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发生率、心肌桥的性质及特征以及与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院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因胸痛、胸闷、心悸等心脏不适症状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心肌桥的特点。结果:(1)共收集25 204例患者,其中合并冠状动脉肌桥的患者共2 203例,发生比例为8.7%,以男性居多,以前降支肌桥为主,中段居多。(2)心肌桥患者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支架置入相对较多。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以右冠为主。对前降支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分析显示,27.7%(606例)的患者合并前降支狭窄,其中87%的患者以桥前血管狭窄为主。(3)纳入不同的因素,比较不同组间桥前血管合并狭窄的发生率,发现性别、年龄是否≥57岁、是否合并心肌梗死、是否合并PCI术、是否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等不同组间,桥前血管合并狭窄的比例有明显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比例较高,男性多见,基本为前降支肌桥,部位以中段为著。桥前血管较壁冠状动脉、肌桥远段更易合并血管狭窄。年龄大的男性患者更易合并桥前血管狭窄,且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增加。 贾静静 范喜梅 董平栓 杨旭明 杜来景 赵劲东 刘雯 赵飞龙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2019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HTN)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收集关于ACE基因I/D多态性与T2DM+HTN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估关联强度,应用Rev Man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分析,漏斗图评估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9组病例—对照研究,累计T2DM+HTN组患者554例,T2DM未合并HTN对照组6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CE基因纯合子模型(DD VS Ⅱ)、杂合子模型(ID VS Ⅱ)、显性模型(DD+ID VS Ⅱ)、隐性模型(DD VS Ⅱ+ID)和D等位基因与T2DM+HTN关系的合并OR(95%CI)分别为1.77(1.28~2.45)、1.19(0.90~1.57)、1.28(0.84~1.94)、1.55(0.97~2.46)和1.36(1.04~1.78),对应P值分别为<0.01、0.22、0.25、0.07和0.02。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T2DM+HTN发病相关。 李丹丹 李艳云 杨旭明 赵昕 丁豪哲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对PSVT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类型的价值。方法 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诊断疑似为PSVT患者进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PSV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Kappa值。结果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PSVT的Kappa值为0.793。与临床诊断金标准比较,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PSVT的准确率94.19%,灵敏度95.83%,特异度85.71%,阴性预测值80.00%,阳性预测值97.18%;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PSVT类型的Kappa值为0.816,诊断符合率84.88%(73/86),漏诊率6.98%(6/86),误诊率8.15%(7/86),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PSVT与临床诊断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在PSVT类型诊断过程中,和临床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且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哲臻 李艳云 陈润 杨旭明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脂联素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7年 冠心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高风险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近年来如何干预冠心病的发病备受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发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脂肪组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脂联素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唯一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物活性蛋白,从发现至今已有近20余年的历史,其与肥胖及糖尿病的关系已被多数研究证实。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脂联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及预后紧密相关,现对脂联素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云翔 杨旭明关键词:脂联素 冠心病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索不同策略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短期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伴有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病人90例,按住院期间不同急诊PCI策略将其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择期完全血运重建组(SCR组)、一次性完全血运重建组(OCR组)。比较病人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3组病人住院期间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E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组病人再发心绞痛比例IR组>OCR组>S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病人,不同的血运重建方式对于病人预后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完全血运重建可以使病人再发心绞痛比例减少。 赵劲东 董平栓 贾静静 张辉锋 杨旭明 王可 杜来景关键词: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运重建 心脑血管事件 Mavacamten特异性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2年 Mavacamten是一种小分子肌球蛋白抑制剂,在治疗人类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潜在药物的筛选中被发现。Mavacamten可逆地抑制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抑制肌节力的产生,降低心肌高收缩性。临床试验也进一步证明其可以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减轻临床症状。现就Mavacamten的作用机制、临床价值及最新发现作一综述。 杨昭 杨旭明 杜来景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肌球蛋白 药物治疗 血小板抑制率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积分Ⅱ的相关性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抑制率与SYNTAX积分Ⅱ(SS-Ⅱ)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多支(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共23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结合临床因素计算患者的SS-Ⅱ,根据SS-Ⅱ数值三分位法以26.8、37.1为截点将患者分为3组:低分组(n=78)、中分组(n=79)和高分组(n=78)。血栓弹力图(TEG)法检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血小板抑制率(AA%)、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ADP%),同时记录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的最大幅度(MA值)、血凝块形成的速率(Angle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值)。结果年龄、血肌酐、支架数目在SS-Ⅱ高分组上较高,男性患者人数、吸烟患者人数、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SS-Ⅱ低分组上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SS-Ⅱ与AA%、ADP%存在显著负相关,与Angle值、MA值、CI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将临床各因素纳入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后结果显示:AA%、ADP%仍与SS-Ⅱ呈负相关(P<0.05)。结论 SS-Ⅱ评价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亢进,易发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 曹慧敏 杨旭明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电流(IBKCa)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电流(IKv)的动力学影响,阐述DHA舒张血管的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模式下,记录0、10、20、40、60和80μmol/L的DHA对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IBKCa和IKv的影响。结果(1)DHA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IBKCa和BKCa尾电流,对IBKCa稳态激活无影响。在指令电压+150mV,不同浓度DHA(0、10、20、40、60和80μmol/L)作用下,IBKCa电流密度分别为(68.2±22.8)、(72.4±24.5)、(120.4±37.9)、(237.5±53.2)、(323.6±74.8)和(370.6±88.2)pA/pF(P〈0.05,n=30)。DHA对IBKCa的半效作用浓度(EC50)为(36.22±2.17)μmol/L。(2)DHA对IKv和Kv尾电流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使IKv稳态激活曲线右移、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在指令电压+50mV,不同浓度DHA(0、10、20、40、60和80μmol/L)作用下,IKv电流密度分别为(43.9±2.3)、(43.8±2.3)、(42.9±2.0)、(32.3±1.9)、(11.7±1.5)和(9.6±1.2)pA/pF(P〈0.05,/7,=30)。DHA对IKv的EC50为(44.19±0.63)μmol/L。结论DHA对BKc。通道有激活作用,对Kv通道有抑制作用。DHA舒张血管的作用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及Kv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 董平栓 来利红 王红雷 邢适颖 朱继红 杨旭明 王绍欣 李转珍 尚喜燕关键词:冠状血管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钾通道 电压门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18例,根据心脏超声和体表面积计算出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LVMI男≥115g·m^-2,女≥95g·m^-2为LVH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LVH组(n=152)和非LVH组(n=66),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透析龄、血红蛋白、尿素、肌酐、钙、磷等基本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使用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与LVMI的关系,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观察变量对LVH的影响。结果LVH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磷、钙磷乘积高于非LVH组,血红蛋白和射血分数低于非L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血磷、钙磷乘积与LVMI呈正相关,血红蛋白和射血分数与LVMI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磷、血红蛋白及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为LVM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磷、血压、血红蛋白是MHD患者L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LVH患病率高,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磷、纠正贫血有助于预防和减少MHD患者LVH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王利娟 杨旭明 吴苑苑 王俊霞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左心室肥厚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及临床获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9年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目前仍是介入心血管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尽管目前在介入治疗技术上和临床获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开通病变的患者比例仍然很高,对开通病变策略选择尚无统一准则,且现今关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预后临床证据尚有争议。因此,本综述重点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行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目前介入治疗的策略、技术及临床获益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 安明春 杨旭明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脉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