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梅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滴注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生成
  • 1篇血小板生成素
  • 1篇疫情
  • 1篇用药
  • 1篇人血
  • 1篇人血小板生成...
  • 1篇生成素
  • 1篇透光性
  • 1篇排液
  • 1篇重组人血小板...
  • 1篇微粒
  • 1篇静脉滴
  • 1篇静脉滴注
  • 1篇化疗
  • 1篇冠状

机构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3篇唐梅
  • 2篇童荣生
  • 2篇颜婷
  • 2篇周杨林
  • 2篇朱昶宇
  • 2篇邹静
  • 1篇串俊兰
  • 1篇王婷
  • 1篇吕晶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白介素-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 IL-11)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1997-2015年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2015年1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5年1月),收集rh TPO和rh IL-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与rh IL-11组相比,rh TPO能增加白血病患者恢复血小板的最高值,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缩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均P〈0.00001);rh TPO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 0.19,95%CI(0.12-0.31),P〈0.00001]。但rh TPO组和rh IL-11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及rh TPO组和rh IL-11组恢复至血小板≥100×10^9/L的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方面,与rh IL-11组相比,rh TPO能够增加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和恢复至血小板≥75×10^9/L的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二者对改善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和使患者恢复至血小板≥100×10^9/L的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目前的临床试验设计存在不足,需要设计完善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串俊兰谭佳于唐梅吕晶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下临床试验Ⅰ期病房的感染风险防控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探讨临床试验Ⅰ期病房的感染风险和防控措施,防止或降低病房内交叉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相关文献,评估冠状病毒流行期,临床试验Ⅰ期病房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临床试验Ⅰ期病房本身具有多种功能,相比于其他临床科室和部门,感染防控工作属于薄弱环节,感染防控存在风险,应当加强感染风险控制。结论在备案制全面落地和新型冠状病毒广泛流行的背景下,临床试验Ⅰ期病房不仅当前应该采取严格的感染风险防控措施,在未来,也应当加强感染防控,保障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朱昶宇朱昶宇邹静唐梅颜婷王婷周杨林左慧英童荣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输液包装对静脉滴注用药Ⅰ期临床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比较输液包装的相关因素差异,为临床试验输液瓶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光阻法和静脉血压模拟法比较A、B、C、D、E 5种输液包装在透光性能、不溶性微粒和排液性能3个方面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输液B、C、D、E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便于试验过程中查对药液情况;输液A、B、C、D在穿刺前后,不溶性微粒水平相当,显著优于输液E,在胶塞穿刺操作过程中,会引入大量微粒;输液A、B、C作为全密闭式输液产品,其中输液B、C自排液平稳,输液A输注排液时间延长。结论在Ⅰ期临床试验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输液包装可能带来的影响,选择适合Ⅰ期临床试验的输液包装对于保证试验的顺利完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昶宇朱昶宇邹静唐梅颜婷周杨林左慧英童荣生
关键词:透光性不溶性微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