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15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影响因素
  • 2篇协调发展
  • 2篇PM
  • 2篇城市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市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人口老龄化
  • 1篇社会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舒适性
  • 1篇探测器
  • 1篇企业
  • 1篇企业集团
  • 1篇耦合协调度
  • 1篇污染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机构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商学院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福建商学院

作者

  • 11篇陈静
  • 3篇陈静
  • 2篇曾珍香
  • 1篇戴文远
  • 1篇黄万里
  • 1篇祁新华
  • 1篇陈加兵
  • 1篇武国胜
  • 1篇陈强
  • 1篇孙丽文
  • 1篇刘庭风
  • 1篇张金锁
  • 1篇王泽发

传媒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04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基于福建省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借助CRITIC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趋势分析及地理探测器对福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格局与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福建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0.3795~0.6014之间,均值为0.4858,整体融合发展态势良好。空间上高值、较高值区集中于闽北、闽西及闽南地区;较低值和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福建中东部沿海地区,数量较少。(2)2020年福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冷热点空间分异格局明显,极化现象较为突出,热点-次热点区范围较大,主要位于闽西地区山区县域。(3)2020年福建县域城乡融合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县域GDP、财政支农水平、产业化高级水平、海拔高度、土地城镇化水平、交通通达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大于单因子的影响力。要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需形成更加协调的城乡空间形态和城乡产业体系,同步实现城市现代化和乡村现代化。
刘少芳戴文远戴文远黄万里黄万里武国胜
关键词: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78
2004年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建立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应用复相关系数法求得各层指标的发展水平 ,然后采用协调度、协调发展水平对系统协调发展的时间序列进行了评价 ,应用灰色GM ( 1 ,N)
陈静曾珍香
关键词:协调发展GM(1,N)
福建省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化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借助协调度理论,运用熵值法、回归分析法、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构建福建省ER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模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对福建省14年来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状进行定量衡量并探讨系统间的发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2013年经济、环境子系统发展迅速,发展水平高,资源子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环境子系统,呈现不稳定的波动增长态势;2福建省ERE系统协调度发展是一个内部子系统协同交互、螺旋升降的自组织动态演化过程;3资源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非常明显,资源掣肘成为制约福建省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资源系统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是今后福建省发展的关键。
陈静陈加兵
关键词:协调发展
基于GWR模型的中国城市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被引量:59
2020年
基于全国城市的PM2.5监测数据,识别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着重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PM2.5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PM2.5的年均浓度为50.3μg/m3,浓度变化呈现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U型"特征;PM2.5的空间集聚状态明显,其中京津冀城市群是全国PM2.5的污染重心。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因素除高程外,其余指标均呈现正负两种效应,且影响程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特征。从回归系数的贡献均值来看,自然因素对城市PM2.5浓度影响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高程、相对湿度、温度、降雨量、风速、植被覆盖指数;各类社会经济指标对城市PM2.5浓度影响强度排名依次是人口密度、研发经费、建设用地比例、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由于各指标对城市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因此在制定大气治理对策时可以考虑不同指标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从而使得治霾对策更具针对性。
王少剑高爽陈静
关键词:大气污染PM2.5浓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空间异质性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研究--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
2024年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测度福建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变化特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两者在2009—2021年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时间上,2009—2021年呈现“增长-平稳-下降”的波动变化特征;空间上,各市差异明显,厦门市、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闽北地区特别是南平市,土地利用效率则相对较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分析显示,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均值稳步升级,并在2015—2020年城市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耦合协调分析显示,福建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城市间差异较大,整体介于0.1~0.995,绝大多数城市协调状态趋于提升,至2020年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跨过勉强协调水平,耦合协调程度整体向好。
王丙莹陈静陈静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
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的空间分异、障碍瞄准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城市旅游舒适性是城市舒适性的拓展性外延与创新性视角,亦是衡量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市场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论文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出发,构建由气候适宜、环境优美、要素完备、资源丰富以及社会氛围五大维度组成的城市旅游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使用熵权法、综合线性加权法、莫兰指数、热点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究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的空间分异、障碍维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两极化现象显著,旅游舒适性较高的城市多为省会城市和传统旅游名城,“旅游双城”现象显著。②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性空间分布特征,在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以及成渝经济圈范围内形成热点集聚。③通过瞄准各城市较低与低等级障碍维度,得到25个障碍维度组合,其中二维及三维障碍的城市数量占比最大(69.59%),且分别有254和209个城市存在要素与资源维度障碍,说明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普遍受这两大维度的制约。④整体上,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的空间分异主要受供给和地理环境变量影响,其中供给变量的影响最大;分维度上,气候适宜主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优美受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影响,要素完备主要受供给因子影响,资源丰富和社会氛围受供给和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研究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城市舒适性研究体系的外延与视角,可为瞄准和优化城市旅游舒适性障碍维度提供科学借鉴。
郑伯铭严小燕刘宏芳陈静陈静祁新华
关键词: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启示
2002年
在现代经济中 ,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技术进步 ,实现科研转化的主体 ,并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分析跨国公司发展的基本经验 ,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的崛起途径、发展规律、组织体制与管理机构的基础上 ,总结了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启示。
陈静曾珍香张金锁孙丽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集团管理结构
河南省PM_(2.5)暴露人口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研究河南省2000、2005、2010、2015年4年的PM_(2.5)质量浓度和人口密度的栅格数据,计算得出PM_(2.5)暴露人口;借助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等方法,在对河南省PM_(2.5)暴露人口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河南省暴露人口规模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整体规模上升,空间呈现扩散和向中部移动的特征.对河南省PM_(2.5)暴露人口具有影响的指标主要为:房屋竣工面积、公路客货运总量和气温.
廖林渲陈静
关键词:影响因素
福建省县域收缩城市的识别与格局研究
2024年
从综合视角,构建集人口、经济、社会保障和投资消费4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县级行政单元进行收缩城市的识别和类型划分,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福建省人口单一指标收缩的城市数量较多,形成了闽中、闽西2个人口收缩带;(2)福建省综合指标收缩的城市已不少,呈现出阶段性和内聚性特征,2000—2010年有92.7%的县市区表现为综合收缩,2010—2020年略有下降,有72.7%的县市区表现为综合收缩;(3)研究期间福建省收缩城市数量呈递减趋势,出现了增长型、收缩型、明显收缩型和严重收缩型4种收缩类型,尚未出现衰败型;(4)福建省收缩城市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收缩格局类似,重点分布在福建省中西部地区,东部只有平潭县和安溪县出现过收缩情况。基于综合收缩结果发现,人口流失成为造成福建省县级行政单元城市收缩的核心因素,地方财政、产业结构、消费活力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收缩的进程。
陈强陈静
中国城市绿地的区域差异及其对PM_(2.5)的消减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空气污染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挑战之一,以细颗粒物(PM_(2.5))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尤为突出。本文利用遥感数据获得2005—2015年PM_(2.5)浓度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和标准差分析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_(2.5)浓度和城市绿地指标的时空特征,并借助面板数据模型解析不同经济区城市绿地指标对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中国PM_(2.5)浓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东部经济区高于其他经济区;2)表征城市绿地的5个指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3)城市绿地指标中人均绿地面积对不同经济区PM_(2.5)浓度影响差异明显,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和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对各经济区的PM_(2.5)浓度均有较强的消减作用。因此,城市绿地对PM_(2.5)浓度的消减作用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王泽发王泽发陈静
关键词:绿地细颗粒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