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莉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学
  • 3篇数学
  • 3篇情境
  • 2篇数感
  • 1篇度量单位
  • 1篇意图
  • 1篇认识教学
  • 1篇十进制
  • 1篇数据统计
  • 1篇数数
  • 1篇数学活动
  • 1篇数学活动经验
  • 1篇数学课
  • 1篇统计活动
  • 1篇统计课
  • 1篇统计课程
  • 1篇情境设计
  • 1篇自主探索能力
  • 1篇现实情境
  • 1篇相伴

机构

  • 6篇江苏省无锡市...

作者

  • 6篇朱莉
  • 2篇刘志强

传媒

  • 4篇小学数学教育
  • 1篇小学数学教师
  • 1篇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在认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2017年
数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断建构和完善的数学概念。苏教版教材将整数的认识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20以内的数,认识百以内的数,认识万以内的数以及认识多位数。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2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需要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百位等数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
朱莉刘志强
关键词:教材解读教学建议
与“问题”相伴的思考之旅
2016年
问题提出,需必的环境。从真实的情境、相互的质疑、丰富的联想等都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可能的三个方面阐述“问题提出”的基本策略。
蒋娴颖朱莉
关键词:情境联想
“数数、数的基本含义”教学实录与思考
2017年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个十是一百',掌握百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初步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2.使学生在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锻炼推理能力,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朱莉
关键词:教学实录数学课计数单位
体验 探究 感悟 发展——“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意图
2024年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在边找边比的过程中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2.经历估、数、量的探究过程,感悟测量的本质,能估测身边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尺子测量其长度,形成初步的量感和推理意识。3.在观察、操作中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朱莉蒋娴颖
关键词:自主探索能力《数学》度量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三种版本教材第一学段“简单数据统计”内容比较
2015年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做了两个较大的调整:首先明确了统计课程的核心是数据分析观念,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想到用数据、愿意亲近数据,初步培养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习惯,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对随机现象的把握能力;其次,对"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及相关教学要求进行了重新梳理整合,使三个学段的学习层次更加明确。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版本新教材对"统计与概率"相关内容的处理,从理论上说会有着根本上的共同价值追求和不尽相同的实施手段。因此,笔者以为。
刘志强朱莉
关键词:统计活动统计课程情境设计数学活动经验
在认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以“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由此可见,数感不只是对数的直觉把握,而是一种对数与数量、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内容核心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数是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发展数感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充分研读教材。
蒋娴颖朱莉
关键词:现实情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