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 作品数:18 被引量:6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市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北京市东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和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FSW)艾滋病和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和丙肝知识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收集FSW艾滋病知晓情况、丙肝晓情况、高危行为等信息,采集静脉血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果共调查271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98%,低档场所FSW艾滋病知晓率(88.37%)低于中档场所FSW艾滋病知晓率(9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肝知识知晓率54.61%,低档场所FSW丙肝知晓率(44.18%)低于中档场所FSW艾滋病知晓率(5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低档场所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率(70.93%)低于中档场所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率(8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HIV阳性率为0.00%,HCV阳性率为0.74%。结论北京市东城区低中档娱乐场所FSW艾滋病、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低档场所防治艾滋病、丙肝知识水平偏低,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套使用率低,应继续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刘壮 王媛媛 田飞 姜琪琪关键词:女性性工作者 艾滋病 丙肝 防治知识 知晓率 时间序列分析在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发病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SAS 9.3软件对北京市东城区2005 2014年HIV/AIDS月发病率构建ARIMA模型,用得到的模型对2015年HIV/AIDS月发病率进行预测,评价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果 ARIMA(0,1,1)×(0,1,1)12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但仍有优化的空间,月发病率的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趋势一致。结论 ARIMA模型可以对北京市东城区HIV/AIDS月发病率进行预测,为艾滋病疫情预测提供依据。 王媛媛 田飞 刘晶磊关键词:时间序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006—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建立合理的治疗模式以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队列研究设计,研究起点为首次入组治疗的患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首次接受治疗的时间,终点为2021年4月30日。使用寿命表法分析维持治疗情况;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31名患者进入本次研究。截至随访终点,累积发生脱失210例,脱失比例为63.44%。维持治疗时间中位数为5.33年。患者1、2、5年的累积维持治疗比例和维持治疗人年数分别为77.05%、67.67%、52.41%和279.00、234.50、170.00人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年龄<50岁(HR=1.825,95%CI:1.087~3.062)、有职业(HR=1.515,95%CI:1.037~2.213)、日服药剂量<60 mg/d(HR=2.025,95%CI:1.380~2.972)、接受过强制隔离戒毒(HR=2.617,95%CI:1.345~5.092)是降低患者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日服药剂量、职业、入组时年龄、是否接受过强制隔离戒毒是北京市东城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日服药剂量的减少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下降,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门诊医生在降低患者的服药剂量时应慎重。 田飞 刘国武 马文立 张建萍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 脱失 依从性 影响因素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及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认知态度等相关情况,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37所中学的4983名初、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934份。中学生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9.71%,其中初中、高中年级知晓率分别为72.63%、87.11%;男生知晓率为78.12%,女生知晓率为81.35%,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知晓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父亲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4.20%、80.20%、83.14%;母亲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3.50%、80.72%、83.30%。父亲、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P <0.05)。认为应当将艾滋病病人名单公布,以便提醒周围人群的初中、高中学生比例分别为36.93%和33.49%,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应该禁止艾滋病人参加工作的初中、高中学生比例分别为22.93%和13.9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田飞 高爱钰 康琼 王媛媛关键词:艾滋病 中学生 健康教育 1989至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107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东城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198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东城区HIV/AIDS患者共1076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寿命表法分析累积生存率;利用Kaplan-Meier法(K-M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完成随访1072例(99.63%),失访4例(0.37%);随访过程中发生AIDS相关死亡26例(2.42%);第1、2、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03%、97.92%和97.47%。研究对象生存时间中位数为264.00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首次检测CD4^(+)T细胞计数<350个/μl(HR=4.053、95%CI:1.412~11.628)、确诊时为AIDS患者(HR=20.651、95%CI:4.741~89.940)、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30.722、95%CI:12.389~76.18)均为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的危险因素。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HIV/AIDS患者相比,较高文化程度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高中或中专:HR=0.317、95%CI:0.122~0.826,大专及以上:HR=0.155、95%CI:0.055~0.439)。K-M法绘制生存曲线显示,大专及以上、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HIV/AIDS患者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HIV/AIDS患者(χ^(2)=26.978、P<0.001)。首次检测CD4^(+)T细胞计数≥350个/μl、确诊时疾病状态为HIV感染、行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累计生存率高于首次检测CD4^(+)T细胞计数<350个/μl、确诊时疾病状态为AIDS、未行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χ^(2)=14.329、44.559、126.836,P均<0.001)。结论北京市东城区HIV/AIDS患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首次CD4^(+)T细胞计数≥350个/μl、确诊时疾病状态为HIV感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生存时间较长。故提高筛查力度,尽可能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尽快开展治疗,可提高其确诊后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田飞 高颂 李铮 王颖慧 王媛媛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影响因素 北京市东城区2010-2014年性病门诊就诊者AIDS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对性病门诊就诊者发生艾滋病(AIDS)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连续采样法,对2010-2014年北京市东城区性病门诊就诊者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行为学调查,从就诊者年龄、婚姻、户籍、民族、文化程度、性别、是否注射吸毒、是否输过血液/血液制品或者卖过血浆、近一年是否患过性病9个方面,对半年内是否发生高危性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调查问卷2832份。2832人中18~39岁年龄段1985人,男性2042人,在婚1751人,外省或外籍1559人;29人有注射毒品史,40人输过血液/血液制品或者卖过血浆;近一年患过性病者730人。对本年内是否发生过高危性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文化程度、性别、近一年是否患过性病,这些变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结论具有非婚、男性、外省户籍、低文化程度、低年龄段(特别是15~39岁性活跃年龄段)等特征的就诊者,更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更高,应加强对上述特征人群的干预力度。 田飞 王媛媛 马韻芳关键词:艾滋病 高危性行为 性病门诊 影响因素 北京市东城区两种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社区小组驻点式干预模式和联合干预模式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市东城区选取一家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聚集场所(A场所),实施为期1年的社区小组驻点式干预,同期另选一家MSM聚集场所(B场所),实施为期1年的联合干预。分别对比两种模式干预前、后调查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接受艾滋病服务和干预意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及HIV感染者发现情况,评价干预效果。采用便利抽样原则,两种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均调查了100名男男性行为者。结果实施1年的社区小组(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CBO)驻点式干预后,A场所的知识知晓率由(85.25±15.63)%上升到(95.50±6.77)%,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由74%上升到95%,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52%上升到79%,最近半年固定性伴数由(2.88±0.68)个减少至(1.54±0.67)个,愿意接受的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的比例由77%提升到95%,愿意接受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比例由66%提升到92%。实施1年的联合干预后,B场所的知识知晓率由(73.63±15.48)%上升到(91.38±13.73)%,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由46%上升到73%,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19%上升到52%,最近半年固定性伴数由(2.33±0.87)个减少至(1.78±0.80)个,愿意接受的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的比例由29%提升到92%,愿意接受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比例由21%提升到83%。上述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场所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同伴教育的比例由33%提升到91%,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场所此项指标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A场所调查对象最近1年HIV抗体检测率为86%,B场所为36%。两个场所最近1年HIV抗体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场所最近1年HIV感染者检出率4.65%,B� 田飞 王媛媛 马韻芳 汪静 孔令坤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干预性研究 高危性行为 东城区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发现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2016—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医疗机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为完善东城区医疗机构HIV抗体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东城区医疗机构HIV抗体检测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不同检测途径HIV/AIDS病例检出情况及特征。结果2016—2020年东城区医疗机构累计开展HIV抗体检测2248100人次,以术前检测人次数最多,1315708人次占58.53%。医疗机构检测新发现病例752例,粗检出率为3.35/万。不同检测途径HIV/AIDS病例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病门诊检测的粗检出率最高,为32.75/万;孕产期检查未检出HIV/AIDS病例。新发现病例以男性为主,686例占91.22%;年龄以20~<40岁为主,415例占55.19%;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为主,464例占61.70%;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597例,<500个/μL 482例,占80.74%。结论2016—2020年东城区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以术前检测的人次数最多,性病门诊检测的粗检出率最高;检出的HIV/AIDS病例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为主,首次检测CD4细胞计数偏低。 王媛媛 田飞 刘晓琳 李铮 王颖慧关键词:艾滋病 1998-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确诊时年龄在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1998-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确诊时年龄为50岁及以上的HIV/AIDS病人信息,使用寿命表法分析累积生存率。利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平均生存时间;利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270例HIV/AIDS病人中,14例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东城区50岁及以上的HIV/AIDS病人诊断后1、2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24%、94.66%和92.83%,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疾病状态为艾滋病病人(SHR=8.008,95%CI:1.698~37.777,P=0.009)、未进行抗病毒治疗(SHR=15.990,95%CI:4.401~58.092,P<0.001)是减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东城区确诊时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HIV/AIDS病人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确诊时疾病状态为HIV感染者的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较长。今后工作中应提高筛查力度,尽可能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和开展治疗,以提高其诊断后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田飞 高颂 李铮 王颖慧关键词:艾滋病 回顾性分析 影响因素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道斯矩阵态势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模式的可行性及改进策略。方法采用道斯矩阵态势分析(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SWOT)方法对工作模式进行分析,根据定性访谈结果整理出该模式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挑战,构造道斯矩阵。结果对21人进行定性访谈,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性病艾滋病防治科工作人员3人,娱乐场所业主3人,女性性工作者6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专业性、可及性方面有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内部优势,具备政策和理论经验支持的外部机会,但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内部劣势,面临多部门配合度低、干预对象稳定性不高等外部挑战。制定了四种改进策略,包括SO(strengths,opportunities)策略、WO(weaknesses,opportunities)策略、ST(strengths,threats)策略和WT(weaknesses,threats)策略。结论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的质量,扩大干预检测覆盖面,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应优先考虑ST多元化策略和WO扭转型策略,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细化政策保障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王媛媛 王联君 田飞 刘晶磊关键词:艾滋病 高危人群 社区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