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卫星遥感干旱监测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卫星遥感监测农业干旱。
- 田国珍张国明杨超杨茜左小瑞米晓楠李莹李燕王志伟
- 基于ALMANAC的山西省冬小麦模拟被引量:2
- 2018年
- 为了准确监测山西省冬小麦动态长势和预测产量,使用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对山西省洪洞县高、中、低产田的冬小麦产量进行了模拟。收集了模型需要的作物属性、土壤、气象及田间管理措施等众多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了调整。结果表明:冬小麦模拟产量的相对误差(RE)为-7.8%~5.7%,叶面积指数的RE为-12.5%~13.6%,水地最大叶面积指数最大;与背景态相比生育期提前,叶面积指数水地变化不大,旱地低较多,温度主要是对生育期的影响,而水分则对叶面积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能够被ALMANAC模型较好地模拟;而且模型能够模拟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及气候变化对冬小麦影响。
- 武永利赵永强相栋杨超米晓楠李孟蔚
-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
- 设施番茄黄瓜辣椒低温冷害等级划分
-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茄果类蔬菜低温冷害农业气象服务。
- 杨超李燕王志伟许云
- CALIOP激光探测的运城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利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山西省运城地区9个气象站点的地面逐小时资料、地面日值资料和CALIOP激光雷达资料,分别对运城地区霾日和晴日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城地区霾发生时,气溶胶主要聚集在0~2 km高度的大气层中,尤其是517 m左右的大气中,气溶胶的最大消光系数为0.61 km-1;0~1 km高度内,霾日最大消光系数约为晴日最大消光系数的3倍;白天与夜间气溶胶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别,在气溶胶消光系数相同的情况下,白天气溶胶所在的高度比夜间高;霾发生时,气溶胶体积退偏比集中在0~0.2;晴日近地面体积退偏比在0~0.2的分布频率低于霾日,小粒径气溶胶数量多于大粒径气溶胶数量。
- 杨倩韩琛惠米晓楠王潇王晓琼赵永强杨超
-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特性消光系数
- 1980年以来晋北黄花菜气候适宜性评价
- 2023年
- 利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4个区域站2019—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及黄花菜品质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专家打分法得到了影响黄花菜品质的关键生育阶段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应的阈值,基于GIS技术将各要素网格推算分析得出了晋北黄花菜关键气候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对晋北黄花菜进行了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黄花菜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为全生育期降水量、抽薹—收获期大于5℃有效积温、苗期平均最低气温、收获期平均最高气温、收获期日较差等因素;1980—2010各年代际晋北黄花菜适宜区范围的变化特征为扩大—缩小—扩大,主要位于大同市中南部、朔州东部、忻州西部、中南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晋北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黄花菜的高质高产提供参考。
- 常清张宁李孟蔚裴克丽乔云红朱杰杨超李燕赵丽平
- 关键词:黄花菜年代际气候要素气候适宜性
- 环境空气中臭氧(O_(3))污染对山西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22年
- 为评估臭氧(O_(3))污染对山西省冬小麦的相对产量损失、产量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利用2017年冬小麦生长期间山西省各地市O_(3)浓度逐时监测数据,分析O_(3)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计算冬小麦O_(3)暴露浓度M7指数和暴露剂量AOT40指数,研究O_(3)污染对山西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冬小麦的生长期(3-5月),山西省O_(3)平均浓度为37 nmol·mol^(-1),温度上升导致全省O_(3)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山西省M7指数和AOT40指数的空间分布与O_(3)的平均浓度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全省M7指数平均值为50 nmol·mol^(-1),AOT40指数平均值为18μmol·mol^(-1)。O_(3)污染对山西省冬小麦相对产量损失的影响为7.87%(M7指数法)~24.28%(AOT40指数法),相对产量损失影响最大出现在晋城市。O_(3)污染导致山西省冬小麦产量损失为236943.07 t(M7指数法)~889176.97 t(AOT40指数法),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5918.57万元(M7指数法)~209845.77万元(AOT40指数法),其中运城市由于产量高导致产量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最大。研究表明,O_(3)污染导致山西省冬小麦产量损失较大。为提高冬小麦的产量,需重视大气环境中的O_(3)污染问题。
- 杨超米晓楠李燕王志伟
- 关键词:臭氧污染冬小麦直接经济损失
- 山西省2010—2019年农业源氨排放清单研究
- 收集了山西省2010—2019年农业源氨排放源的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山西省农业源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山西省2010—2019年农业氨排放量为165595.7(2010年)~190260.5 t(2015年),...
- 杨超米晓楠许云
- 关键词:畜禽养殖排放清单
- 文献传递
- 设施农业气象灾害 风灾预警等级
- 本文件适用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风灾预警。
- 李燕李海涛杨超王志伟
- 谷子气候品质等级划分与评价
- 本标准规定了谷子气候品质等级划分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谷子气候品质评价。
- 杨超李燕许云程雪安炜李斌
- 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太原市城市热岛效应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随着太原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为活动以及下垫面的变化会影响太原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城市热岛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对太原市今后城市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Aqua/MODIS、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分类、城市灯光等多源卫星资料计算太原市2003—2019年城市热岛强度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分析太原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8数据分析太原市热岛区和冷岛区下垫面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9年,太原市辖区各县(市、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强的月份主要发生在7—9月,且多在8月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辖区各县(市、区)中小店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近20年来,太原市辖区各县(市、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趋势不同,南部的小店区、晋源区和清徐县城市热岛强度整体增加趋势明显且逐渐相连成片,在今后城市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郊区的强冷岛区域的面积增加显著,有效缓解了所在县(市、区)的热岛强度;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注意金属、混凝土或塑胶等建筑吸热材料对局部热岛效应的加强作用,可通过大面积水体、植被等缓解局部地区热岛效应。
- 米晓楠白林燕赵永强王大勇杨倩杨超栾青
- 关键词:卫星遥感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