倍体育种途径获得优质茶树新品种。多倍体育种还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等问题,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查阅研究文献资料,对茶树多倍体的获得方法、鉴定方法、优良性状,以及多倍体育种面临的问题等进行分析,以期为开展茶树多倍体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刘青林开勤魏杰陈文军陈正武
- 关键词:茶树多倍体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