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

作品数:44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农产
  • 7篇农产品
  • 7篇农产品加工
  • 6篇农产品加工业
  • 6篇加工业
  • 3篇循环经济
  • 3篇生态
  • 3篇农村
  • 3篇农业
  • 3篇企业
  • 3篇可持续发展
  • 2篇营销
  • 2篇陕西能源
  • 2篇生态功能区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能源
  • 2篇能源资源
  • 2篇功能区
  • 1篇地理

机构

  • 24篇榆林学院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延安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华商学院

作者

  • 37篇张晓
  • 8篇王文军
  • 5篇姚顺波
  • 3篇张晓
  • 2篇冯飞
  • 2篇高霞
  • 2篇刘广全
  • 2篇赵亚珠
  • 1篇刘雁南
  • 1篇李瑜
  • 1篇王梅梅
  • 1篇龚直文
  • 1篇叶普万
  • 1篇卢东宁
  • 1篇霍学喜
  • 1篇卜耀军
  • 1篇席增雷
  • 1篇高海清
  • 1篇张雄
  • 1篇王瑞斌

传媒

  • 7篇榆林学院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商业研究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知识经济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农业经济
  • 1篇特区经济
  • 1篇合作经济与科...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同行
  • 1篇中国总会计师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效应评估被引量:18
2023年
中国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托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首要任务,但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故其生态保护目标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值得关注。为回答该问题,该研究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渐进双重差分(DID)评估该生态政策对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不仅能够提升环境质量,同时还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的双赢局面,这一结论在反事实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多重情景下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够通过国土空间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及要素集聚效应促进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效应在不同的功能区类型、不同的地理空间及不同的分位数水平上存在异质性。水土保持型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型、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生态功能区均实现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共同提升,水源涵养型、东北地区及华北地区仅提升了环境质量,防风固沙型及西北地区则仅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分位点的上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环境质量的正向作用逐渐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逐渐降低。该研究有利于生态政策可持续性实施的经验积累和制度完善,可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稳定经济增长的均衡协同提供借鉴。
侯孟阳席增雷张晓张晓
关键词: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双赢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陕西秦巴山区林地变化驱动力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林地保护和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秦巴山区2000—2018年林地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选择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3类共12个影响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秦巴山区林地增加和减少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8年秦巴山区林地以净增加为主,林地净增加39951.72 hm^(2),增加主要来源于21.83万hm^(2)耕地转为林地,占林地转入总面积的94%。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是陕西秦巴山区林地转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海拔、到城镇的距离、年均气温倾向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度≥25°、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是林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坡度≥15°~25°、到城镇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等则是林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是秦巴山区林地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林地减少则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邓元杰侯孟阳张晓贾磊李园园姚顺波龚直文刘广全
关键词:驱动力LOGISTIC模型
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延安为例
2005年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内在关联,并以延安为例,揭示区域经济发展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理念落后、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的矛盾,提出转变观念、增加教育投资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等解决对策。
冯飞张晓
关键词:教育区域经济教育理念教育结构
陕西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模式创新
2010年
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已备受人们青睐。通过对陕西环保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陕西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走由"政府行为逐渐向市场推进"的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陕西环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后,对陕西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王文军张晓
关键词:环保产业
世界反贫困战略的变迁及其启示被引量:8
2006年
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对它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物质贫困到人文贫困的转变过程,与此相适应,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物质资本的投入过渡到强调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投入,从强调计划到市场再到市场和非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上二重转化。该战略对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调整、反贫困内容的转变、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以及反贫困的参与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张晓叶普万
关键词:反贫困战略贫困减贫人文贫困
层次分析法在陕北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试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影响因子的评价中。选取了适宜的20个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子,对影响退耕还林(草)可持续性的生态、经济、人口和政策管理系统的4个一级指标,20项因子进行指标权重确定。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最大,接近50%;经济发展指标次之,接近30%,说明生态效益是影响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为经济效益因素。这与陕北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正好相符,从而为陕北后退耕时期规划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张晓高海清郭东敏卜耀军
关键词:AHP法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
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基于产业布局一般理论,通过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的区位因子分析,建立起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区位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量化了陕西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区位因子各指标的评价值。
王梅梅张晓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
榆林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2014年
榆林经济快速的崛起,主流金融机构根本不能满足市场资金的需求,资金供求不平衡引发的民间借贷无疑是高风险投资。本文结合榆林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初步认识到民间借贷的现状,发现此种现象的影响,需要从根本上寻求其破解之道。
高霞张晓
关键词:民间借贷资本
基于组织创新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延安市农业发展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地调研,揭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组织创新”是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合理选择。
冯飞张晓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经营制度
循环经济与陕西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高效、现代的经济运作模式,是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对于能源资源丰富的陕西地区,在能源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此现状,...
张晓王文军
关键词:循环经济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运作模式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