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8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十堰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丁苯酞软胶囊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及其对相关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6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改善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帕金森痴呆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多奈哌齐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同时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神经营养因子-3(NT-3)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X^2=6.222,P<0.05);观察组UPDR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20.32±5.26)分vs.(35.12±5.11)分,P<0.05],而MMSE、MoCA、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92±4.78)分、(27.89±4.36)分、(75.39±4.58)分和(26.02±5.02)分、(24.12±2.78)分、(62.5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PARK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8±0.36)mg/L、(14.32±2.15)μg/L和(6.35±0.48)mg/L、(25.26±4.63)μg/L],而NT-3水平高于对照组[(32.25±3.78)μg/L vs.(24.98±4.2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PDD患者肢体功能运动及脑神经功能,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RP、PARK7水平,提高NT-3水平,对PDD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刘丹荣胡伟尤志珺邓超
-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日常生活能力C-反应蛋白神经营养因子-3
- 血浆大内皮素1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出血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血浆大内皮素l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出院后再出血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AIS患者再出血的因素,探讨血浆大内皮素1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脂异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发生再出血、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的患者大内皮素和D-二聚体水平较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大内皮素1和D-二聚体高水平是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大内皮素1与D-二聚体预测AIS再出血的灵敏度为46.56%,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7.48%和58.56%。[结论]血浆大内皮素1与D-二聚体与A1S患者再出血密切相关,对疾病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胡伟刘丹荣
- 关键词:卒中急性病出血
- 复方血栓通胶囊辅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和血清PARK7、GFAP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辅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CT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1.5 g,每天3次,持续治疗4周。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PARK7、GFA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及SIS评分分别为(50.4±12.6)分、(62.1±9.1)分、(71.2±7.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9.0)分、(53.2±9.3)分、(62.1±5.8)分(t=8.742、7.651、10.502,P<0.05),而NIHSS评分(11.9±4.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0±4.4)分(t=5.926,P<0.05)。观察组PARK7(14.3±2.2)μg/L、GFAP(4.9±1.3)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3±4.6)μg/L、(8.4±2.5)ng/ml(t=13.888、9.665,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辅治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清PARK7、GFAP水平,有利于患者预后。
- 胡伟刘丹荣刘雨银程华丽
-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疗效
- 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脑神经功能及局部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脑神经功能及局部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每日给予左旋多巴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STN-DB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对2组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神经功能,并对患者进行静止期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UPDRS总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MMSE、MoCA评分仅观察组治疗后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FDG/PET分析可知,观察组治疗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尾核、锤状核、小脑、丘脑、扣带回等部位葡糖糖代谢放射计数半定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各脑区葡糖糖代谢放射计数半定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日左旋多巴口服剂量显著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异动症及运动症状波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vs.26.67%,0 vs.20.00%,P<0.05)。结论 STN-DBS能有效改善PD患者各脑区葡糖糖代谢及脑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协调、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刘丹荣胡伟尤志珺邓超
-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神经功能
- 血浆内皮微粒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微粒(EMP)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发生率和血浆EMP水平,并分析腔隙性梗死患者CMB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LDL)≥3.37 mmol/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1.25 mmol/L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发生率分别高于年龄<65岁、未合并高血压、未合并冠心病、不吸烟、LDL<3.37 mmol/L和HDL≥1.25 mmol/L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0.05);不同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不同三酰甘油(TG)水平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LDL≥3.37 mmol/L、HDL<1.25 mmol/L及合并CMB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MP水平分别高于年龄<65岁、未合并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不吸烟、LDL<3.37 mmol/L、HDL≥1.25 mmol/L及未合并CMB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0.05);不同性别、不同TG水平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5.165,95% CI(1.474,18.102)〕、高血压〔OR=6.417,95%CI(2.307,17.850)〕、冠心病〔OR=3.554,95% CI(1.065,11.858)〕、吸烟〔OR=3.881,95% CI(1.202,12.528)〕和血浆EMP水平〔OR=10.859,95% CI(2.975,41.018)〕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的危险因素,HDL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的保护因素〔OR=0.106,95% CI(0.016,0.696)〕(P<0.05)。结论血浆EMP水平升高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的危险因素,其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的预测指标。
- 胡伟刘丹荣
- 关键词:内皮微粒体脑微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