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冰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畜产
  • 2篇畜产品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双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物吸收
  • 2篇氯霉素
  • 2篇免疫
  • 2篇放射免疫
  • 1篇乙烯雌酚
  • 1篇杀虫剂
  • 1篇生态模拟
  • 1篇生物富集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物
  • 1篇同位素标记
  • 1篇土壤
  • 1篇农用化学品
  • 1篇淋溶
  • 1篇硫35

机构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7篇陈祖义
  • 7篇成冰
  • 4篇黄世乐
  • 1篇林永乐
  • 1篇程薇
  • 1篇高建国
  • 1篇孙育才
  • 1篇黄秀清

传媒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核农学通报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第一届全国有...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1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35*]S-杀虫双在模拟水生生态系中的生物吸收和消失
应用模拟生态实验装置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35S-杀虫双农药在模拟水生生态系中的生物吸收和消失。在水-芜萍(又名萍沙,无根萍 Wolffiaarrhiza Wimm)-鱼(草鱼 ctcnopharyngodonid...
陈祖义米春云成冰
关键词:杀虫剂生物富集同位素标记硫35杀虫双
畜产品中氯霉素的放射免疫测定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将氯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连接成复合物,制得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兔抗氯霉素抗血清,建立氯霉素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其最小检测量为20pg/管,可测范围为50~3200pg,回收率为95.5%±8.7%,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1%和8.9%。样品制备简单,整个测定可在10h内完成。
黄世乐陈祖义成冰
关键词:氯霉素放射免疫畜产品
示踪检测农用化学品环境行为的模拟生态系统
1991年
设计并研制了示踪检测农用化学品环境行为的模拟生态箱。采用了 MSC-51系列单片计算机,可进行箱内温度和照度的日变化模拟与控制。生态箱内箱可按需要组成不同模拟生态系进行试验,撤去内箱可作为组织培养箱用。
陈祖义林永乐成冰孙育才樊开文高建国黄秀清
关键词:生态模拟
氯霉素抗体的制备与特性被引量:6
1991年
本文分别采用重氮化法和混合酸酐法合成的氯霉素(CAP)免疫原,即 CAP-BSA 和 CAP-HS-BSA 复合物,免疫家兔。结果 CAP-HS-BSA 组动物产生合格的兔抗 CAP 抗血清,其滴度为1:3125,亲和常数(Ka)为0.23×10~9L/mol,与琥珀酸钠氯霉素和甲矾霉素的交叉反应分别为816.18%和0.35%,与对氨基苯甲酸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及磺胺甲基异恶唑的交叉反应均<0.01%。
黄世乐陈祖义成冰
关键词:氯霉素抗体
^(35)S-杀虫双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和消失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应用模拟生态实验装置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35)S-杀虫双农药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吸收和消失。在水—芜萍(Wolffia arrhiza wimm)—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螺生态系统中,为期20d的蓄积试验表明,芜萍生物积聚率达24.65≥螺(肉1.67)>鱼(肉0.52);鱼体内脏因含未排出的芜萍而其积聚率(4.01)>鳃(1.66)>骨(0.95)>肉(0.52);转入洁水后,鱼体内的^(35)S-杀虫双可因排泄、代谢等原因而消失,残留消失半减期约10d,无生物浓缩。
陈祖义米春云成冰
关键词:杀虫双水生生物生态系统
放射免疫法测定畜产品中的己烯雌酚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采用DES-MCME-BSA复合物免疫家兔,制备兔抗DES抗血清。其滴度为1:1250,亲和常数为1.1×10~9L/mol,与己烷雌酚和双烯雌酚的交叉反应分别为4.58%和2.14%,与17β-雌二醇、孕酮、甲地孕酮、睾酮和丙酸睾酮的交叉反应均<0.01%。应用制得的抗血清,建立了DES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其最小检测量为2pg/管,平均回收率90.4±7.6%,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4%和10.4%,表明本法灵敏、可靠,适于大批样品的常规筛检。
黄世乐陈祖义成冰
关键词:乙烯雌酚畜产品放射免疫
绿黄隆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被引量:19
1994年
应用土壤薄层层析(TLC)法测定了14C-绿黄隆在10种土壤中的移动率,其Rf值为0.65~1.0,表明绿黄隆在供试土壤中分别属可移动性和极易移动性。用大面积土柱淋溶法测得3种土壤柱在模拟降雨下的淋溶动态及其参数,经计算,在黄潮土、黄棕壤和红壤中,使14C-绿黄隆垂直移动透过10cm土层所需连续降水量分别为75,80和94mm。绿黄隆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随pH值增高其移动性和淋溶性增大。绿黄隆随水迁移性较强,它有可能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陈祖义程薇黄世乐成冰
关键词:绿黄隆土壤淋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