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皮肤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病理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术后
  • 2篇腺癌
  • 2篇角化病
  • 2篇红斑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并发症
  • 1篇蛋白表达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前体蛋...
  • 1篇对症
  • 1篇对症治疗

机构

  • 14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铜仁市人民医...
  • 1篇吕梁市人民医...
  • 1篇邵阳市第一人...

作者

  • 14篇张伟
  • 7篇陆洪光
  • 6篇汪宇
  • 5篇李世军
  • 4篇刘志
  • 3篇周文明
  • 2篇林建红
  • 2篇卢彬
  • 2篇李远英
  • 1篇李靖
  • 1篇段海松
  • 1篇李勇军
  • 1篇王爱民
  • 1篇申小平
  • 1篇黄勇
  • 1篇江蕾微
  • 1篇赵代伟
  • 1篇傅晓钟
  • 1篇郑林
  • 1篇高庆军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人体表色素痣数量及分布的初步探究
目的:探讨中国人体表色素痣的数量及分布特点,并探究体表常曝光区与非常曝光区色素痣数量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患者色素痣皮肤镜下的形态差异。  方法:对101名以美容及担忧色素痣恶变为目的就诊的门诊色素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排除系统...
张伟
关键词:色素痣皮肤镜
文献传递
早老蛋白-1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差异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检测早老蛋白-1(presenilin1,PS1)在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 SK)皮损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paired adjacent normal skin tissue, PANST)的表达,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间的差异,探讨PS1与SK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7年9月-2020年1月SK患者41例,SK皮损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行石蜡包埋及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行病理学诊断及分型。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PS1蛋白及mRNA在SK皮损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蛋白印迹检测SK皮损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PS1的表达,并比较它们的差异。结果 41例SK的病理分型分别为角化过度型、腺样型、棘层增厚型、克隆型、激惹型及扁平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S1在SK皮损中的表达高于邻近正常皮肤组织,且表达于SK皮损组织的全层,邻近正常皮肤组织仅表达于表皮基底层细胞。PS1的mRNA水平在SK皮损中明显低于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棘层增厚型中皮损处PS1 mRNA水平同样低于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类型间PS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P、PS1蛋白水平在SK皮损中高于邻近正常皮肤组织。结论 PS1在SK皮损及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尤其在棘层增厚型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会为未来筛选老化标记及研究SK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牟婧淳曾雯汪宇汪宇陆洪光
关键词:衰老
手足银屑病1例
2017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双足皮疹3年,加重伴瘙痒1年。3年前,患者双足背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绿豆大红斑,自觉瘙痒,无水疱、糜烂及渗出。外院曾按“足癣”、“湿疹”治疗,瘙痒减轻,但皮疹增厚并扩大,逐渐波及全足背。1年前,患者病情加重。双足跟及双手虎口部位出现红斑及丘疹,局部肥厚并皲裂,上覆较多鳞屑,但未见水疱及脓疱等,外院仍按“湿疹”予抗过敏及止痒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皮疹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我科。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疼痛等,家族也无类似病史。
李世军汪宇林建红张伟周文明陆洪光
关键词:银屑病手足对症治疗关节疼痛大红斑足背部
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在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用人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接种于人去表皮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方法胰酶和胶原酶消化处理健康小儿包皮,获得表皮和真皮细胞悬液。分别将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传至第3代,成纤维细胞传至第5代,调整细胞密度为2.5×10^5/ml。制备人去表皮真皮(含部分基底膜成分),先将成纤维细胞悬液种于6孔板板底,24h后将人去表皮真皮放入6孔板,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悬液接种于人去表皮真皮表面(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比例为1:4:1。实验组用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对照组用含10%FBS的DMEM、K-SFM、M254,3种培养液比例为1:1:1的混合培养基培养,人去表皮真皮作为空白对照。液下培养3d后,空气液面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每3天换液1次,2周后取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分别行HE染色,Melan-A、S-100、HMB45、CKpan、P63、K5、K6、K14、Ki67、Vimentin、Collagen Ⅳ、Laminin免疫组化染色及PAS染色并取正常皮肤做阳性对照。结果经过14d的气液培养,实验组出现完整的新生表皮结构,CKpan、P63、K5、K6、K14、Ki67、Melan—A、S-100、HMB45、Collagen Ⅳ、Lamin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组出现完整的新生表皮结构,可见角质层,CKpan、P63、K5/6、K14、Ki67、Lamin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与人去表皮真皮在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体外可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林建红汪宇卢彬刘志江蕾微王今朝张伟李世军陆洪光
关键词:培养基无血清成纤维细胞黑素细胞角蛋白细胞
贵阳地区190例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测定贵阳地区正常人群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方法:以SUV-l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测定190例健康志愿者腹部正常皮肤UVA-MED及UVB-MED,比较不同皮肤类型、性别、年龄及季节受试者UVA-MED及UVB-MED。结果:190例志愿者UVA-MED中位数为48.25 J/cm2,UVB-MED为35.24 m J/cm2,男性UVA-MED和UVB-MED中位数均高于女性(P〈0.01),Ⅳ型皮肤MED中位数亦均显著高于Ⅲ型皮肤(P〈0.01);男性10~29岁组及30~49岁组UVA-MED明显高于≥50岁组(P〈0.01),10~29岁组UVB-MED高于30~49岁组及≥50岁组(P〈0.05);男性夏季UVA-MED显著低于春、秋两季(P〈0.01),女性夏季UVA-MED亦显著低于春、冬两季(P〈0.01);男、女性夏季UVB-MED低于春、秋、冬季(P〈0.05)。结论:皮肤日光反应类型、性别、年龄及季节是影响贵阳地区人群MED的重要因素。
李世军汪宇张伟蔡灵龙刘倩韦蓉陆洪光
关键词:最小红斑量紫外线
BRAF^(V600E)突变和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BRAF^(V600E)基因突变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突变发生率,探讨BRAF^(V600E)突变与PTC(cN0期;肿瘤直径≤2cm)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基因测序法检测72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V600E)突变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引起BRAF^(V600E)基因突变和PTC(cN0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47.22%(34/72),中央区颈部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36.11%(26/72)。cN0期PT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与肿瘤大小(P=0.016)、双侧肿瘤(P=0.010)、多灶性肿瘤(P=0.006)、包膜浸润(P=0.024)、BRAF基因突变(P=0.008)相关。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与肿瘤大小(OR=2.674,95%CI=1.702~3.997)、肿瘤多灶性(OR=1.371,95%CI=1.065~2.087)、包膜浸润(OR=0.540,95%CI=0.396~0.794)、BRAF突变(OR=1.647,95%CI=1.101~2.463)具有相关性,为cN0期PT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检查、B超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无淋巴结转移的N0期PTC患者隐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6.11%,BRAF基因突变、肿瘤大小、多灶性、包膜侵犯可能是预测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者应选择性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高庆军张伟王南鹏段海松周彦张薇赵代伟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外周血中FOXP3mRNA、RORγtmRNA及相关免疫因子与人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体内FOXP3mRNA、RORγt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免疫因子IL-6、IL-17、TGF-β1、CCL17、CCR4的浓度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3...
张伟
关键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免疫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文献传递
直肠腺癌皮肤转移一例
2017年
患者女,63岁,因左腹股沟皮疹半月于2015年7月12日就诊,无瘙痒、疼痛等不适,自行外用药物治疗,皮疹无消退,且呈进行性增多、增大。患者2年前曾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定期化疗,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周文明汪宇刘志张伟李远英江蕾薇欧阳叶艮陆洪光
关键词:直肠腺癌皮肤转移术后病理直肠癌手术中分化腺癌左腹股沟
掌跖银屑病1例
2016年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患病率为0.123%,其皮疹既可局限出现,又可泛发于全身,如指甲、手掌、足底等,以寻常型最为常见。掌跖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寻常型银屑病类型,以典型的角化性斑块、脱屑为特征,常被误诊、漏诊,国内罕有报道。现报道1例掌跖受力区出现特征性的皮损的掌跖银屑病。
李世军张伟卢彬汪宇刘志周文明李远英陆洪光
关键词:银屑病掌跖同形反应
表面浸润麻醉下行输尿管镜镜检及碎石术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表面浸润麻醉下行输尿管镜镜检及碎石术对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10例,男59例,女51例。年龄20一76岁,平均4...
张伟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可行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