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介导自制纳米泡联合顺铂对小鼠H22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自制纳米泡对小鼠皮下H22肿瘤抑制效果最佳的治疗参数,超声辐照自制纳米泡联合顺铂对小鼠皮下H22肿瘤抑制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30只小鼠H22肿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应用超声联合自制纳米泡对肿瘤予以不同超声强度和时间,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及72h行超声造影检查及声学定量分析,以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及微血管密度表达定量评价其疗效,筛选出较理想的超声治疗参数后,再以超声介导微泡联合顺铂治疗肿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以CD31染色作为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表达的定量检测指标,用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各条件组肿瘤治疗后各时刻超声增强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功率的增强和辐照时间的延长,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但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多;联合药物的实验中,除单纯超声组外,各组的肿瘤抑瘤率、微血管计数、KI-67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以超声微泡联合药物组肿瘤抑瘤率最大(抑瘤率为70.01%),MVD及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LI)最低。结论超声联合自制纳米泡抑制肿瘤生长效果较理想的参数为辐照强度为1W/cm^2,辐照时间1min或3min间歇辐照模式;超声微泡联合药物具有协同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仇春丽陈云超刘娜肖婷
- 关键词:微气泡顺铂
- 小儿非胆道闭锁胆汁淤积性肝病超声与病理学特征对照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小儿非胆道闭锁(BA)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超声、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对26例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及基因学检查的非BA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超声、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特征。结果:26例非BA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超声提示肝脏回声增强8例,肝内Glisson系统管壁增厚4例,肝脏回声增粗3例,单纯性肝肿大5例,肝无异常6例。普通病理包括炎性细胞浸润18例、肝细胞水样变性14例,肝细胞淤胆13例,其他主要为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等。电镜超微结构显示肝细胞淤胆20例,毛细胆管扩张17例,糖原增多15例,其余以肝细胞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等为主。结论:超声可反映非BA患儿各种病因导致的肝脏病理状态,指导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肝穿活检尤其是肝组织超微病理结构可明显提高遗传代谢病诊断率。
- 肖婷陈云超刘娜黄志华刘艳万婕官阳
- 关键词:胆汁淤积针吸病理学
- 高频超声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进行检查,并与其他诊断方法对比,探讨其对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优越性。方法124例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空腹4h后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患儿肝脏大小、回声、肝门部结构、胆管、胆囊、肝右动脉等,同时收集其临床表现及血生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十二指肠胆汁引流、肝穿病理学等资料。结果124例患儿中,BA61例,非BA63例,超声显示两组患儿纤维斑块(TC征)、胆囊长宽径、肝右动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结合TC征及胆囊壁或形态异常诊断BA准确性最高,可达90.3%。其他方法准确率分别为:大便颜色83.1%,γ-GT81.5%,MRCP47.5%,十二指肠胆汁引流83.3%,肝穿病理95.2%。结论高频超声具有诊断率高、简便、无创、经济等优点,是诊断BA的首选方法。
- 肖婷陈云超刘娜黄志华刘艳
-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汁淤积婴儿
- 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7年
- 胆道闭锁(BA)是婴儿期持续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可快速发展为肝硬化而导致死亡。及时手术治疗可减少患儿的死亡率,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BA的诊断主要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肝穿刺活检及高频超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核素肝胆显像等影像学方法,其中高频超声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本文对BA的超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 肖婷陈云超
- 关键词:胆道闭锁超声检查
- 超声纳米微泡联合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治疗及毒性的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纳米微泡是否能减少阿霉素治疗小鼠H22移植瘤的剂量及降低对小鼠的心脏毒性。方法将30只已建立皮下H22移植瘤模型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阿霉素1.0mg/kg、阿霉素1.5mg/kg、阿霉素2.5mg/kg组及1.0mg/kg阿霉素+微泡+超声组,每组6只,隔天治疗1次,治疗5次。用超声监测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治疗后取肿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及CD34、ki67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行定量,测定小鼠血清的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评价各组处理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毒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肿瘤生长延缓,肿瘤坏死面积增加,微血管密度(MVD)减少,增殖期肿瘤细胞数减少(P〈0,05),1.0mg/kg阿霉素+微泡+超声组的肿瘤体积、MVD值及增殖期肿瘤细胞数均显著小于除了2.5mg/kg阿霉素组外的其他各组(Pd0.05)。1.0mg/kg阿霉素+微泡+超声组小鼠血清的AST、CK、LDH值均低于2.5mg/kg阿霉素组(P〈0.05),与1.5mg/kg阿霉素组相比仅CK值低于后者(P=0.002)。结论超声微泡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可减少阿霉素对小鼠H22移植瘤的治疗剂量,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化疗药的毒性。
- 刘娜陈云超肖婷仇春丽
- 关键词:微气泡阿霉素移植肿瘤微血管密度心肌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