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峰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黑洞--漂洋过海来看你
- 2021年
- 一、黑洞简史致密天体,是恒星演化的最终产物,分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按照恒星演化理论,初始质量低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将演化为白矮星,高于25~4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将演化为黑洞,而质量在这之间的恒星演化结局为中子星。
- 王松刘继峰
- 关键词:恒星演化致密天体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太阳质量
- 人类首次在黑洞超软谱态下发现相对论性喷流
- 2016年
- 致密天体吸积过程中相对论喷流的形成机制,是天体物理学的基础问题之一。理论上虽然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对于微类星体相对论喷流的观测,在现象上给出了规律:对于辐射出超软X射线的天体,相对论喷流是无法产生的。对于河外星系M81中超软极亮X射线源(M81 ULS1)的光谱观测表明,蓝移的宽Hα发射线,是重子物质相对论喷流的证据。喷流的进动导致发射线随时间变化,其投影速度约为光速的17%,这与微类星体的原型SS433极为相似。这种相对论喷流不可能起源于白矮星,而是起源于中子星或黑洞,这与M81 ULS1的超软X射线光谱相矛盾。X射线超软源中相对论喷流的发现,打破以往对喷流形成的理论认知。处在超爱丁顿吸积状态,并拥有光厚吸积盘外流的黑洞,可以用来解释这种超软谱态与相对论喷流的共存现象。
- 白宇王松刘继峰
- 关键词:X射线喷流黑洞
- 从科教融合到科学引领――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建设思路被引量:12
- 2019年
- 行星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国际深空探测热潮。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内与系外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行星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产生。当今世界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行星科学强国,缘于其率先建立了行星科学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科学引领深空探测的发展思路。当前国际上处于第二次深空探测热潮的上升期,我国的深空探测事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然成为崛起中的深空探测大国。但是,我国的行星科学学科尚未建立,亦无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匹配和支撑国家深空探测战略规划的实施。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成为深空探测强国和行星科学强国的瓶颈。因此,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率先建成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继而带动相关高校共建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和引领未来深空探测计划,推动我国成为行星科学强国。对比美国行星科学发展历程和当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优势,有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之路。
- 吴福元吴福元 宋玉环魏勇宋玉环孙文科李铁胜王艳芬
- 关键词:科教融合深空探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
- 凝望宇宙、见微知著——司天工程介绍被引量:1
- 2023年
- 当今天文学已经从刻画静态宇宙发展到认识动态宇宙。对宇宙空间中任何时间变化加以研究的时域天文学,将揭示各类天体的变化,发现和探索新天体、新现象并开拓新的理论空间,已成为天文和天体物理界最活跃和最具突破性的前沿领域之一。高效搜寻和监测天体动态事件需要大视场、多波段和高频次的时域巡天,高性能观测设备与能充分发挥设备观测能力的优质天文台址缺一不可。司天工程是我国天文学家面向时域天文学所提出的“十五五”天文重大基础设施,一期计划在国内多个优选观测台址布置54台(18组)口径1米级的大视场望远镜,组成多波段同时监测网络,每30分钟完成1万平方度天区的高精度三色“凝视”巡天。司天的采样频率比全球其他巡天项目高近两个量级,将突破目前探测时标的限制,在新的空域和时域下发现大批新天体、新现象,在宇宙极端高能爆发源、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系外行星和太阳系天体等理论和观测研究中形成新的突破,在“两暗一黑三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以及地球文明灾难预警等国家空间安全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范舟沈志侠李正阳陈志远胡义葛亮邹虎黄样陈天禄胡绍明崔文元吴宏商朝晖吴雪峰毛永娜刘继峰
- 关键词:巡天观测多色测光
- 寻找黑洞
- 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是恒星死亡的产物,也是地球上不具备的极端物理条件下的实验室。我们对致密天体的理解已经有了长足进展,但是由于目前发现的银河系中恒星级黑洞仅有二十余个,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例如,目前观测到的3-6...
- 刘继峰
- 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时域天文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和相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方向,而时域天文的发展需要高性能的时域天文观测设备,以及能发挥设备观测能力的优质天文台址。2019年6月,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专项针对青海冷湖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及未来将落户冷湖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观测能力,利用现有的天文观测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研究,如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策略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暂现源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并利用姚安光电阵列CHES和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Ⅲ等设备进行时域天文观测。先导研究还包括围绕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开展的一系列前期研究,如WFST暂现源观测管线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搭建,WFST对暂现源观测的预研,利用WFST开展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预研,以及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的理论预研等。
- 蒙克来孙天瑞胡镭胡茂凯郑宪忠刘继峰张春光陈孝钿金志平马洪庞成群韦大明李正阳刘慧根余周毅周济林刘怡吴雪峰
- 恒星级黑洞的搜寻与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迄今为止,银河系内发现的约20颗恒星级黑洞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物质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若黑洞的X射线辐射低于望远镜探测极限,人们仍可以通过监测伴星的视向运动来发现黑洞.我们利用LAMOST望远镜对银河系的一颗B型恒星进行速度测量,发现它在围绕一颗不可见天体——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做周期性运动.这是国际上利用视向速度监测发现黑洞的一次成功实践.尽管引力波探测实验已经发现相似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但在富金属环境中形成如此大质量的黑洞对目前的恒星演化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恒星级黑洞的几种探测方法,并对近些年国内外搜寻黑洞所做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未来利用视向速度监测方法和天体测量方法寻找黑洞进行了展望.
- 王松刘继峰张昊彤张昊彤陆由俊袁海龙白仲瑞袁海龙
- 关键词:LAMOST引力波
- 奇异吸积态的微类星体——M81 ULS1
- 2016年
- 微类星体拥有与类星体相似的相对论喷流现象,如果喷流的物质为重子,则在光谱中表现为红移和蓝移的发射线。经典的理论和以往的观测表明,对于辐射出超软X射线的天体,相对论喷流是无法产生的。文章作者在M81旋涡星系超软极亮X射线源(M81 ULS1)的光谱中,发现了蓝移的宽Hα发射线,其速度约为0.17倍的光速,这是相对论喷流的有力证据,也证认了M81 ULS1是一个微类星体。然而,它的相对论喷流不可能起源于白矮星,这与M81 ULS1的超软X射线光谱相矛盾。作者还发现超软极亮X射线源中的相对论喷流,可以被最新的处于超爱丁顿吸积的黑洞模型所解释。
- 白宇王松刘继峰
- 关键词:X射线喷流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