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开利

作品数:30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脊柱
  • 7篇结核
  • 5篇疗效
  • 5篇螺钉
  • 5篇脊柱侧
  • 5篇脊柱侧凸
  • 5篇侧凸
  • 4篇胸椎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脊椎
  • 3篇钉点
  • 3篇腰椎
  • 3篇融合术
  • 3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椎体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机构

  • 13篇昆明医科大学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大学孙逸...
  • 5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0篇杜开利
  • 13篇黄东生
  • 12篇彭焰
  • 12篇张春强
  • 6篇殷海东
  • 5篇王兵
  • 5篇苏培强
  • 5篇黄明光
  • 4篇张新亮
  • 3篇叶伟
  • 3篇梁安靖
  • 3篇赵洪斌
  • 2篇杜庆钧
  • 2篇赵学凌
  • 2篇王新光
  • 2篇陈凌强
  • 2篇黄颖
  • 2篇陈淼
  • 1篇宋洋
  • 1篇马若凡

传媒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透视辅助下病灶有限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透视辅助下病灶有限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的28例胸椎结核患者,包括12例男性,16例女性,平均年龄39.46岁,均采用在透视辅助下行病灶有限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行JOA、VAS疼痛视觉评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X线检查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植骨融合情况,术后3、6、9月随访,以后每隔6月随访一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 6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0~240 min,术者出血量200~400 m L,术中未出现大血管或脊髓损伤.结核症状均消失无复发,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JOA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为23.75±2.33,与术前15.67±3.72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VAS疼痛视觉评分评分末次随访评分为1.46±0.92,与术前4.53±1.9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9例其中有4例恢复至E级,C级4例其中1例恢复至D级,B级3例均恢复至C级,A级1例无恢复.入院血沉33~102 mm/h,平均(65.21±15.11)mm/h,术后3~9月复查血沉正常.术后5~12个月X线片提示椎间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稳固,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7.14月.术后Cobb角为13.17±4.70度,末次随访时Cobb角度丢失0~8度,与术前对照组34.03±6.31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入路透视引辅助下病灶有限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治疗胸椎结核创伤小、安全有效.
陆秋安杜开利张春强郭培宇孙宇鹏何少波
关键词:胸椎结核病灶清除微创
经口咽松解复位后路减压融合治疗复杂枕颈畸形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后路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复杂枕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科共收治并随访57例伴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复杂枕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持续颅骨牵引下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后路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此类畸形,术前、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时行JOA评分和颈椎X线片、CT、MR检查,并测量齿状突超过Chamberlain线距离、延髓脊髓角(CMA)、寰齿前间隙(ADI)、枕大孔正中有效矢状径,所有患者根据手术前后JOA、VAS、NDI评分和测量影像学相关径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 h,术中出血量62~220ml,术中置钉良好,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和脊髓损伤加重,术后鼻饲3~7 d,2周出院。术后无口咽部感染病例,枕颈部感染2例,经清创VSD负压吸引后均治愈。术前JOA评分6~12分,VAS评分0~7分,NDI评分8~40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10~17,VAS评分0~4分,NDI评分5~1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查影像学检查示内固定稳定,植入骨块达骨性融合,术后齿状突超过腭枕线距离-10.00~6.90 mm;CMA 137.00°~159.50°,ADI值1.70~5.80 mm,枕大孔正中有效矢状径25.70~32.90 mm,分别与术前齿状突超过腭枕线(Chamberlain线)距离5.30~16.70 mm;CMA 109.00°~129.80°,ADI值5.30~9.10 mm;枕大孔正中有效矢状径6.00~18.80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枕颈畸形采用经口咽寰枢椎松解复位后路枕骨大孔扩大减压枕颈固定融合术治疗,可使齿状突明显下移,纠正寰枢脱位,解除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李修恩王兵陈凌强杜开利张梦芸李根涛路秋安罗旺龚志强杨晋
关键词: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脱位松解
改良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改良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明确常见副作用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接受改良标准化疗方案(2HRZE/4HRE/12-18HR;剂量为H 300 mg,R 450 mg,Z 750 mg,E 750 mg,晨起顿服)并完成至少2 a随访的患者资料,采用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评估该化疗方案的疗效;通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对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按发生的类型、时间、严重程度、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35例;年龄15-68岁,平均40.6岁.其中21例患者仅采用改良标准化疗方案,其余46例采用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方案进行治疗.2 a临床愈合率95.52%,2 a内结核复发率1.50%.在整个化疗期间,药物副作用主要发生在前2个月的四联强化治疗期,主要涉及胃肠道反应(约为28.36%)、高尿酸血症(约为31.34%)、肝功能异常(约为31.34%)等;多数药物副作用较轻,部分较严重病例加用Vit B6、护肝药(如多烯磷脂酰胆碱、草甘酸二钠或还原性谷胱甘肽等)、碳酸氢钠和多饮水等措施得到控制;吡嗪酰胺的撤除可明显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结论运用改良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脊柱结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郭培宇李佩明张春强陈淼杜开利陆秋安
关键词:脊柱结核药物副作用高尿酸血症
两种椎体替代物在重建颈椎稳定性时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比较钛网融合器与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重建颈椎稳定性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A组),12例各类颈椎疾病患者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比较两种椎体替代物重建颈椎稳定性时的疗效.观察患者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植骨融合情况,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 随访6~20(15.4±4.2)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均已融合.术前JOA评分:A组(8.40±0.96)分,B组(8.33±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A组(14.36±0.86)分,B组(14.83±0.7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自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均为100%.A组有6例出现钛网下沉,B组有1例出现人工椎体下沉,但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 钛网融合器与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均有下沉的可能,且钛网融合器下沉率较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高,但两种椎体替代物均能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获得良好的融合率,改善脊髓功能.
梁安靖张新亮彭焰杜开利黄东生
关键词:颈椎病脊柱融合术羟基磷灰石类人工椎体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方式。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38例,其中椎体切除13例16个节段,后弓切除7例8个节段,全脊椎切除11例12个节段,其余类型7例。根据不同肿瘤切除范围,采取椎体重建、前方椎体内固定、后路植骨内固定或联合运用等稳定性重建方式。观察植骨融合、上下节段终板间距离、内固定断裂等情况,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前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随访12~89个月,平均29.7个月。6例于随访过程中死亡,5例因肿瘤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6.2±2.2)分vs(1.8±1.3)分;t=-17.080,P=0.000],疼痛改善优良率达86.8%;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一级21例,改善二级8例,无明显改善1例;SF-36评分亦明显优于术前([30.7±7.2)分vs(58.3±16.5)分;t=19.037,P=0.000]。除复发外,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5例伴有植骨吸收,终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根据WBB分期及三柱理论,结合肿瘤切除范围的大小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可恢复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中短期疗效满意。重建方式应综合考虑节段、预后和骨强度等情况。
杜开利彭焰张良明张新亮梁安靖黄东生
关键词:脊椎肿瘤脊柱融合术骨移植内固定
结核性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鉴别诊断指标的探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有效鉴别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临床指标,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7月首次就诊于本院脊柱外科最终通过血培养、术后病检和组织培养确诊为结核性脊柱炎49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14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畜接触史、发热程度、是否大汗,以及VAS、ESR、CRP、WBC、NC%、病椎上下终板CT值、病椎椎体高度丢失(mm)、病变椎间隙高度丢失(mm)和T-SPOT.TB。[结果]与结核性脊柱炎相比较,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有更明确的病畜接触史,有更明显的发热、伴大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脊柱炎的疼痛程度(VAS)明显轻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检验方面,两组患者在WBC、NC%、ESR、CRP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脊柱炎的病椎上下终板CT值、椎间隙高度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大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脊柱炎T-SPOT.TB阳性率显著高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畜接触史、发热程度、是否大汗,以及病椎上下终板CT值、椎间隙高度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和T-SPOT.TB结果是鉴别结核性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指标。
何少波孙宇鹏张春强杜开利郭培宇赵润民
关键词:CT
大鼠增龄过程中髓核组织HSC70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在增龄过程中SD大鼠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月龄、12月龄、24月龄SD大鼠各8只,HE染色检测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情况;RT-PCR法测定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结果大鼠增龄过程可部分反映椎间盘的退变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均显示HSC70在不同年龄组SD大鼠髓核中均有表达,且24月龄(1.26±0.21;0.56±0.07)表达较3月龄组(1.60±0.30;0.68±0.07)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但与3月龄和24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HSC70变化(1.49±0.29;0.61±0.09)无差异(P>0.05;P>0.05)。结论 HSC70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达降低,提示HSC70的降低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的发展进程有关。
叶伟徐康朱伟荣杜开利张新亮黄东生李春海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增龄
白细胞介素-1β诱导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培养方法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取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用胰酶、胶原酶序贯消化法消化细胞,并用甲苯胺蓝、番红-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分别检测糖胺多糖、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分别用20μg/L和200μg/L重组人IL-1β刺激髓核细胞24 h,检测其凋亡率。结果: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细胞,检测所培养细胞可表达糖胺多糖、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IL-1β20μg/L组中细胞凋亡率(8.46%)和IL-1β200μg/L组(19.0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2.86%)的2.95倍和6.63倍(P<0.05),IL-1β200μg/L组是IL-1β20μg/L组的2.24倍(P<0.05)。结论:用酶消化法可成功培养人椎间盘髓核细胞,IL-1β可以诱导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并且随着浓度升高凋亡率增加,提示炎症因子IL-1β在退变椎间盘细胞凋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新光叶伟郭汉明康明陈秋兰杜开利黄东生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细胞培养白细胞介素-1Β凋亡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松动的原因被引量:4
2007年
杜开利马若凡丁悦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人工关节松动晚期感染骨组织界面严重残疾残疾程度
一种方便拆装的腰椎支撑护腰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拆装的腰椎支撑护腰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顶板、底板以及用于支撑腰椎的活动块,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若干个活动块,每个活动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方形槽,方形槽中活动设有两个匹配的夹块,两个夹块上开设有球面...
杜开利杨磊郭培宇龚宏达张春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