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琛
- 作品数:69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微汗出愈”浅谈被引量:2
- 2010年
- 疾病的发生,大多以感受外邪为诱因,正如《素问·风论》所言:“风者百病之长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更是明确地指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由于外邪的侵入,正气必然会外出抗邪,那些尚未以疾病为表现形式的阴阳失调、气机不畅之处,其矛盾必然会随之加深,当达到机体不能自我调节的阈值后便是生病之时。
- 李津梁苏琛袁堂宾翟慕东
- 关键词:气机
-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或日化用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或日化用品。具体提供了一种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组成的药物组合物:丁香6~12份,鹅不食草6~12份,羌活3~9份,佛手6~12份,薄荷3~9份,桔梗3~9份,川芎3~9份,灵芝3~9份。本发...
- 苏琛罗霞张涛宋怡杨欣怡罗舒
- 文献传递
- 麻杏芎葶合剂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麻杏芎葶合剂对HPH大鼠肺动脉压增高和血管结构重建的干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HPH模型组和法舒地尔对照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在第21天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平均颈动脉压力。利用图像分析计算肺小动脉的WT%、WA%及LA%。以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Rho激酶ROCK-1基因表达量。结果:法舒地尔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m PAP、RVHI、WT%、WA%、LA%与HPH模型组比较均有差异(P均<0.05);Rho激酶ROCK-1mRNA与HPH模型组大鼠比较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麻杏芎葶合剂可以减轻低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力的增加,改善肺血管结构重建,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有明确防治、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肺血管Rho激酶的合成和表达有关。
- 苏琛杨仁旭
- 关键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分子机制
- 从叶天士虚劳病“经-络-奇”辨治虚性体质艾滋病探微
- 2024年
- 虚性体质人群在艾滋病各病程阶段均有较大占比,并较实性体质有着更低下的免疫水平,其中尤以气虚质、阳虚质最为突出,这可能对患者的免疫重建、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故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具有必要性。叶天士虚劳病在病机表现、病位及病证阶段上均与其有相通之处,在虚劳病中叶天士强调“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由脏腑络伤,已及奇经”的先后病证阶段,文章以叶天士所提出的虚劳独特的“经-络-奇”病证阶段为切入点,提出艾滋病无症状期气虚质相当于虚劳经络阶段,而中后期出现的阳虚质实为虚劳奇络阶段,并根据各阶段不同的病机特点,提出“甘温养元,流行通络”“通补奇络,缓攻宿敌”等辨治方法,以期为虚性体质艾滋病的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参考。
- 兰燕玲杨琴王玉璐苗丁山苏琛
- 关键词:艾滋病气虚质叶天士虚劳病
- 基于精气神三位一体探讨艾滋病
- 2025年
- 文章基于精气神三位一体探讨艾滋病。精气神可分不可离,乃人身三宝,“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是维护健康,促进康复的真正药物,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也是通过中药药性的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去调整人体气机,促进人体一气周流,帮助恢复人体内精气神的正常流转。故人体精气神充足,正气不亏,则邪自去。本文试从精气神角度探讨艾滋病的发病与治疗,其发病为邪伏于精,中气受损,神识不安,其治疗当保精、养气、安神三者同时进行,精气神同调。精气神的圆融流转即是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治病方式,人体正气不亏,则邪不可侵,可延缓艾滋病的发病进程。
- 姚芝梅刘晶晶苏琛彭鑫王玉璐杨欣怡
- 关键词:艾滋病精气神病机治则
- 健脾温阳解毒法对HAART所致药物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 刘晶晶彭鑫张毅杨欣怡张春梅唐丽燕吴亚梅苏琛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val therapy,HAART)所致药物性腹泻是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AIDS)患者...
- 关键词:
- 关键词:腹泻蒙脱石散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一种中医舌象采集与识别诊断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舌象采集与识别诊断装置,涉及舌象采集技术领域,包括显示屏、底座与调角件,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采集装置,且采集装置的一端设置有采集窗口,所述采集装置的内...
- 梁媛媛苏琛杨欣怡李东晓
- 中药对HIV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免疫影响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基于16S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中医药对HIV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及免疫的影响。方法:纳入HIV患者36例,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分为试验组(Treat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其中试验组16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给予单纯中药,对照组给予相应中药安慰剂,连续治疗72周。利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观察上述干预措施对HIV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计数以观察患者免疫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菌落结构及组成发现,对照组的梭菌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丰度均偏高(P<0.05);试验组瘤胃球菌属、塞内加尔厌氧菌属丰度偏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CD4+/CD8+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72周治疗,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CD4+/CD8+较治疗前均增加,CD8+T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减少,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组内前后比较中仅对照组CD4+/CD8+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HIV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对照组肠道菌群平衡失调较试验组更甚。中药干预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影响不甚,能抑制梭杆菌比例上调,对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有一定效果。中药对HIV患者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CD4+/CD8+未见明显消极影响。
- 杨琴苏琛卿勇黄荣楷王玉璐兰燕玲苗丁山彭鑫
- 关键词:中医药高通量测序艾滋病肠道菌群免疫
- 四川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体系构建及成效分析
- 2025年
-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药物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方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研究,中西医协同治疗是今后艾滋病防治的大趋势。中医药探索艾滋病治疗工作已近40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国际社会上主流医学仍未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纳入艾滋病防治体系中。四川省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初步成形的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体系,弥补了单纯抗病毒药物治疗中的不足,有利于艾滋病疫情防控,有利于人民健康,有利于推进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
- 刘晶晶张毅彭鑫杨欣怡苏琛
- 关键词:中医药艾滋病
- 浅析《伤寒论》对复杂病机证候的治疗原则
- 2016年
- 《伤寒论》对复杂病机证候的治疗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第一是辨证论治原则;第二是表里先后原则,即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第三是标本缓急原则,即缓则缓治,注意兼顾各方,急则急治,注重独取重急。
- 邓森涛苏琛
- 关键词:标本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