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丹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稻田
  • 3篇复种
  • 2篇多熟
  • 2篇多熟种植
  • 2篇水旱
  • 2篇土壤
  • 2篇农业
  • 2篇轮作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复种轮作
  • 1篇氮肥
  • 1篇氮水平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养分
  • 1篇知识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施氮
  • 1篇施氮水平

机构

  • 10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孙丹平
  • 9篇黄国勤
  • 3篇马艳芹
  • 2篇邓丽萍
  • 1篇黄璜
  • 1篇杨滨娟
  • 1篇王淑彬
  • 1篇官春云
  • 1篇梁玉刚
  • 1篇孙松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农学学报
  • 1篇环境保护前沿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余江县农业病虫害及其防治
农业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农业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回顾了江西省余江县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了病虫害的发生原因,概述了江西省余江县针对病虫害已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而提出余江县病虫害进一步改善的防治对策。
孙丹平黄国勤马艳芹陆卫斌
关键词:病虫害
江西省林粮间作发展探讨
2016年
为充分认识和宏观把握中国林粮间作的发展状况,以江西省为例,探讨江西省林粮间作的发展问题,从而推动中国林、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林粮间作发展的意义、模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作者认为:(1)江西省林粮间作的开发与发展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土地产出、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劳动就业、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维护粮食安全和促进建设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2)当前江西省林粮间作的主要模式有山地林粮间作、农田林粮间作、菜园林粮间作、水体林粮间作、庭院林粮间作以及其他林粮间作等;(3)这些林粮间作模式具有面积大、模式多、分布广、发展快、效益好和潜力大等特征;(4)根据调查,江西省林粮间作的发展尚存在土地利用率低,熟制低,产量低,效益低,投入低,重视程度低,生产条件差,发展不平衡,管理粗放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结构,规模发展和培训人才等。
黄国勤孙丹平邓丽萍孙松钱晨晨马艳芹
关键词:林粮间作可持续发展
中国南方稻田多熟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2
2016年
调查分析了南方稻田多熟种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通过实地考察、典型案例剖析、文献资料查阅,阐述当前稻田多熟种植的地位、研究进展和生产状况。南方稻田多熟种植快速发展中存在着熟制缩减、面积下降、模式单一、效益降低、地力衰退和耕地撂荒的问题,对策实行多元化、高效化、集约化、轻型化、绿色化和生态化的多熟种植模式。
官春云黄璜黄国勤孙丹平梁玉刚
关键词:多熟种植稻田
稻田水旱复种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稻田的水旱复种轮作种植模式,以"冬闲-早稻-晚稻"模式连作为对照处理A,设计了4种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B),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紫云英-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C),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D),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E))。通过2014—2016年连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主要是晚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旱复种轮作模式更具有产量优势,晚稻产量均高于冬闲连作模式;与冬闲连作对照相比,其他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同时更加有利于固定有机碳;稻田水旱复种轮作模式是一种增产、改善土壤肥力的种植模式;处理C和处理E表现较好。
王兰黄国勤孙丹平王淑彬
关键词: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稻田
崇义客家梯田传统农耕知识、技术调查与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崇义客家梯田是全国三大景观梯田之一,保护和开发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耕作知识和技术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围绕崇义客家梯田的修建与管理、传统耕作模式的类型、传统水稻栽培技术、传统农具等方面的专题进行了走访,对"崇义客家梯田稻作农业系统的传统耕作知识与技术体系"进行了全面考察,收集了客家传统农具、水稻栽培、梯田水资源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图文资料,了解了当地政府及农民对"江西崇义客家梯田"传统耕作技术的认识及传统农耕技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客家梯田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展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它加以保护和开发,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而且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梯田的开发与保护,将使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马艳芹钱晨晨孙丹平黄国勤
关键词:传统耕作知识
中国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被引量:13
2014年
近期,中国多地被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数不断攀升,中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中度、重度、极重度雾霾天气。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导致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可见雾霾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雾霾天气的概念、分级和组成成分,成因及危害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雾霾防治措施,为进一步认识雾霾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价值。
孙丹平黄国勤
关键词:污染
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46
2016年
该研究以江西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施氮对照(N0)、减氮40%(N1)、常规施氮(N2)、增氮50%(N3)等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田温室气体(N_2O、CH4、CO_2)的排放通量和速率,并计算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及全球增温潜势。结果表明:在晚稻栽培过程中,N_2O和CO_2的排放通量均出现3次峰值,且都表现为增施氮肥处理高于其他处理,而CH4排放通量仅出现一次峰值;N0、N1、N2的N_2O和CO_2的总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N3处理下的N_2O和CO_2的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对照比,N1、N2和N3的CH4总排放量分别提高了58.70%、69.63%、96.15%,净增温潜势分别增加了22.34%、25.34%、52.92%;N3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高,达1.12kg/kg,显著高于N1和N2。
马艳芹钱晨晨孙丹平邓丽萍邓丽萍陆卫斌
关键词:氮肥温室气体稻田
绿色发展若干问题探讨
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人类生态系统的安全,绿色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重视。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核心是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quot;创新、协调、绿...
黄国勤孙丹平
关键词:生态安全
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7年
多熟种植是中国重要的农作制度之一,对于提高中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适应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总结21世纪以来中国多熟种植的发展状况,在介绍中国多熟种植概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复种指数提升,区域模式多样化、投入产出高效化、机械作业科技化等方面,同时还总结了中国多熟种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多熟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多熟种植的水分效应、多熟种植的高效栽培技术、多熟种植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最后,笔者认为,发展多熟种植是中国乃至世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国多熟种植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坚持以多熟种植为主体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化多熟种植,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生产,并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和资源利用率。
黄国勤孙丹平
关键词:多熟种植复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
长江中游地区水旱复种轮作模式资源利用率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实现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维护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优化长江中游地区传统种植模式,本研究于2013年10月—2015年11月,以冬闲连作为对照,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旱复种轮作模式(冬闲-早稻-晚稻→冬闲-早稻-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油菜-花生-晚稻→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的光、温、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冬季、晚季和周年的光能利用率均比冬闲连作处理高,周年光能利用率两年间分别高8.26%~82.50%和2.63%~121.42%,其中均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最高。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年有效积温利用率均高于冬闲连作模式,两年间分别高12.87%~21.26%和11.17%~25.88%,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最佳。两年间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冬季、晚季和周年的水分利用率均比冬闲连作处理高,其中周年水分利用率分别高45.36%~83.50%和40.00%~118.75%,以"马铃薯-玉米‖大豆-晚稻→蔬菜-花生‖玉米-晚稻"轮作模式的晚季和周年水分利用率最高,"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模式的冬季水分利用率最高。两年间土地利用率均以"绿肥-早稻-晚稻"复种模式最高,平均利用率达96.11%,"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轮作模式的土地利用率表现最好。因此,各水旱复种轮作模式的周年光能利用率、年有效积温利用率、水分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均高于冬闲对照,其中以"蔬菜-花生‖玉米-晚稻→绿肥-早稻-晚稻"和"绿肥-早稻-晚稻→油菜-花生-晚稻"轮作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长江中游地区推广应用。
杨滨娟孙丹平张颖睿黄国勤
关键词:水分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