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眼的发展被引量:12
- 2017年
-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及人们对近视力需求的提高,近视眼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迄今,仍无一种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近视。现市场上主流的矫正近视方法包括佩戴框架眼镜,佩戴角膜接触镜以及进行屈光手术([1])。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快速发展,角膜屈光手术的理论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完善。角膜屈光手术是通过各种手段改变角膜的屈光力,从而改变眼镜的屈光状态,最终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角膜屈光技术现已经非常成熟,其安全、
- 陈仪乐章伟利吴蓉王蔚胡慧丽李金瑛
-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近视眼
- 2型糖尿病对眼部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在自然状态下及药物散瞳后的瞳孔直径、双眼最大调节幅度,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眼部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结果分为临床前期组及非增殖期组.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40例。选取同期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做健康体检的相应年龄段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综合验光仪下测双眼最大调节幅度,使用角膜地形图测量仪分别测量双眼自然状态下及散瞳后的瞳孔直径并计算瞳孔散大率,将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临床前期组和非增生期组自然状态下瞳孑L直径双眼相等,3组双眼瞳孔直径平均值分别为(2.92±0.47)、(3.14±0.65)、(3.24±0.58)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37,P〉0.05)。药物散瞳后瞳孔直径为:右眼(7.28±0.64)、(6.66±0.95)、(6.42±1.32)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08,P〈0.05);左眼(7.37±0.63)、(6.50±1.21)、(6.51±1.04)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37,P〈0.05)。瞳孔散大率3组右眼分别为(1.56±0.47)%、(1.16±0.32)%、(0.98±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20,P〈0.05),左眼分别为(1.59±0.47)%、(1.11±0.36)%、(1.04±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89,P〈0.05)。双眼最大调节幅度分别为(+4.87±2.53)、(+3.01±1.66)、(+2.38~1.5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78,P〈0.05)。正常对照组的左右眼瞳孔直径、瞳孔散大率和双眼最大调节幅度均大于临床前期组和非增生期组(P〈0.05)。各组内左右眼瞳孔散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
- 章伟利胡慧丽李金瑛吴承高张纯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瞳孔散大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同体位眼灌注压昼夜波动趋势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不同体位眼灌注压(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OPP)的波动趋势。设计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大学深圳医院POAG患者19例19眼和健康对照组18例18眼。方法受试者分别行24小时眼压及血压监测,于10:00,14:00,18:00及22:00时各时间点行坐位眼压及血压测量,POAG组于坐位测量完毕后平卧位5分钟再行监测;夜间于2:00、5:00及7:00时各时间点行卧位眼压及血压监测,POAG组于卧位测量完毕后坐起5分钟后再行监测。计算平均眼灌注压(mean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MOPP)、收缩期眼灌注压(systolic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SOPP)、舒张期眼灌注压(diastolic perfusion pressure,DOPP)。主要指标MOPP、SOPP、DOPP。结果两组习惯性体位(日间坐位、夜间卧位)MOPP、SOPP及DOPP均呈昼高夜低趋势;两组内习惯性体位MOPP均表现为夜间低于日间(POAG组t=4.092,P=0.000;对照组t=4.513,P=0.000),而两组间MOPP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973,P=0.350);POAG患者习惯性体位MOPP昼夜波动较对照组大(t=2.204,P=0.039),SOPP夜间波动较对照组大(t=3.097,P=0.018),DOPP的夜间及昼夜波动亦较对照组大(P均<0.05)。POAG组24小时坐位或卧位MOPP日间均值与夜间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24小时坐位MOPP均值明显高于24小时卧位MOPP均值(t=4.306,P=0.001)。POAG组习惯性体位MOPP均值与24小时坐位MOPP均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2.101,P=0.080),但高于24小时卧位MOPP均值(t=2.707,P=0.035)。结论不同体位下POAG患者OPP昼夜波动趋势不完全相同,习惯性体位下MOPP呈昼高夜低趋势,24小时坐位或卧位下MOPP昼夜变化不明显。
- 胡慧丽李金瑛汝佳丽廖素华
-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体位
-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及调节功能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对患者眼压水平、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治疗后,随访分析所有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及调节功能。对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随访发现,研究对象术前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与术后第1天、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调节功能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2例前房出血,2例前房炎症反应,1例角膜水肿及1例眼压一过性升高,所有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后,均可有效恢复,不影响治疗效果。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对改善患者眼压水平、调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同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后,均可有效缓解,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章伟利吴蓉胡慧丽
- 关键词: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斜视术后泪膜变化及干眼症发生情况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对泪膜的影响和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09/2019-09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共同性斜视患者58例66眼,按手术方式分组,1组(25例33眼)手术方式为单眼一条水平直肌切断;2组(33例33眼)手术方式为单眼两条水平直肌切断。分别在术前1d,术后3d,1、2、3wk先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泪膜检查,测量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再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检查。根据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分别诊断两组患者干眼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Ⅰt无差异(P>0.05)。术后3d,1、2wk时1组BUT值高于2组(P<0.05),但术后3wk时两组之间BUT无差异(P>0.05);1组术后2wk时BUT值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术后3wk时BUT值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NIBUT值与传统方法测量的BUT值均无差异(P>0.05)。1组患者术后2、3wk时干眼症发生率最低(24%、18%),2组患者术后3wk时干眼症发生率最低(15%),且术后2wk时,2组患者干眼症发生率明显高于1组(52%vs 24%,P<0.05)。结论:斜视术后SⅠt无明显变化,手术对泪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BUT方面,累及肌肉条数少者泪膜受影响相对小,恢复快,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干眼症发生率逐渐下降。
- 胡慧丽王蔚黄钦颖陈嘉宝李金瑛
- 关键词:斜视手术泪膜干眼症泪膜破裂时间眼前节分析系统
- 肌注阿托品对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术前肌注阿托品注射液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术中眼心反射(OC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至2019年在我院就诊并行局麻手术治疗的水平斜视患者50例50眼,外斜视患者进行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对内斜视患者进行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随机分为A组(术前不肌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和B组(术前30min肌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成人剂量为0.5mg),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开始时、勾肌肉、缝肌肉、剪断肌肉、缝于巩膜壁等步骤心率,眼心反射的阳性标准:以心率变化幅度超过或等于基础心率的10%为阳性。对比两组在斜视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的情况,比较操作不同眼外肌时眼心反射发生情况。结果B组眼心反射发生率(45%)比A组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80%)低(P<0.05)。A组内直肌诱发OCR发生率(90%)高于B组内直肌诱发的OCR发生率(60%),P<0.05;A组外直肌诱发的OCR发生率(70%)高于B组外直肌诱发的OCR发生率(30%),P<0.05;两组内直肌诱发OCR发生率均高于同组外直肌诱发的OCR发生率,P<0.05。结论局麻斜视手术前肌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可降低术中OCR的发生率,术中操作内直肌时比外直肌OCR发生率更高。
- 胡慧丽陈嘉宝杨雅童李金瑛
- 关键词:斜视手术眼心反射阿托品注射液
-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预防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率评价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1~11月本院接收的8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日期均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实验组患者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将两种治疗效果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眼压和前房深度上,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为7.50%、95.00%,对照组为25.0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减弱眼压,且产生的并发症较少。
- 章伟利吴蓉胡慧丽
- 关键词: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症周边虹膜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