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洁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伐地那非对豚鼠噪声性聋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伐地那非(Vardenafil)对豚鼠噪声性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5只豚鼠于白噪声中暴露3周,再随机分为Nacl注射组、伐地那非组和银杏叶片组,各15只。三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3周后分别腹腔注射NaCl注射液4 mL/(kg·d)、伐地那非1 mg/(kg·d)、银杏叶(Ginkgo biloba tablet)1.92mg/(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结束后及给药后1、2、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给药结束后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Nacl注射组在给药1周后、给药2周后及给药4周后较噪声暴露后ABR阈值呈延长趋势,伐地那非组和银杏叶组ABR阈值在给药1周后较噪声暴露后即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且伐地那非组较银杏叶组下降幅度大。扫描电镜显示,Nacl注射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伐地那非组及银杏叶组耳蜗病变均较对照组轻,听毛有不同程度的倒伏、融合现象。伐地那非组较银杏叶组病变轻。结论伐地那非能够减轻噪声性聋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降低其引起的ABR升高,且其治疗噪声性聋的疗效优于银杏叶。
- 梁媛马桂琴黄跃雁曹静张洁李庆红刘春丽袁玉洁李俊鹏张淑君
- 关键词:伐地那非神经性聋耳蜗毛细胞听性脑干反应
-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毒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毒性的听功能及耳蜗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豚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PDE5抑制剂组,每组各12只;其中空白对照组未给予特殊处理,庆大霉素组和PDE5抑制剂组给予连续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20 mg·kg^(-1)·d^(-1)3周后,庆大霉素组继续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l·kg^(-1)·d^(-1),PDE5抑制剂组给予腹腔注射他达那非(选择性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2 mg·kg^(-1)·d^(-1),均连续给药4周后,分别测试庆大霉素给药前1天、庆大霉素给药后3周、给药生理盐水和他达那非后1、2及4周三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波Ⅰ潜伏期,扫描电镜观察生理盐水和他达那非给药4周后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在庆大霉素给药3周后,PDE5抑制剂组与庆大霉素组ABR阈值及波Ⅰ潜伏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及延长(均为P<0.01),PDE5抑制剂组与庆大霉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他达那非干预1、2、4周时,PDE5抑制剂组ABR阈移及波Ⅰ潜伏期均小于庆大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4周后扫描电镜观察,庆大霉素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PDE5抑制剂组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PDE5抑制剂能够减轻庆大霉素所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损害,对庆大霉素引起的听力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梁媛张淑君李庆红黄跃雁马桂琴曹静张洁刘春丽袁玉洁李俊鹏
- 关键词:庆大霉素耳毒性形态学
- 观察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神经性聋豚鼠疗效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神经性聋豚鼠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豚鼠分为阴性对照组、PDE5抑制剂组和银杏叶片组,每组各12只。三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4 d后分别腹腔注射NaCl注射液4 mL·kg^-1·d^-1、伐地那非1 mg·kg^-1·d^-1、银杏叶1.92 mg·kg^-1·d^-1,连续给药28 d。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 d、噪声暴露后及给药后7、14及28 d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80 dB HL下ABRⅠ波潜伏期,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28 d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在噪声暴露后、给药7 d、14 d、28 d后较噪声暴露前ABR阈值呈升高趋势,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PDE5抑制剂组和银杏叶组噪声暴露后、给药7 d后ABR阈值及Ⅰ波潜伏期呈延长趋势,给药14 d后其ABR阈值及Ⅰ波潜伏期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且PDE5抑制剂组较银杏叶组下降幅度大。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PDE5抑制剂组及银杏叶组毛细胞病变均较对照组轻,听毛有不同程度的倒伏、融合现象。PDE5抑制剂组较银杏叶组病变轻。结论:PDE5抑制剂同银杏叶片一样可以减轻豚鼠听功能及毛细胞因神经性听力损伤造成的损害,但其效果优于银杏叶组。
- 梁媛马桂琴黄跃雁曹静张洁李庆红刘春丽袁玉洁李俊鹏
- 关键词:神经性聋银杏叶耳蜗听性脑干反应
- 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总结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甲状腺髓样癌(42个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44个结节)和良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44例,48个结节)做对照。结果甲状腺髓样癌超声主要表现为低或极低回声(92.86%),实性(90.48%),位于中上极(76.19%),呈圆形或卵圆形(61.90%),边界清晰(59.52%),微小钙化多见(70.00%);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甲状腺髓样癌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回声均匀,内部血流丰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髓样癌超声表现不同于乳头状癌,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位于中上极,容易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相混淆。
- 袁玉洁陆凡倩张淑君陈晓红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髓样癌
- 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 2024年
-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将慢性泪囊炎患者80例(80眼)纳入前瞻性单盲研究,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布地奈德组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3个月,对照组应用生理性海水喷鼻3个月。比较2组手术疗效、Lund-Kennd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时,布地奈德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2组Lund-Kenndey评分低于术前,布地奈德组Lund-Kennd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vs.20%,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出现吻合口粘连、肉芽肿的概率更小,且不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 齐智伟谭小波袁玉洁关利莹封莉苏锐锋
- 关键词:泪囊炎布地奈德泪囊鼻腔吻合术
- 不同疗程布地奈德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1/2022-04于我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2mo;B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3mo;C组30例30眼术后持续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4mo。随访至术后6mo,比较三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4、6mo,C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均低于A组(P<0.05),但C组与B组患者Lund-Kenndey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至术后6mo,C组患者疗效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但C组与B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疗程3mo炎症控制稳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有效率,增加疗程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手术有效率。
- 齐智伟袁玉洁关利莹封莉苏锐锋
-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布地奈德泪囊鼻腔吻合术
- 耳蜗神经交替声束治疗联合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特发性耳鸣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估运用耳蜗神经交替声束治疗(CeAABT)联合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iCBT)对慢性特发性耳鸣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耳鸣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iCBT(56例)采取iCBT治疗,CeAABT联合iCBT组(56例)在iCBT的基础上给予CeAABT,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耳鸣残疾量表(THI)、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耳鸣响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THI、VAS、耳鸣响度评分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CeAABT联合iCBT组THI评分(35.34±7.51)分、VAS评分(3.38±1.34)分、耳鸣响度评分(34.53±5.77)分比iCBT组[(40.13±10.95)(3.91±1.38)(39.39±6.92)分]更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eAABT联合iCBT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耳鸣响度和由耳鸣带来的负面情绪,能提高慢性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耳鸣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刘春丽张圣林齐智伟袁玉洁曹静张洁黄跃雁张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