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岚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能源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电压
  • 3篇复合电压
  • 2篇电晕
  • 2篇直流
  • 2篇换流
  • 2篇换流阀
  • 2篇高压直流
  • 1篇单阀
  • 1篇电场
  • 1篇电场计算
  • 1篇电极
  • 1篇直流耐压
  • 1篇直流耐压试验
  • 1篇直流输电
  • 1篇直流输电系统
  • 1篇输电
  • 1篇输电系统
  • 1篇缩尺
  • 1篇缩尺模型
  • 1篇屏蔽罩

机构

  • 4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南方电网科学...
  • 1篇全球能源互联...
  • 1篇国网智能电网...

作者

  • 4篇张静岚
  • 1篇齐磊
  • 1篇卢铁兵
  • 1篇崔翔

传媒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智能电网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复合电压下换流阀用屏蔽罩电极缩尺模型电晕实验平台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电压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电压下换流阀用屏蔽罩电极缩尺模型电晕实验平台,包括:安装在间距可调节电极支架上的阀用屏蔽罩结构缩尺电极、分别与阀用屏蔽罩结构缩尺电极相连的复合加压回路和复合电压测试回路以...
张静岚齐磊符瑜科卢铁兵徐永生卞星明罗兵
文献传递
交直流复合电压下棒-板电极起晕电压实验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获得复合电压作用下电极的起晕特性,在室内搭建了复合电压下无锈棒-板电极起晕特性实验平台,采用串联的复合加压方式,即一个电极上施加直流电压,另一个电极上施加交流电压,以紫外光子计数的突变作为电晕起始判据,获得了直流和交流复合电压下的电极起晕特性。同时对比了不同直流电压极性、电极加压方式和不同复合电压升压方式下电极起晕电压的特点,探究复合电压下棒电极半径和棒板间隙对电极起晕电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气条件及电极布置下,由于空间电荷影响,棒电极正直流、板电极交流加压方式下的起晕电压比棒电极交流、板电极正直流加压方式下的起晕电压高;在棒-板气隙间距0~5cm范围内,定直变交复合升压方式下,交直流分量有效值叠加后的起晕电压随着直流分量的增加而升高,定交变直方式下,该值随着交流分量的增加而下降,且交直流分量间互为线性关系。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复合电压作用下电极的电晕机理及起晕电压的准确预测奠定坚实基础。
张静岚符瑜科卢铁兵齐磊卞星明朱俊谕赵国亮魏晓光
关键词:复合电压起晕电压
复合电压下高压电极电晕起始特性实验研究
高压直流输电已成为构建坚强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要素,随着电压等级的提升,直流换流阀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核心装备,阀塔体积日趋庞大、接线日益复杂,阀内部装置不可避免地承受交、直流复合电压和各种高次谐波的干扰,其内部电场分...
张静岚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复合电压
文献传递
±800kV直流换流阀模块内部电场仿真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全球能源互联网以其可再生、分布式、互联性、开放性和智能化等优势日益受到业界普遍关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中的基本组成元素,换流阀内部高电位区导体表面电场计算是实现小安全裕度下换流阀绝缘优化的关键。在实际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中,±800 k V直流换流阀塔内部电路触发板上的直流均压电阻温度过高,因此需对阀模块内部进行电路改造。为重新测量电路改造后阀塔内部绝缘的可靠性,采用Solid Works建模软件建立阀塔3维模型;并结合逐次子模型技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阀模块内部元件的表面电场强度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改造前后的阀模块内部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阀模块内部整体电场分布合理,电场分布情况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最后提出针对电场薄弱环节的优化建议。
张静岚卢铁兵齐磊纪锋崔翔刘杰
关键词:高压直流换流阀电场计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