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雷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摩罗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摩罗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片,1片/次,3次/d,餐后1~2 h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摩罗丹,16丸/次,3次/d,饭前用温开水送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慢性胃炎量表(QLICD-CG)评分及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和PGⅠ与PGⅡ比值(PGR)。并比较治疗前和1年胃镜随访时两组胃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3.75%,较对照组81.25%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主、次症积分及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QLICD-CG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和QLICD-CG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17、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G-17、PGⅠ水平和P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年随访时,两组胃固有腺体萎缩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且1年随访时,治疗组胃固有腺体萎缩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摩罗丹联合铝碳酸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确切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消减,改善胃黏膜萎缩程度及功能状态,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安全性良好。
- 马春雷肖健存王艳李旭
- 关键词:铝碳酸镁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
- 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药物治疗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
- 2022年
- 深入分析思考与探究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药物治疗的价值以及其在之后的预后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119例回肠末端溃疡患者。其中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104例,通过临床诊断与随访的方式分析其药物治疗的实际效果与价值。结果:其中86例予以药物治疗(包括益生菌、匹维溴铵、中成药、抗菌素(左氧氟沙星)等治疗1个月,3-6个月后复查结肠镜,提示62例痊愈,症状消失,24例仍存在溃疡。18例患者未服药,3-6个月后复查结肠镜13例愈合,5例未愈合,但症状有所缓解。结论:对于非特异性回肠末端溃疡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其在后期的预后工作中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现阶段患者普遍存在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未来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切实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马春雷王艳李旭王尔奇肖健存
- 关键词:药物治疗预后
- JNET分型对侧向发育息肉病变性质及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
- 2022年
- 探究JNET分型对侧向发育息肉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的诊断情况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展开实验研究,对经过窄带成像结肠镜检查下确诊的结直肠新生性病变进行观察,共有51处结肠病变,对病变的血管形态和表面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将窄带成像放大系统进行应用,对患者的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与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实现对JNET分型的判断价值评估。结果:本研究中共有结直肠新生性病变51处,其中直肠有18处,乙状结肠有5处,降结肠处4处,横结肠处10处,升结肠有7处,回盲部有7处。其中对应的平均病变平均直径为(2±4.1)cm,其中有1处为0.5cm以下的微小息肉,有12例为0.5-1.0cm的小息肉,有33处为直径在1.0cm以上的大息肉。最终病理结果诊断为有非肿瘤性病变患者30例,肿瘤性病变患者21例。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的JNET诊断技术效果显著,可实现对结直肠癌病变性质的判断,并对其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旭马春雷肖健存
- 回肠末端溃疡病例临床分析
- 2022年
- 对回肠末端溃疡患者肠镜下的溃疡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回肠末端溃疡的转归及与肠结核、肠道淋巴瘤、溃疡性回肠炎、克罗恩病、嗜酸性肠炎的关系,提高对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的认识。方法:搜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回肠末端溃疡病例119例,对内镜下回肠末端溃疡的数目、形态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查找病理结果;统计回肠末端各疾病的发病例数;观察回肠末端溃疡病变发展情况;分析回肠末端溃疡内镜下特征与上述疾病的关系。结果:回肠末端溃疡病变绝大部分为非特异性炎症,肠结核、肠道淋巴瘤、溃疡性回肠炎、克罗恩病、嗜酸性肠炎的比例较低。结论:肠镜检查结合活检病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回肠末端溃疡诊断率;回肠末端溃疡大部分为非特异性炎症,但也可能是肠道疾病某个阶段的表现,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其发展与转归。
- 马春雷王艳李旭王尔奇肖健存
- 关键词:结肠镜组织活检
- 内镜下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单纯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下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单纯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行常规胃镜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共计16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染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靛胭脂染色,联合染色组采用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观察2组的染色情况,比较2种染色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观察2种染色方法对于病灶边缘和黏膜微结构形态显示的清晰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染色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和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311;χ^(2)=1.441,P=0.230)。单纯靛胭脂染色和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23和0.741,单纯靛胭脂染色和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7.50%(78/80)和98.75%(79/80),诊断癌前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00%(76/80)和98.75%(79/80)。在对病灶边缘和黏膜微结构形态的显示方面,联合染色组的胃镜图像清晰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内镜下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均高于单纯靛胭脂染色,且对病灶边缘和黏膜微结构形态的显示更清晰,可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李仁春马春雷李旭王艳王尔奇张徐振涂玉洁肖健存
- 关键词: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白醋靛胭脂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