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

作品数:45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农产
  • 7篇农产品
  • 7篇农产品加工
  • 6篇农产品加工业
  • 6篇加工业
  • 4篇农村
  • 3篇循环经济
  • 3篇生态
  • 3篇农业
  • 3篇企业
  • 3篇可持续发展
  • 2篇营销
  • 2篇陕西能源
  • 2篇生态功能区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能源
  • 2篇能源资源
  • 2篇功能区
  • 1篇地理

机构

  • 24篇榆林学院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延安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华商学院

作者

  • 37篇张晓
  • 8篇王文军
  • 4篇姚顺波
  • 3篇张晓
  • 2篇冯飞
  • 2篇高霞
  • 2篇赵亚珠
  • 1篇刘雁南
  • 1篇李瑜
  • 1篇王梅梅
  • 1篇刘广全
  • 1篇叶普万
  • 1篇陈晓楠
  • 1篇卢东宁
  • 1篇霍学喜
  • 1篇卜耀军
  • 1篇席增雷
  • 1篇高海清
  • 1篇张雄
  • 1篇王瑞斌

传媒

  • 7篇榆林学院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商业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知识经济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农业经济
  • 1篇特区经济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同行
  • 1篇中国总会计师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效应评估被引量:19
2023年
中国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托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首要任务,但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故其生态保护目标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值得关注。为回答该问题,该研究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渐进双重差分(DID)评估该生态政策对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不仅能够提升环境质量,同时还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的双赢局面,这一结论在反事实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多重情景下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够通过国土空间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及要素集聚效应促进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效应在不同的功能区类型、不同的地理空间及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存在异质性。水土保持型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型、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态功能区均实现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共同提升,水源涵养型、东北地区及华北地区仅提升了环境质量,防风固沙型及西北地区则仅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分位点的上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环境质量的正向作用逐渐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逐渐降低。该研究有利于生态政策可持续性实施的经验积累和制度完善,可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定经济增长的均衡协同提供借鉴。
侯孟阳席增雷张晓张晓
关键词: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双赢
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延安为例
2005年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内在关联,并以延安为例,揭示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理念落后、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的矛盾,提出转变观念、增加教育投资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等解决对策。
冯飞张晓
关键词:教育区域经济教育理念教育结构
陕西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模式创新
2010年
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已备受人们青睐。通过对陕西环保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陕西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走由"政府行为逐渐向市场推进"的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陕西环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后,对陕西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王文军张晓
关键词:环保产业
吴起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介绍了陕西吴起县的概况,分析了吴起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内涵,探讨了该模式运行的主要保障举措及取得的成效。最后,得出了几点启示:以和谐发展为前提、农业技术创新为手段,因地制宜、科学决策、从长计远。
张晓卢东宁
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产业布局一般理论,通过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的区位因子分析,建立起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区位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量化了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区位因子各指标的评价值。
王梅梅张晓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
榆林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2014年
榆林经济快速的崛起,主流金融机构根本不能满足市场资金的需求,资金供求不平衡引发的民间借贷无疑是高风险投资。本文结合榆林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初步认识到民间借贷的现状,发现此种现象的影响,需要从根本上寻求其破解之道。
高霞张晓
关键词:民间借贷资本
中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被引量:1
2024年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2022年中国2517个县域为研究对象,从发展广度、发展规模、发展效益维度出发,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在将样本县域按照省级尺度进行地区划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随机Kernel密度、Markov链等量化分析方法,详细考察中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基于测度结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在新兴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需重点进行效益维度的提升及西部省份的优化。第二,基于地区差异结果,2014-2017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保持在高位;2018-2022年,这一差异有所缩小,地区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贡献率超过80%,其中,西藏等西部省份与浙江等东部省份间的差异最为突出。第三,基于分布动态演进结果,不考虑相邻地区影响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布流动性明显,其低、中低、中高发展水平地区随时间推移呈现向上转移的动态演进特征,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到一定高度后,存在收敛趋势;考虑相邻地区影响时,多数地区间的空间正相关性较强,但高发展水平地区不易与相邻地区发生空间关联作用。本文研究可为科学认识中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提供经验证据,以期为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政策提供启示。
孙淑惠张晓刘传明陈晓楠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基于组织创新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延安市农业发展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地调研,揭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组织创新”是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合理选择。
冯飞张晓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
循环经济与陕西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高效、现代的经济运作模式,是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对于能源资源丰富的陕西地区,在能源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此现状,...
张晓王文军
关键词:循环经济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运作模式
文献传递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创新被引量:18
2017年
为了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国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大数据社会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工作。大数据时代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现公共利益表达的自由性,推动社会公共管理精细化,推动社会公共管理透明化,推动社会公共决策科学化。基于大数据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创新,应建立社会公共舆情的收集与分析平台,建设社会公共管理数据分析人才队伍,加强社会公共管理数据平台和主体建设。
赵亚珠张晓
关键词:大数据社会公共管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