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2篇阴性
  • 2篇阴性乳腺癌
  • 2篇诊疗
  • 2篇诊疗模式
  • 2篇三阴
  • 2篇三阴性乳腺癌
  • 2篇维吾尔族
  • 2篇无病生存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汉族
  • 2篇癌患者
  • 2篇病理
  • 1篇单中心研究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张明帅
  • 4篇欧江华
  • 4篇蒋威华
  • 4篇张杰
  • 2篇张晨光
  • 2篇李涌涛
  • 2篇伊丽娜
  • 2篇王晓文

传媒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999年、2004年及2009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模式及预后情况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特征、诊疗模式演变及预后情况,检验新疆地区乳腺癌防治工作的成效。方法 2015年1—6月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2004年及2009年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1999年225例,2004年376例,2009年813例。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现疾病方式、入院时检查方法、自觉肿块至就诊时间≤1个月发生率、取活检方式、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组化检查情况及5年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转移率。患者术后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5年每半年随访1次,了解术后生存情况及有无局部复发/转移,随访截止日期为2014-12-31。结果不同时期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09年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于1999年(P〈0.05)。不同时期乳腺癌患者因不适症状就诊、普查或筛查发现率,入院时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率,自觉肿块至就诊时间≤1个月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空心针穿刺取活检率、保乳术率、术前新辅助化疗率、分子靶向治疗率、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检测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检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及局部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999年、2004年及2009年3个时期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无明显变化,但诊疗模式和预后均有所改善。新疆地区乳腺癌防治工作略显成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早期检出率及规范化应用综合性诊疗措施
张杰蒋威华张明帅欧江华
关键词:无病生存预后
新疆地区2001-2010年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模式的演变:一项单中心研究
2015年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2001—2010年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模式的演变趋势,为新疆地区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模式,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2010年1 024例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对2001—2005年与2006—2010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2001—2005年相比,2006—2010年收治乳腺癌病例数增加215%。1 02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7.80岁。2006—2010年早期乳腺癌(0~Ⅰ期)检出率(21.0%)较2001—2005年(16.2%)显著增加(P〈0.05),而Ⅲ期乳腺癌占比显著下降(由30.6%降至19.0%)(P〈0.05),原位癌占比则由3.2%上升至5.1%。2001—2005年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6.0%,2006—2010年下降至47.0%(P〈0.05)。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亦呈下降趋势,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分别为29.0%和22.7%(P〈0.05)。术后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由2001—2005年的79.7%和71.7%提高至2006—2010年的86.7%和77.3%(P值均〈0.05)。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始终是主要的手术方式,2001—2005年和2006—2010年分别为81.1%和87.3%;保乳术占比逐渐增加,由2001—2005年的3.1%上升至2006—2010年的9.1%。接受新辅助化疗、术前空心针穿刺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P值均〈0.05)。结论:2001—2010年,本院收治乳腺癌病例数显著增加。提高早期病例检出率以及规范化应用综合性诊疗措施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张杰蒋威华张明帅欧江华
关键词:无病生存
汉族和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cad及VEGF的表达差异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汉族TNBC患者140例,维吾尔族57例,检测E-cad、VEGF的表达情况,并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两组TNBC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无差别,VEGF阳性率汉族低于维吾尔族(P<0.05),同时,两组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1≤r<1,P<0.05),而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0
蒋威华张明帅李涌涛王晓文张晨光伊丽娜张杰欧江华
关键词:汉族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E-钙黏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不同民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民族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TNBC患者184例,其中汉族130例、维吾尔族54例。采用PV-9000免疫组化法测定EGFR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的相关性,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5年无瘤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汉族TNB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为40.8%(53/130),维吾尔族TNB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为57.4%(31/54),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0,P=0.039)。汉族、维吾尔族TNB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数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70、0.950,P<0.05)。汉族、维吾尔族TNB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80、0.371,P<0.05)。通过5年的随访观察,汉族TNBC患者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4.6%(32/130),而维吾尔族TNBC患者复发转移发生率为29.6%(16/54);二者5年无瘤生存曲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4,P=0.453)。结论不利于肿瘤预后的EGFR在汉族TNBC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维吾尔族TNBC患者,但二者5年无瘤生存期间无明显差异,提示维吾尔族TNBC患者可能存在与汉族TNBC患者不同的预后影响因素,建议进一步探讨影响汉族、维吾尔族TNB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蒋威华李涌涛张杰张明帅王晓文张晨光伊丽娜欧江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汉族维吾尔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