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胤奎
- 作品数:31 被引量:4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残胃癌的预后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8年
- 残胃癌与原发胃癌的预后是否相同.目前存在一定争议。考虑到残胃癌在诱发因素、治疗策略及淋巴结转移特点等方面与原发胃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将其与原发胃癌区别对待。整体而言,原发疾病性质、残胃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发灶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治疗因素影响残胃癌的预后。因目前关于残胃癌的研究样本量均相对有限,未来仍需大样本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 李子禹王胤奎季加孚
- 关键词:残胃癌预后影响因素
- 腹腔镜胃癌手术质量控制相关问题被引量:2
- 2023年
- 手术是胃癌获得根治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手术因其微创、放大视野及精细操作等优势而得到快速推广,在胃癌手术中占比逐步提高。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存在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特点。国内不同地区及医师间的技术差距也是腹腔镜胃癌手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由于腹腔镜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需要统一的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监督及规范。腹腔镜胃癌手术质量控制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的质量控制,涉及术前分期、风险及适应证评估,术中高质量、同质化手术操作,术后标本处理、并发症登记及随访等各个环节。统一规范的手术质量控制不仅是决定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相关临床研究结论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同时能助力教学培训工作、安全度过学习曲线。
- 李子禹关广民王胤奎陕飞
-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
- 新辅助治疗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 2024年
- 我国是胃癌大国,且以进展期为主,超过一半病人在确诊时已是局部进展期胃癌。过去20年,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治疗模式的变革,从单纯手术到以手术为主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而另一方面则是手术方式的进步,从传统的开腹手术转变成以腹腔镜手术为主的微创治疗。两者的有机结合是胃癌外科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新的临床问题,新辅助治疗后引起的水肿和纤维化等组织改变是否影响手术安全性,以及新辅助治疗后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是否影响手术安全性,成为外科关注的热点。围绕这两议题,该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并结合作者单位的研究与实践,浅析新辅助治疗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 张本妥王胤奎邢继尧陕飞李子禹
- 关键词:胃癌新辅助治疗腹腔镜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残胃上的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首次疾病为良性患者与首次疾病为恶性患者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以日本胃癌协会2017年提出的残胃上的癌(CRS)定义为标准,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的CRS患者临床资料。首次疾病为良性(CRS-B)与首次疾病为恶性(CRS-M)两组患者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来比较不同肿瘤分期标准区分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共计有8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为5.4∶1.0。其中CRS-B组46例,男女比例为14.3∶1.0;CRS-M组43例,男女比例为2.9∶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91,P = 0.019)。CRS-B和CRS-M两组患者术后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42(36~576)月和47(12~36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87,P= 0.000)。CRS-B组患者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与初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98,P= 0.006);CRS-M组则与初次手术时患者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7,P= 0.027)。当定义胃癌术后新生癌先后两次手术病理结果不同时:复发癌27例,新生癌15例;两组患者残胃癌变的间隔时间分别为46(12~132)月和60(12~36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52,P= 0.023)。CRS-B组患者CRS发生于胃肠吻合口区、胃壁吻合或闭合区以及非吻合口区分别占60.9%(28/46),23.9%(11/46)和15.2%(7/46);而CRS-M组患者其CRS发生于胃肠吻合口区、胃壁吻合或闭合区以及非吻合口区则分别占39.5%(17/43)、16.3%(7/43)和44.2%(19/43)
- 王胤奎李子禹金成根应项吉高超王宇宸肖琪严张燕陈宇帆张连海季加孚
- 关键词:恶性预后
- 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37例,女45例;年龄为(66±10)岁。282例患者中,肝寡转移94例,肝多发转移188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全身或局部治疗。观察指标:(1)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式。(2)胃癌肝转移患者随访和预后情况。(3)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前进法筛选相关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式。94例胃癌肝寡转移和188例胃癌肝多发转移患者手术治疗方式、肝动脉灌注化疗、射频消融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97、6.04、8.78,P<0.05)。(2)胃癌肝转移患者随访和预后情况。282例胃癌肝转移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781(3~4100)d,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0%、19.5%、11.0%。胃癌肝寡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为659(549~769)d,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1%、30.9%、18.1%;胃癌肝多发转移患者总生存时间为519(451~587)d,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9%、13.8%、7.4%;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3)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手术治疗方式、化疗、靶向治疗、射频消融术均是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3.68、0.82、0.58、0.64、0.52,95%可信区间为1.85~7.33、0.67~1.00、0.40~0.86、0.44~0.92、0.30~0.90,P<0.05)。结论胃癌肝寡转移与肝多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前者�
- 蒋子健薛侃陕飞张燕戴红梅吴舟桥李浙民王胤奎李子禹季加孚
- 关键词:胃肿瘤肝转移射频消融术全身治疗
- 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与生存的相关性--meta分析
- 李子禹王胤奎
- 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病例特点、适应证和术式选择被引量:5
- 2019年
- 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早期胃癌的微创治疗。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部分接受内镜治疗的病人会出现非治愈性切除。早期胃癌内镜治疗后非治愈性病人的后续处理原则值得进一步关注。结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及日本胃癌学会等国际指南及相关临床研究并回顾分析单中心数据后可得出结论,eCura-C的病人具有相对较高的癌残留风险,在与病人充分沟通后可考虑追加手术,但仍有较高的术后病理学无癌残留的风险。术式选择和切除范围可参考早期胃癌相关规定。如何准确预测非治愈性病人的淋巴结转移仍是未来的重点。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李子禹王胤奎
-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治疗
- 腹腔镜热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及系统化疗模式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疗效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腹腔及系统化疗(HIPEC-IP-IV)模式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HIPEC-IP-IV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为:(1)术前病理活检证实为胃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2)年龄20~85岁;(3)通过CT、腹腔镜探查、腹水或腹腔灌洗液细胞学证实为腹膜转移为单一Ⅳ期因素[仅纳入腹膜有转移(P1),若合并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CY1)或卵巢转移视为单一Ⅳ期因素];(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1分。禁忌证为:(1)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显示有化疗禁忌证;(2)伴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3)存在肠梗阻、腹膜粘连等情况。根据上述标准,排除既往接受抗肿瘤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并接受HIPEC-IP-IV治疗的69例初治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HIPEC-IP-IV模式治疗是在腹腔镜探查及腹腔热灌注化疗后2周行腹腔及系统化疗,每2~4周期进行疗效评估,对疗效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且腹腔游离细胞学转阴者,可考虑进行转化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转化率、R0手术切除率和总体生存情况。结果本组69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59(24~83)岁;腹膜癌指数评分中位数为10(1~39)分。经HIPEC-IP-IV模式治疗后,共有13例患者(18.8%)接受了手术治疗,其R0手术切除率为13.0%(9/69)。全组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6.1个月,中、大量腹水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低于无或仅少量腹水患者(6.6个月比17.9个月,P<0.001)。R0手术、非R0手术和未手术患者的中位总体生存期分别为32.8个月、8.0个月和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HIPEC-IP-IV治疗模式可行,中量、大量腹水患者预后差。转化手术需在严格筛选的前提下进行,不推荐进行非R0手术。
- 李沈薛侃戴红梅王胤奎陕飞李子禹季加孚
-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
- 外科临床研究方法学指引——IDEAL框架及指南介绍与解读被引量:13
- 2020年
- 外科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外科治疗具有侵袭性、复杂性、个体化、高度依赖操作者技能等特点,因此,其评估与药物治疗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仍然缺少相应的方法学框架和指南。IDEAL框架与指南[The 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ngterm Follow-up(IDEAL)Framework and Recommendations]旨在针对外科手术创新、有创性医疗器械和其他复杂治疗干预措施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路径,并根据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对研究方法、报告规范等进行推荐。
- 陕飞尹道馨李子禹李子禹喻佳洁褚红玲王胤奎季加孚季加孚孙鑫
- 关键词:外科临床研究IDEAL
- 国际抗癌联盟及美国肿瘤联合会胃癌TNM分期系统(第8版)简介及解读被引量:162
- 2017年
- 2016年10月,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颁布了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新版分期系统创新性地将单一分期系统更改为包括临床分期(c TNM)、病理分期(p TNM)及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分期(yp TNM)的三标准综合分期系统,临床医师可依据不同的临床状况进行选择,从而为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此外,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的主要更新还包括:对胃食管结合部及贲门癌分期标准的选择作出了更明确的定义,N3的两个亚组N3a、N3b作为独立组别参与分期,并对原Ⅲ期部分亚组的分期定义也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变更。不过,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的实际价值仍有待于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加以验证,同时,基于分子生物学进展的胃癌风险预测模型也仍然没能出现。因此,第8版胃癌TNM分期系统仍然是通向胃癌精准医疗时代的一个过渡工具。
- 陕飞李子禹张连海李双喜贾永宁苗儒林薛侃李浙民高翔宇王胤奎闫超李沈季加孚
- 关键词:胃癌TNM分期国际抗癌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