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双俊

作品数:44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捕集
  • 24篇
  • 14篇变温吸附
  • 10篇捕集技术
  • 9篇氧化碳
  • 9篇二氧化碳
  • 7篇热力学
  • 6篇太阳能
  • 6篇能效
  • 5篇二氧化碳捕集
  • 4篇烟气
  • 4篇制冷
  • 4篇太阳能集热
  • 4篇吸附床
  • 4篇换热
  • 4篇集热
  • 3篇电厂
  • 3篇电厂烟气
  • 3篇压缩机
  • 3篇有机朗肯循环

机构

  • 44篇天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天...

作者

  • 44篇李双俊
  • 36篇邓帅
  • 35篇赵力
  • 8篇张月
  • 8篇刘一楠
  • 7篇李敏霞
  • 7篇刘博文
  • 5篇赵洁
  • 5篇杜振宇
  • 5篇王派
  • 4篇郭志昊
  • 3篇马一太
  • 3篇吕岩
  • 3篇宋春风
  • 2篇赵军
  • 2篇邵亚伟
  • 2篇陈瑞华
  • 1篇安青松
  • 1篇陈冰
  • 1篇王悦

传媒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制冷学报
  • 1篇热科学与技术
  • 1篇新能源进展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2篇2018
  • 1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面向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热能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热能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本发明首先建立了对标流程,通过明确评价对象、确定对标评价参数、建立指标计算方法、设立边界、收集并分析数据、效能评价及改进来完成完整的基准对标。其次总结了不同边...
邓帅陈丽锦赵力李双俊郭志昊卢雅妮吴开龙赵洁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中间抽汽的变温吸附电厂烟气碳捕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中间抽汽的变温吸附电厂烟气碳捕集系统,包括燃煤发电单元、变温循环水单元和碳捕集单元。所述燃煤发电单元包括锅炉、汽轮机、冷却塔和水泵等;变温循环水单元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第一变温吸附...
李双俊邓帅赵力赵睿恺何俊南刘一楠
文献传递
基于非共沸工质的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初探被引量:4
2019年
热力循环是实现能量转换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提高热力循环的效率仍是现阶段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必经之路.针对目前亚临界热力循环效率较低的现状,本文首先以循环工质为出发点,利用非共沸工质相变过程中组分迁移的特点,通过增加非共沸工质的混合与分离过程,突破单一循环工质对热力循环性能的限制,在传统温-熵分析的基础上增加非共沸工质组分的维度,提出亚临界热力循环三维构建方法.其次,将三维热力循环与传统二维热力循环进行对比,明确热力循环三维构建的优势.最后,针对内燃机余热利用,提出组分可调型有机朗肯循环,阐述了三维构建方法的应用和功能,对三维空间内热力循环相对于传统二维构建方法的优势给出了初步探索结果.
许伟聪赵力邓帅李双俊
关键词:热力循环有机朗肯循环非共沸工质
间接换热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的热力学碳泵循环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接换热变温吸附碳捕集技术的热力学碳泵循环构建方法,以循环系统中吸附剂材料、吸附相和烟气的物性为基础,构建一循环过程,所述循环构建包括吸附过程、预热过程、脱附过程和预冷过程;所述循环过程是以二氧化碳吸附量...
邓帅赵睿恺赵力何俊南李双俊张月
文献传递
一种空气源喷气增焓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空气源热泵系统,公开了一种空气源喷气增焓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喷气增焓压缩机、回热器、第一制冷剂风冷式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三通阀、制冷剂过冷换热器、第二四通换向阀、第二制冷剂风冷式换热器、第...
李敏霞吕岩李双俊
文献传递
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能效性能对标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准确且合理的能耗分析对碳捕集技术规模化发展至关重要,其既是碳捕集技术节能降耗的必要前期准备,也是碳捕集过程开展绿色化、清洁化性能评价的重要数据基础。因此,在对碳捕集过程的能源转换共性展开探索的同时,迫切需要面向工程实践的需求,形成易于操作的能效性能对标分析方法,从而保证对类型技术的性能认知可以在合理且统一的评价平台上进行归纳与比较。本工作基于对标分析(Benchmarking Analysis)方法,对变温吸附碳捕集(TSA)过程的能耗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包括流程、参数、模型等。研究了吸附温度和解吸温度对TSA能效性能结果的影响,演示并量化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重点对边界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提出的对标分析方法对碳捕集技术的能效性能对标评估给出了较具体的指导。
陈丽锦邓帅王珺瑶赵睿恺赵力赵力李双俊
关键词:变温能效
变温吸附碳捕集系统能效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燃烧后CO2捕集技术(PCC)因易于与既有电厂结合而被认为是一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技术。化学吸收、吸附和膜分离是PCC的主流技术。在CO2吸附技术类中,变温吸附(TSA)是一种有效的吸附方法。近年来,TSA技术的能源消耗和能源转换效率问题成为人们对其大规模部署的关注焦点。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将数学模型和仿真方法应用于TSA的性能评估,缺乏足够的实验研究支持。为了对TSA系统的能源转化效率进行实验分析,开发了一套四步法TSA系统,能效性能是基本分离性能外的主要考察指标。实验采用沸石13X-APG作为吸附剂材料,根据实验测得的两组吸附等温线,计算了CO2/N2的吸附选择性系数。通过进气CO2浓度、解吸时间、吸附温度和解吸温度对纯度、回收率、单位能耗和第二定律效率的影响分析,得到了4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第二定律效率的范围为3.24%~9.23%,回收率和纯度最高分别为83.97%和94.70%。解吸温度和进气CO2浓度的升高,吸附温度的降低有利于分离及能效性能提升。延长解吸时间有利于分离和能效提升,但过长的操作时间反而使得效果变差,这会对工程中的运行策略优化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刘博文刘博文邓帅赵力李双俊赵力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集能效
一种热压缩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
本发明属于热力循环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压缩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冷凝器、膨胀机及吸附压缩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高温侧连接有高温热源,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低温侧依次与所述膨胀机及所述吸附压缩单元相连...
邓帅杜振宇赵力李双俊赵洁
文献传递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辅助的真空变压变温耦合吸附碳捕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辅助的真空变压变温耦合吸附碳捕集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单元、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和吸附碳捕集单元。所述太阳能集热单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油罐和导热油泵等;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单元包括蒸发器...
何俊南邓帅赵力李双俊王珺瑶孙太尉张月王雪颖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Fluent的变压吸附碳捕集的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luent的变压吸附碳捕集的优化方法,包括吸附CO<Sub>2</Sub>的吸附床模型建立和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建立;首先,设定吸附床的基本参数,进行模型假设;然后,利用Fluent对CO<Sub>2<...
邓帅赵力连亚晖李双俊何俊南赵睿恺周杨洲徐耀锋刘博文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