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权
- 作品数:43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文化视阈的提出: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新契机被引量:1
- 2014年
- 文化被视作独立的问题域而在哲学维度予以关注,既表征现代性进行自我反思的理论自觉,又在方法论上成为范式更迭的肇始。从政治生活的宏观视角到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从元叙事意义上的历史观到存在主义的历史观,这一系列嬗变无一不渗透着文化哲学潜移默化的作用。显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内涵予以发掘,并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重叠的领域对之进行再诠释,就能在历史、文化、人的互动关系中找到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契机,从而进一步完善我们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 温权
- 关键词:文化
- 别尔嘉耶夫现代性批判的神学向度及其世俗化的不可能性——评《现代性危机及其精神救赎——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思想研究》
- 2017年
- 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尼古拉·别尔嘉耶夫分别以个体存在、创造自由,以及人—神关系为切入点,围绕体验性的精神拯救对客体化奴役的战胜,在神学—伦理学交汇的临界点处,依照它所内涵的善—恶辩证法,对现代文明的社会危机进行了内向性地叩问。在他看来,寓于现代性图景当中有关理性与自由的宏大叙事,既滋生了以社会实验为代价的革命诱惑对人类神圣信仰的亵渎,又造就了由平淡无奇的庸俗世界所构成的世俗历史对个体末世情怀的阉割。投射在神学维度,它们无疑上演了上帝与信徒、自由与必然、危机与拯救的三重悲剧。鉴于此,别尔嘉耶夫试图从被扭曲的现代历史内部,重塑已然异化的人类精神并恢复上帝之于自由的绝对意义,从而在神与人、信仰与创造的共轭体系中,终结现代性危机的历史性原罪。但是,这一设想因其神秘主义的弥赛亚情怀无法在客观世界获得普适性的践行可能,故而终究是一种宗教学的玄思。后者无疑揭示了别尔嘉耶夫的现代性批判不过是精神与客体悲剧的继续。
- 温权
- 关键词:别尔嘉耶夫现代性批判客体化
- 自由精神辩证法:痛苦的客体化与神圣的创造——别尔嘉耶夫自由哲学刍议
- 2014年
- 精神的客体化与人的自由创造是别尔嘉耶夫哲学的两个基本向度。它们从不同视角分别表述了别尔嘉耶夫思想中的自由指向。若以二者共同的理论归宿——人类对客体化的战胜——作为考察前提,就能在精神与创造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人——神关系,深入理解别尔嘉耶夫自由哲学的真正涵义。
- 温权
- 关键词:客体化
- 布达佩斯学派后期的文化—政治学批判转向及其局限性—以马尔库什与赫勒为例
- 2016年
-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分支,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在其思想发展后期,已然表现出明显的后马克思主义倾向。其中,尤以马尔库什的文化哲学批判与赫勒的政治哲学反思最为显著。前者立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通过延伸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边界,在确证二者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否认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有效性。后者从当前资本秩序的政治结构出发,依托对具体政治法则中道德谱系的发掘,在建构指向良善生活的道德—政治体系之后,旋即瓦解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合法性。值得一提的是,布达佩斯学派后期的理论妥协,暗示了西方左翼思潮对当前资本主义新格局采取的文化—政治批判策略,之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这一重要发力点的缺失。因此,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语境中,重塑文化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理论根基,就构成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与传统左翼理论的双重超越。其实质是彻底的文化政治哲学批判。
- 温权
-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文化哲学政治哲学伦理道德
- 信仰的悖论与理性的限度——克尔凯郭尔人神辩证法刍议被引量:1
- 2016年
- 宗教体验对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的转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它与生存辩证法的最终性质密切相关。毋庸置疑,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的理论旨趣,就是为个人与上帝的沟通创造先决条件。因此,针对二者间关系的性质该如何定位等问题,理应在人神互动的层面予以解答。作为生存哲学的最高形态,克尔凯郭尔的宗教指向直接体现为人神之间的辩证运动。
- 温权
- 关键词:上帝冒犯辩证法
- 城市正义的文化危机与资本生产的空间限度
- 2017年
- 作为资本空间生产的结果与载体,现代城市结构及其日常生活景观面临正义失范与文化剥削的双重危机。一方面,个体日常交往的全部内容,被纳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间性再生产当中。后者凭借地域性的劳动分工以及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城市格局碎片化的同时,加剧了不同区间内隶属各经济部类的居民,彼此之间已然存在的正义失衡。另一方面,以"物"为尺度的异化空间,催生了更为隐蔽的文化欺骗功能。在价值多元与文化工业的杂糅中,资本主义制度以商品消费为媒介,通过对各种城市亚文化和边缘群体的塑造与利用,成功实现了自身空间组织形式的重构。因此,城市化的实质,就是资本借助文化—政治策略对日常生活进行的空间性剥削。此外,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又构成资本逻辑的外在限度。一旦商品的过度消费或财富的盲目积累突破阈值,以城市解体为征兆的政治困境,必然在空间层面以文化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鉴于此,对资本逻辑与日常生活文化图景间关系的批判性反思,可视为回应城市空间正义问题的必要路径。
- 温权
- 关键词:资本逻辑
-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两个限度——重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2014年
-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因此,他所运用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之一,必然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这一方法所表征的内在逻辑,可对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提供重要维度。以此为基础又可厘清逻辑与历史间的真正关系,从而找到二者统一的真正基础和明确限度。
- 温权
- 关键词:逻辑历史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政治哲学维度——布达佩斯学派关于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思考被引量:1
- 2017年
- 针对马克思有关历史唯物主义内涵及其指向的一系列论断,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诸成员分别从历史理论、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三个维度,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和创造性的解读。首先,从唯物史观的逻辑理路来看,学派成员将马克思宏观的"历史哲学"重新诠释为具有微观文化意义的"历史理论",从而弥合了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结论中存在的"实践哲学"和"实证科学"之间的理论张力,并规避了社会主义必然实现这一预设内所隐含的"历史目的论"倾向。其次,对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而言,学派成员从实证的政治经济规律出发,详细考察由资本生产引出但未被明确定位的无产阶级群体,其特有的历史文化意义与阶级意识,之于社会革命的合法性问题。再次,就唯物史观的最终指向来说,学派成员结合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可能出现的异化现象作出了相应的政治哲学批判,并以此重塑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人道主义立场。值得一提的是,布达佩斯学派对唯物史观的反思,实现了马克思宏观的社会—经济分析向微观的政治—文化考察的转向,其实质毋宁是以资本生产范式批判为前提的文化—政治哲学批判。
- 温权
-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历史理论无产阶级
- 欧洲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危机与法西斯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从瓦伊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观谈起被引量:2
- 2016年
- 瓦伊达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献,通过挖掘波拿巴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认为一战后小资产阶级尴尬的经济处境和暧昧的政治态度是导致群众性法西斯运动的直接原因,其中包含三方面相互指涉的佐证:区别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同法西斯主义的精神内核高度吻合;小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敌对态度与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实践彼此重叠;游离于市民社会之外的下层小资产阶级群众成为法西斯权力机制的实际操作者。将小资产阶级视为法西斯运动肇始者,这一大胆设想堪称瓦伊达对马克思政治哲学范式的创造性运用,这种创造性运用又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 温权
- 关键词:小资产阶级法西斯主义波拿巴主义
- 反讽:主体性辩证法——从克尔凯郭尔的《论反讽概念》谈起
- 2014年
- 《论反讽概念》是克尔凯郭尔假名写作之前的重要著作。其中,就反讽的内涵及其历史意义这一问题,克尔凯郭尔以苏格拉底的生平为理论主线,对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在如何理解反讽的维度上,凭借色诺芬、柏拉图以及阿里斯托芬对苏格拉底言行的记述,克尔凯郭尔将其与浪漫派、黑格尔的思想进行比对之后,逐渐明确了作为苏格拉底哲学核心的反讽其历史意义所在。借苏格拉底之口所提出的反讽概念,不仅构成克尔凯郭尔与黑格尔哲学分道扬镳的起点,在主体性层面上,更确证了其生存辩证法的理论前提。我们以反讽概念为开端在把握克尔凯郭尔哲学的脉络时,不难看出:其生存哲学所彰显的就是人的主体性特质,而作为思想开端的反讽,就是主体性的辩证展开。
- 温权
- 关键词:克尔凯郭尔反讽苏格拉底黑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