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玉茂

作品数:13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盆地
  • 6篇南黄海
  • 5篇南黄海盆地
  • 5篇海盆
  • 5篇海盆地
  • 4篇P-
  • 3篇地质
  • 3篇陆架
  • 3篇大陆架
  • 2篇地层
  • 2篇地热流
  • 2篇地温梯度
  • 2篇油气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热导率
  • 2篇热流
  • 2篇成藏
  • 2篇成藏要素

机构

  • 12篇青岛海洋地质...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3篇庞玉茂
  • 11篇郭兴伟
  • 8篇张训华
  • 6篇肖国林
  • 4篇蔡来星
  • 4篇朱晓青
  • 3篇侯方辉
  • 3篇吴志强
  • 3篇温珍河
  • 2篇祁江豪
  • 2篇朱晓青
  • 2篇赵维娜
  • 1篇王保军
  • 1篇刘健
  • 1篇王蛟
  • 1篇丘学林
  • 1篇牟林
  • 1篇徐扬
  • 1篇杨小秋
  • 1篇孙建伟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被引量:5
2019年
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地震波场特征和层位标定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的重要问题.为了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构造特征和岩石性质引起的波场变化,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提供地震波衰减规律、速度与层位标定等信息,对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实施了近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海相地层顶部强反射界面地震波穿透难的问题,采用了大容量气枪震源并设计了气枪阵列组合方式,提高了激发地震波的能量,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清晰的PP、PS下行波和上行波信号.采用了三分量偏振合成、组合滤波和波场分离等处理方法,对VSP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海相三叠系-志留系的精细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构和地层吸收因子等物性数据,建立了钻井地层、测井、VSP上行波和多道地震剖面对应关系,实现了不同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属性资料的有效衔接,标定了钻井地质剖面上各深度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性,厘定了过井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的地质属性.此次观测取得的纵波、横波速度信息,成为建立南黄海海相地层速度模型主要的资料来源,也是地震资料的岩性反演处理不可缺少的信息.
吴志强祁江豪祁江豪郭兴伟丘学林郭兴伟谭云龙丘学林李文强庞玉茂
关键词:南黄海垂直地震剖面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地层热导率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地层热导率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测井数据及岩心数据,对测井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以优选的测井参数和实测热导率数据为输入条件,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训练模型构建热导率预测模型,最...
郭兴伟庞玉茂史兵兵张训华孙旭东杨国鑫
上下扬子构造演化及叠合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对比被引量:10
2016年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并已显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在系统研究扬子块体构造旋回演化及沉积发育的基础上,以地质类比为手段,剖析了上、下扬子区宏观地质特征的异同,认为上、下扬子区叠合盆地演化具有"早期统一、晚期分异"的特征,主要控制因素是扬子块体与周缘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分异的界限大致是以印支运动为界。通过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上、下扬子区典型叠合盆地成藏要素存在时空关系上的可类比性,并与构造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对南黄海盆地勘探的指示意义,认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是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潜力区,深层油气勘探需重点关注,以及古隆起对油气聚集的关键作用。
庞玉茂张训华肖国林温珍河郭兴伟孙建伟赵维娜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四川盆地叠合盆地成藏要素
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及烃源岩特征——以CSDP-2井为例被引量:33
2017年
依托CSDP-2全取心井岩心及38块烃源岩样品的实测w(TOC)、w(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生烃潜量等一系列地化测试数据,在精确识别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多组段、多岩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比该区与下扬子苏皖地区主要烃源岩的差异性,探讨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在中—古生代共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海侵-海退,由海向陆方向发育完整的浅海陆棚-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体系且充填了浅水内陆棚、镶边碳酸盐岩台地及潮坪-泻湖和三角洲前缘等连续的沉积演化序列;海盆内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和青龙组4套烃源岩品质与陆区相当,同属中等最好烃源岩级别;垂向上则以龙潭组、大隆组源岩品质最高且不乏优质烃源岩的存在,青龙组源岩品质稍低但同样有效;丰富的烃类物质基础、7套全烃、荧光高幅上升段及累计40余处油浸、油斑等直接油气显示彰显了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存在着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蔡来星王蛟郭兴伟肖国林朱晓青庞玉茂
关键词:沉积相类型烃源岩特征南黄海盆地
柴达木盆地英东地区大地热流及影响因素
2023年
英雄岭构造带是柴达木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地温场对油气成藏过程有重要影响,也是油田开发工程实施的重要参考.利用试油静温数据,结合激光扫描法开展岩心热导率及放射性生热测试,对研究区地温场进行了研究.英东地区地温梯度为31.8~35.3℃/km,平均为33.6℃/km,新近系热导率为1.8~2.4W/m/K,平均为2.07W/m/K,大地热流值为65~74mW/m^(2),平均为69mW/m^(2).热流呈“西高东低”特征,昆北、南翼山及一里坪等地热流值超过65mW/m^(2),而阿尔金山前、冷湖构造带及涩北等地较低,咸水泉和冷湖等地普遍低于50mW/m^(2).新近系实测平均生热率为2.84μW/m^(3),对热流的贡献约20%.研究区具有“热壳温幔”特征,其影响因素包括地壳放射性生热、蚀源区高U中酸性侵入岩、印度板块汇聚引起的构造热及热岩石圈厚度较薄等.
邹开真庞玉茂陈琰赵健周飞朱军郭兴伟段立锋郭兴伟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地温梯度热导率大地热流石油地质
下扬子南黄海盆地中、新生代岩浆岩发育与构造运动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显著特征是岩石圈的减薄效应,并伴生极为发育的伸展构造,强烈的岩浆活动等,中国东部岩浆活动自早三叠世开始,到晚侏罗世-白垩纪达到巅峰,并持续到中新世早期.南黄海盆地作为下扬子块体在海域的延伸,为前寒武系...
庞玉茂张训华肖国林吴志强赵维娜
关键词:岩浆岩发育机制
文献传递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揭示的南黄海中—古生代构造演化框架被引量:2
2019年
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是一个聚焦中国大陆架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以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构造、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作为具体目标,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心为手段,进行多学科多目标综合研究的科学计划。CSDP-2井选址在工作程度较高且科学问题比较聚焦的南黄海,是大陆架科学钻探的第二口科学探井。
郭兴伟庞玉茂张训华侯方辉吴志强肖国林朱晓青蔡来星
关键词:南黄海大陆架
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纪-三叠纪菊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7
2017年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时代,恢复沉积和构造环境的基准井。菊石是二叠纪至三叠纪的重要古生物,在指示地层时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CSDP-2井岩心中发现多块菊石化石,其中的两块化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菊石形态特征,取自1 475.2m岩心中的Roadoceras cf.sinense时代被鉴定为二叠纪罗德阶(Roadian)—吴家坪阶(Wuchiapingian),属于近20年来建立起来的菊石属Roadoceras,其古地理分布位于古赤道及双温区,此次发现的样品则来自华南北缘,拓展了该属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另外,在851.9m处岩心中,发现了蛇菊石Ophiceratidae,其为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阶(Griesbachian)分子,非常接近三叠系的底部,为CSDP-2井二叠纪和三叠纪界线的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上述菊石的发现,有助于厘定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系-三叠系海相地层发育时代,恢复古地理环境,亦为南黄海进一步的沉积、构造和油气资源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郭兴伟朱晓青牟林徐扬庞玉茂蔡来星张训华刘健卢辉楠
关键词:菊石南黄海
南黄海中部隆起一个新的大地热流值:CSDP-2井热流测量结果被引量:1
2023年
大地热流值,是岩石圈、地壳和盆地等各种尺度的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南黄海是东亚大陆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东海陆架、冲绳海槽、渤海湾盆地等的大地热流研究相比,其研究程度较低,只有10个大地热流测点且大部分位于南部坳陷,不能很好地表征南黄海的大地热流特征.系统和准确的地温和热导率测量,是获得可靠大地热流值的基础.南黄海中部隆起之上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全取心钻进2843.18 m,2016年先后5次系统测温,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系统研究其大地热流的机会.对井中295块沉积物或沉积岩进行了热导率测量,并进行了温度压力等校正.根据热导率的垂向分布特征将全井分为6个井段,地温梯度分别为31.86、24.38、23.54、18.09、18.21和20.18℃·km^(-1),平均23.46℃·km^(-1),热导率则分别为1.776、2.765、3.182、3.623、4.184和2.825 W·(m·K)^(-1),大地热流分别为56.5、67.4、74.9、65.5、76.2和57.0 mW·m^(-2).全井平均大地热流为68.9 mW·m^(-2),考虑地层裂缝孔隙影响后,大地热流校正为66.7 mW·m^(-2).这个大地热流值,比北部坳陷稍高而比南部坳陷稍低,是中晚侏罗纪前陆挤压和新生代伸展等构造热演化的大致反映.南黄海热流在东亚大陆边缘处于偏低的水平,反映了南黄海在东亚陆缘相对偏冷的地质背景.
郭兴伟孙旭东杨小秋杨小秋庞玉茂
关键词:南黄海大地热流热导率地温梯度
南黄海有关地层与构造的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被引量:5
2019年
南黄海为一叠置于下扬子地块变质基底之上的中、古生代海相与中、新生代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及多期次构造改造。有关南黄海多期次盆地地层格架及分布特征、构造变形及动力机制、盆地性质及成因机制等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论。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几年最新获得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对南黄海有关地层与构造相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地球物理及综合研究表明:南黄海北部燕山晚期以来陆相断陷盆地之下并不存在印支—早燕山期的前陆盆地;朝鲜半岛西缘断裂带是存在的,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汇聚碰撞过程中存在壳内多层次的互相楔入构造;南黄海海相中、古生界广泛分布,往东抬升剥蚀,可能主要残留下古生界,中部隆起残留有完整的下三叠统—震旦系。
侯方辉郭兴伟郭兴伟朱晓青吴志强祁江豪朱晓青温珍河蔡来星张训华
关键词:地层南黄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