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过表达
  • 2篇白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受体蛋白激酶
  • 1篇类受体蛋白激...
  • 1篇激酶
  • 1篇白化苗
  • 1篇RNAI

机构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栾维江
  • 3篇李莹莹
  • 3篇宋婷
  • 3篇熊炜
  • 3篇曹振华
  • 2篇刘晨曦

传媒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个水稻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2的过量表达分析
2016年
为了解类受体蛋白激酶Os RPK2在水稻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该蛋白激酶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将其导入野生型水稻中获得转基因植株后,观察植株的表型变化以及该基因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Os RPK2的转基因植株产生白化现象,q RT-PCR分析表明白化植株中Os RPK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说明水稻转基因植株的白化表型是由Os RPK2基因的过表达造成的.Os RPK2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Os RPK2在水稻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水稻幼嫩的分生组织和幼龄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反映了Os RPK2在水稻植株发育及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曹振华宋婷李莹莹熊炜刘晨曦栾维江
关键词:水稻过表达白化
水稻开花时间基因OsDTH10的过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开花时间(抽穗期)是农作物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调节农作物的开花抽穗时间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揭示水稻开花时间基因OsDTH10在水稻抽穗期调控中的功能,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水稻OsDTH10基因过量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目的基因在过量表达条件下的功能。结果表明,过量表达OsDTH10导致水稻的抽穗期推迟;RT-PCR检测结果表明OsDTH10的表达量在晚抽穗的转基因株系中明显提高,但在没有表型的转基因株系及野生型中表达量较低,说明晚抽穗的表型是由于OsDTH10过量表达所致。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OsDTH10在植物的不同器官中都有表达,但在水稻的茎、叶鞘中表达量较高。分析OsDTH10在不同叶龄叶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OsDTH10在未完全展开的剑叶叶片及倒2叶中的表达量较高,但在下部较老的倒3叶及倒4叶中的表达量下降。另外,分析OsDTH10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昼夜节律性表达,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日照还是长日照条件下,OsDTH10都在白天(光期)有表达高峰,在夜晚(暗期)表达降低,表明OsDTH10可能涉及光周期调控通路调节水稻的抽穗期。
李莹莹熊炜宋婷曹振华栾维江
关键词:水稻
一个水稻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的RNAi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揭示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s)家族成员OsLPR1在水稻生长发育与抗逆性中的功能,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OsLPR1的RNAi载体,将其导入野生型水稻中获得转基因植株,观察表型并且分析OsLPR1基因在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情况.在表型观察中发现RNAi转基因植株出现白化苗.进一步的RT-PCR分析发现,白化苗中目的基因OsLPR1的表达量明显偏低,野生型中的表达量则较高,这表明OsLPR1基因表达异常会导致水稻出现白化现象.另外,还分析了OsLPR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OsLPR1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及叶鞘中高表达,这说明该基因可能与水稻叶片的生长发育有关.
宋婷熊炜李莹莹曹振华刘晨曦刘薇茵栾维江
关键词:蛋白激酶白化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