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胜男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对心
  • 1篇对心功能
  • 1篇心功能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性
  • 1篇血运重建
  • 1篇血运重建术
  • 1篇腰麻
  • 1篇硬脊膜
  • 1篇硬脊膜外
  • 1篇置入
  • 1篇中动脉
  • 1篇韧带
  • 1篇手术
  • 1篇术式
  • 1篇全麻

机构

  • 4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胜男
  • 2篇宁新宇
  • 2篇杨树峰
  • 1篇刘春晖
  • 1篇董兰
  • 1篇孙剑
  • 1篇王成俊
  • 1篇李占军
  • 1篇刘杰
  • 1篇张东

传媒

  • 2篇武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儿下腹部手术中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与静脉全麻喉罩置入的比较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与静脉全麻喉罩置入的比较;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2015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下腹部手术患儿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静脉全麻喉罩置入麻醉,研究组患儿使用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结果;结果在两组患儿的麻醉结果方面,研究组患儿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下腹部手术当中丙泊酚辅助骶管阻滞与静脉全麻喉罩置入都能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需要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灵活选用。
宁新宇杨树峰李胜男
关键词:小儿下腹部手术丙泊酚骶管阻滞
脑脊液流速对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不同脑脊液流速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7-01至2018-01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需实施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的200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100例。A组脑脊液流速5 s以下,B组脑脊液流速10 s以上,A、B两组均选择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均给予0.5%罗哌卡因3 ml,且推注速度均为0.1 ml/s,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T_8阻滞出现时间分别为(9.16±0.41)min和(11.97±0.44)min;镇痛最高平面出现时间为(11.12±0.23)min和(15.24±0.22)min,A组均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止血带效果为优者占99%,仅1例效果为良,明显好于B组(优87%,良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流速对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脑脊液流速在5 s以下,以速度为0.1ml/s的0.5%罗哌卡因推注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张迁龙齐立杰李胜男董兰
关键词:膝关节交叉韧带0.5%罗哌卡因麻醉效果
单肺通气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中单肺通气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of society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侧卧位行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101例。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时间点分别为患者入室后(T_0)、插管后仰卧位双肺5 min(T_1)、侧卧位双肺5min(T_2)、侧卧位单肺5 min(T_3)、侧卧位单肺10 min(T_4)、侧卧位单肺30 min(T_5)、侧卧位单肺60 min(T_6)、鼓肺后(T_7)、平卧位双肺5 min(T_8)。结果 T0时MAP、HR高于T_2(P<0.05);T_1时SVR高于T6(P<0.05);T_1、T_2时MAP、HR、CO、CI低于T_3(P<0.05);T_3时MAP高于T_4,HR低于T_4(P<0.05);T_5时SpO_2最低(P<0.05);T_6时HR高于T7,MAP、SV低于T7(P<0.05),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后,患者出现短暂的血流动力学不稳,与双肺通气时比较MAP、HR、CO、CI增高,SpO_2、SVR减低,但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各指标逐渐达到平稳状态。
侯领弟李占军李胜男杨树峰宁新宇
关键词:单肺通气心功能血流动力学
不同术式脑血运重建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脑血运重建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伴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均行脑血运重建术治疗,其中54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21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通术(STA-MCA+EDAMS)、3例行脑颞肌贴附术+颅骨多点钻孔术(EMS+MBHT)、15例行脑-硬脑膜-血管融通术(EDAS)。术中通过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后1周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血管吻合口通畅情况;术后2周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吻合口处血流通畅74例(79.6%),其中STA-MCA 45例(83.3%)、STA-MCA+EDAMS 14例(66.7%)、EDAS 15例(100%);吻合口处血流缓慢9例(9.68%),其中STA-MCA 5例(9.3%)、STA-MCA+EDAMS 4例(19.0%)。术后1周吻合血管通畅87例(93.5%),其中STA-MCA 51例(94.4%)、STA-MCA+EDAMS 21例(100%)、EDAS 15例(100%)。术后2周出现一过性过度灌注综合征12例,均发生在STA-MCA后;大脑半球大面积出血2例,其中STA-MCA 1例、STA-MCA+EDAMS 1例;持续性癫痫6例,均发生在STA-MCA+EDAMS后;均未出现头皮切口坏死、感染,均无死亡。结论脑血运重建术不同术式治疗伴MCA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效果均较好,但术后应注意防治脑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癫痫发作等。
孙剑刘春晖李胜男张东王成俊刘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过度灌注综合征癫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