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华南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使用Petter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对华南菊头蝠Rhinolophus huananus飞行和静止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进行录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种状态的回声定位声波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华南菊头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类型为FM-CF-FM型,有1~2个谐波,不同状态下的峰频、声脉冲时间、声脉冲间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似种大耳菊头蝠R.macrotis比较,二者在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声波峰频存在差异,可作为区分2个种之间的声学依据。
- 郭伟健王晓云张秋萍李锋陈柏承吴毅余文华李玉春
- 关键词:回声定位声波
- 一种金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金纳米粒子用于增强SERS效应,其为刺状金纳米颗粒或三角状金纳米颗粒,所述刺状金纳米颗粒的表面具有刺状结构,颗粒粒径在60‑165nm;所述三角状金纳米颗粒呈准正三角形状,...
- 陈山多伍辉祥刘兆清王晓云侯丽萍梁楚妍
- 文献传递
- 翼手目超科系统发育关系的探讨
- 翼手目(又称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拥有21个科,1200多个种。传统上根据形态学特征将蝙蝠分为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两个亚目。前者仅包...
- 王晓云
- 关键词:系统发育拓扑关系
- 文献传递
- 施氏菊头蝠再发现及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2014年6月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耿家营乡硝洞中采集到2只中型菊头蝠,特征为:马蹄叶宽大,圆形,腹缘中央缺刻凹且边缘呈平行状;头骨较大,鼻隆膨大,且向前突出;第一上前臼齿位于齿列中,与前后齿间距相当;阴茎骨大,呈圆柱形,顶端与底部均膨大.经鉴定为施氏菊头蝠Rhinolophus schnitzleri,是该物种自定种后的再发现,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同时,使用Petter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对施氏菊头蝠在飞行和静止状态下的声频进行录制,使用Batsound软件分析其声频特征.结果显示,其回声定位声波类型为FM-CF-FM型,静止状态和飞行状态峰频分别23.87kHz和24.10kHz,不同状态下的仅声脉冲间隔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 余文华李峰郭伟健王晓云张秋萍陈柏承李玉春吴毅
- 关键词:再发现回声定位声波
- 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物种鉴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物种鉴定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构建头骨数据集;对预构建的目标检测模型进行训练;将所述待测头骨图片输入至所述训练完成的目标检测模型;对所述待测头骨图片进行分区域识别并提取得到牙齿特征和...
- 曹忠 曾伟琪 何锴余文华王晓云 唐秋乐
- 菲氏管鼻蝠在广东和江西省分布新纪录被引量:3
- 2017年
- 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广东省封开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2只和1只森林型蝙蝠,主要特征为:体小;被毛毛色分层,背毛基部黑色、中部浅灰褐色、毛尖深灰褐色,腹毛基部2/3黑灰色,毛尖银白色;脑颅稍膨大,颧骨发达且突出,与Francis和Eger(2012)对菲氏管鼻蝠Murina feae的再描述相符,该种为广东和江西两省翼手目Chiroptera分布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吴梦柳万艺林陈子禧张昌友叶复华王晓云郭伟健余文华李玉春吴毅
- 度量学数据新探索——以管鼻蝠类群为例
- 正确认知与识别物种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如今多数分类学家依赖分子手段来对物种进行鉴定与识别,而形态学尤其是数值分类学技术方法日渐式微。但近期形态计量学、多元统计及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为分类学研究提供新的契机。尤其机器...
- 邓汶圃王晓云吴毅余文华
- 关键词:动物分类学机器学习方法
-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资源调查初报被引量:4
- 2016年
- 2015年~2016年,对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原有资料记栽仅普通伏翼1种的基础上,共记录了7种树栖蝙蝠,即增加了渡濑氏鼠耳蝠、华南水鼠耳蝠、褐扁颅蝠、毛翼管鼻蝠、哈氏彩蝠和管鼻蝠(待定种)6种。树栖蝙蝠数量、分布与栖息地等资源调查初报,对该自然保护区动物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 张昌友王晓云赖辉莲叶复华郭伟健吴毅
- 关键词:资源调查
- 哈氏管鼻蝠在广东的新发现及南岭树栖蝙蝠物种多样性被引量:11
- 2017年
- 笔者于2010~2016年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岭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共计8属13种,其中哈氏管鼻蝠(Murina harrisoni)为广东省蝙蝠分布的新发现,喜山鼠耳蝠(Myotis muricola)为南岭保护区蝙蝠分布新纪录.经对13种树栖蝙蝠统计分析,其中管鼻蝠属(Murina)4种、鼠耳蝠属(Myotis)3种,2属共计7种,占53.85%;金背伏翼属(Arielulus)、伏翼属(Pipistrellus)、假伏翼属(Hypsugo)、毛翼蝠属(Harpiocephalus)、扁颅蝠属(Tylonycteris)和斑蝠属(Scotomanes)等6属各1种.列为易危(VU)等级的有渡赖氏鼠耳蝠(M.ruforniger)和大黑伏翼(A.circumdatus)2种,列为近危(NT)等级的有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等5种,列为无危(LC)等级的有普通伏翼(P.pipistrellus)等4种,列为数据缺乏(DD)等级的为哈氏管鼻蝠(M.harrisoni)和水甫管鼻蝠(M.shuipuensis)2种.
- 吴毅陈子禧王晓云黎舫胡宜峰郭伟健余文华李玉春
- 关键词:多样性
- 毛翼管鼻蝠在湖南的新发现及中国适生分布区预测被引量:7
- 2017年
- 2015年8月在湖南省炎陵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森林型蝙蝠3只,其主要特征:体型较大,鼻孔管状,体毛厚密,后肢、翼膜与尾膜均覆盖棕色绒毛,前臂长47.8~52.2 mm,颅全长20.66~22.21 mm,雄性个体较雌性小.经鉴定为翼手目蝙蝠科管鼻蝠亚科的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lus harpia),为湖南省蝙蝠分布新纪录.同时,通过Max Ent生态学模型对毛翼管鼻蝠在中国潜在分布区进行建模与预测,结果提示低温是影响该物种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该种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集中于华南沿海地区,海南分布区有待进一步验证.
- 余文华胡宜锋郭伟健黎舫王晓云李玉春吴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