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国
- 作品数:65 被引量:3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03年
- 目的 介绍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经验。方法 对 42例神经外科病人采用导丝扩张钳法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结果 41例成功 ,1例改行正规的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平均 8.5min。无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简单、快速、损伤小 。
- 陈卫国陈新军袁先厚
-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神经外科并发症
- 脑结核瘤2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为了提高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治疗经过和预后。结果 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脑结核瘤 ,其中 9例术前误诊为脑肿瘤。手术治疗 2 2例 ,术前、术后均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 ,并动态监测头部影像 ;预后良好 2 0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 6例、死亡 2例。结论 脑结核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实验室检查、抗结核疗效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可疑病例 ,可试行强化抗结核治疗后 ,采取手术或活检明确诊断。治疗上首先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 。
- 赵时雨袁先厚陈卫国郭国炳
- 关键词:脑结核瘤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治被引量:6
- 2004年
- 吴涛袁先厚吴志敏陈卫国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去骨瓣减压术脑积水脑膨出
- 神经内窥镜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用微创技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Karl-Storz硬质神经内窥镜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 3 1例 ,其中单侧侧脑室为主的出血 16例 ,双侧侧脑室为主的出血14例 ,三脑室合并四脑室出血 1例。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 2 4例。结果手术时间 3 0~ 60min ,平均 43 .4min。 2 4例单、双侧脑室血肿清除 90 %以上 ,其余 7例血肿清除 5 0 %~ 90 %。术后明显好转和好转 2 5例 ,无变化 4例 ,死亡 2例。 1例术后并发脑积水。结论 应用神经内窥镜清除脑室内血肿 ,具有直视下操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 陈保东陈卫国袁先厚裴永恩戴学元
- 关键词:原发性脑室出血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PIH颅内血肿清除术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2 5例 ,根据病情及影像资料进行相应救治后 ,进行亚低温治疗 (于发病后 2 4h内进行 ) ,设定治疗温度为肛温 32℃~ 35℃ ,治疗时间 1~ 12d。结果 亚低温治疗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死亡率下降 ,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 吴志敏吴涛袁先厚陈卫国江普查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颅内压监控、血糖监测 ,其中 4 0例给予亚低温治疗 ,其余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作为对照组 ) ;全部患者 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70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血糖增高 ,MRI较CT具有更高的诊断率 ,亚低温治疗组血糖、颅内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MRI有利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 ,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
- 陈保东袁先厚陈卫国江普查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亚低温颅内压预后
- 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恶性程度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48例星形细胞瘤中VEGF蛋白的表达 ,并用第 8因子相关抗原 (FVⅢ RA)抗体标记微血管进行计数。结果 VEGF表达阳性率在低度恶性 (Ⅰ、Ⅱ级 )和高度恶性 (Ⅲ、Ⅳ级 )星形细胞瘤中分别为2 6 .0 9%、6 4.0 0 %;MVD在低、高度恶性者中分别为 8.89± 5 .80、17.49± 13.13。经统计学检验 ,VEGF阳性率和MVD在不同恶性程度星形细胞瘤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且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在星形细胞瘤的形成与恶性进展中发挥着作用 ,它可促进瘤组织内微血管的形成。
- 陈卫国李志强袁先厚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血管形成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 2 4例 ,均于伤后 2 4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 ,设定治疗温度为肛温 32~ 35℃。于降温前及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监测体温 (T)、心率 (HR)、血压 (BP)、呼吸 (R)。对照组 2 7例 ,均于出院后评定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较高的心率 (HR)降至正常范围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死亡率下降 ,预后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无严重并发症 ,可降低死亡率 ,提高生存质量。
- 吴志敏吴涛袁先厚陈卫国江普查
- 关键词:亚低温颅脑损伤预后生理功能
- 利用颞、枕肌肌瓣修复大面积头皮及颅骨缺损被引量:1
- 2003年
- 陈保东袁先厚陈卫国江普查
- 关键词:肌瓣头皮颅骨缺损
-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原因及其治疗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原因和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 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本组 1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 12例 ,中残 3例 ,重残 2例 ,死亡 1例。结论分析脑积水原因 ,并针对其病因和积水不同时期 ,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侧脑室外引流 ,病因治疗或行内分流术。
- 吴志敏吴涛袁先厚江普查陈卫国
- 关键词:脑外伤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