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静

作品数:7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泸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康复
  • 2篇护理
  • 1篇地平
  • 1篇电刺激
  • 1篇电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脂
  • 1篇血脂水平
  • 1篇压疮

机构

  • 5篇泸州市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牟静
  • 3篇杨亚勇
  • 2篇李玲
  • 1篇孙年怡
  • 1篇张安仁
  • 1篇贾慧敏
  • 1篇陈莎莎
  • 1篇金辉
  • 1篇刘兆丰
  • 1篇何宇
  • 1篇林松

传媒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疼痛控制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96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与研究组9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牵引针灸、物理治疗并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相关药物等基础治疗方案、疗程均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疼痛控制干预措施。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sual analogue scales,VAS)。VAS评分问卷由患者在10分钟内自行完成,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重。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并发症预防效果、整体预后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而研究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并发症预防效果、整体预后效果以及满意度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控制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康复过程中较常规护理措施效果更佳,患者康复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玲牟静刘兆丰贾慧敏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康复
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以间歇性导尿为主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于医院一段时期内的123例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有82例病患进行了个性化护理(实验组),剩下的41例进行简单的常规护理(常规组),对于每位病患自主排尿的时间、尿量残留、尿路感染等情况逐一观察记录。结果实验组自主排尿的时间,尿量残余,尿道感染均比常规组有效。结论以间歇性导尿为主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病患恢复膀胱的功能、减轻相关尿道疾病发生率。
牟静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康复
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各自组内治疗30 d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0 d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内治疗7 d后、14 d后和30 d后与治疗前的PUSH评分比较,治疗14 d后和30 d后与治疗7 d后的PUSH评分比较,治疗30 d后与治疗14 d后的PUSH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7 d后、14 d后和30 d后与治疗前的PUSH评分比较,治疗30 d后与治疗7 d后的PUSH评分比较,治疗30 d后与治疗14 d后的PUSH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4 d后、30 d后PUSH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对压疮患者的疼痛治疗优于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和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对压疮的治疗均有效,在治疗7 d时2组比较无差异,治疗14 d和30 d后,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流对压疮的治疗优于常规治疗。
牟静孙年怡陈莎莎何宇杨亚勇林松李玲张安仁
关键词:冲击波电刺激压疮
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10 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红花注射液30 m L静脉滴注。观察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率、促炎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的DVT发生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 d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减轻炎性反应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且不良反应轻微。
杨亚勇牟静金辉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利伐沙班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血液流变学
吲达帕胺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脂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脂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6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氨氯地平组,各43例。氨氯地平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d;联合组在氨氯地平组的基础上口服吲达帕胺片,2.5mg/次,1次/d;2组均连续治疗至少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6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D3、CD4水平。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头痛、头晕、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治疗3、6周后的MA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IgG、IgA、IgM水平均明显降低,LVEF、CD3^+、CD4^+均明显增高[(109±16)、(87±11)mmHg(1mmHg=0.133kPa)比(123±27)mmHg,(4.6±0.9)、(4.1±0.6)mmol/L比(6.4±1.2)mmol/L,(2.1±0.4)、(1.5±0.4)mmo]/L比(3.7±0.6)mmol/L,(11.1±1.2)、(9.6±1.0)g/L比(14.4±1.7)g/L,(2.68±0.35)、(2.02±0.25)g/L比(3.26±0.51)g/L,(2.42±0.28)、(2.15±0.16)g/L比(2.87±0.32)g/L,(58±7)%、(66±8)%比(50±6)%,(57±7)%、(63±7)%比(49±7)%,(28±4)%、(35±4)%比(24±3)%](均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6周后的MA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IgG、IgA、IgM、LVEF、CD3^+、CD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3、6周后的MA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IgG、IgA、IgM水平均明显低于而LVEF、CD3^+、CD4^+均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均P〈0.05)。2组头痛、头晕、水肿不良�
杨亚勇牟静
关键词:高血压吲达帕胺氨氯地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