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3篇分娩
  • 2篇阴道
  • 2篇子宫
  • 2篇综合护理
  • 2篇综合护理干预
  • 2篇护理干预
  • 2篇干预
  • 2篇产妇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情况
  • 1篇性激素
  • 1篇性子宫出血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延续性
  • 1篇阴道产
  • 1篇阴道分娩
  • 1篇应用循证护理
  • 1篇营养

机构

  • 9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刘英
  • 1篇迟慧娜
  • 1篇刘健
  • 1篇王学慧
  • 1篇宋丹
  • 1篇衣铁丽
  • 1篇倪战鹰
  • 1篇刘艳
  • 1篇林蓓
  • 1篇孙冬莉
  • 1篇沈丽韫
  • 1篇温菁
  • 1篇包洪丽
  • 1篇郭邑
  • 1篇张晶
  • 1篇马晓秋
  • 1篇孙文娣
  • 1篇崔慧珠
  • 1篇马颖

传媒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西药组复方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萎缩子宫内膜治疗,而中西药结合组则运用中药联合优思明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结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优于单纯西医疗法,不仅能被临床青春期患者接受,而且起效快,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孙冬莉林蓓马颖刘英张晶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保留子宫动脉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温菁郭邑王学慧崔慧珠沈丽韫倪战鹰刘健包洪丽马晓秋孙文娣迟慧娜刘艳衣铁丽刘英
该项目解剖子宫标本108例,完成子宫剥除术52例,测定激素E2、PRL、FSH、LH水平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该研究结果证明,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管径较粗,且与子宫外壁保持一定间距,在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手术中可完整保...
关键词:
关键词: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切除术性激素
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在产房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2023年
分析分娩过程中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2021.01~2022.12入院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40例。运用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组(n=20)予以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干预,常规组(n=20)提供常规产房护理,对比分析各组间产妇情况。结果 阴道顺产率以研究组更高,与常规组具有差异性(P<0.05),而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低;产程时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均以研究组短于常规组;并且干预后HAMA、HAMD评分低,和常规组具有差异性(P<0.05),同时研究组母乳始动时间短,胎儿窘迫率较常规组低,产后出血量少,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分娩过程中,全程身心照护式护理较常规产房护理更具意义,提高了阴道顺产率,产程时间短,并改善了母婴结局与产妇不良情绪。
刘英
关键词:分娩不良情绪
正常分娩中应用无创接生的临床护理体会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价正常分娩中应用无创接生的临床价值,总结护理体会。方法以医院产科接产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92例,前者给予传统自然分娩方法,后者应用"无创"接生技术,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时间、产后住院日分别为(2.5±0.5)天、(3.2±0.5)天低于对照组(3.8±1.4)天、(3.8±0.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26.28%、会阴Ⅱ度裂伤1.53%、重度疼痛率31.89%、PFD率1.02%低于对照组67.60%、5.87%、31.89%、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分娩中应用无创接生有助于减轻产妇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会阴损伤,且不会增加产褥期感染、新生儿窒息风险。
刘英
关键词:分娩阴道产临床护理
助产士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对提升生产质量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助产士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对提升生产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生产的68例孕妇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助产士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助产士循证护理,观察比较2组产妇剖宫产率、满意度、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孕妇剖宫产率、出血率、产后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应用循证护理理念可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产妇满意度、降低出血率,保证新生儿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刘英
关键词:循证护理助产士
延续性围产期运动指导对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延续围产期运动指导对产后盆底功能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01月-2020年04月收治的198例住院产妇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中99例纳入对照组(予以常规围产期护理),余下99例纳入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延续围产期运动指导),统计并比较两组的阴道分娩率和产后42 d盆底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更高,剖宫产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产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延续围产期运动指导能提升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改善其产后的盆底功能。
刘英
关键词:盆底功能分娩方式围产期阴道分娩
孕期营养指导对改善孕妇孕期营养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与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营养情况、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名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分析,采用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名。两组孕妇均接受普通健康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孕期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营养情况、分娩情况、新生儿状况、孕妇满意程度、妊娠期合并症。结果研究组钙、蛋白质、叶酸、钠、铁、维生素、锌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脂肪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大出血、剖宫产、难产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研究组新生儿状况生长受限、宫内窘迫、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胎儿窒息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研究组胎儿体质量、阿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研究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结论孕妇孕期需根据孕期营养指导合理摄入营养,才能满足孕妇及胎儿营养需求,提升妊娠安全性,改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提升孕妇满意度。
宋丹刘英胡向红刘丹
关键词:孕妇孕期营养指导新生儿情况
探讨对胎位为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对胎位为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胎位为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A组(n=63,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B组(n=63,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B组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B组新生儿窒息人数、新生儿体重及羊水指数等指标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位为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和安全性,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刘英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枕后位枕横位
头位难产产妇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产程中护理干预措施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寻找能有效的提高分娩的质量、效率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分娩时发生头位难产产妇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产妇的心理支持、产程观察、采用自由体位;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生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正常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显然比对照组段(P<0.05),且产妇舒适度与新生儿窒息率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产程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能有效降低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
刘英
关键词:头位难产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