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51
- 2016年
-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CI术后规范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等治疗,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对比服药前后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血常规的变化。结果冠心病PCI术后规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仍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减少(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延缓和稳定作用,并可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
- 李明琰崔永生何文凯赵磊邓秀芳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 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对肾动脉狭窄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renal artery intervention,PRAI)治疗对肾动脉狭窄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肾动脉狭窄的54例患者,根据是否行PRAI分为PRAI组(A组,n=30例)和药物治疗组(B组,n=24例)。记录术前1年及术后1年Pickering综合征发作次数;术前及术后1年行血压测量、心脏超声检查、6 min步行试验。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情况,Pickering综合征发作次数.心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比,PRAI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明显降低,降压药使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kering综合征发作明显得以控制;射血分数、E/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AI治疗有利于血压控制,减少降压药的使用,有效预防Pickering综合征的发作,改善心脏功能,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 李明琰崔永生何文凯赵磊邓秀芳王玉婷
-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心功能
- 脉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近期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评价脉压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A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389例,根据脉压分为A组:脉压≤20mm Hg,n=122;B组:脉压20~60mm Hg,n=138;C组:脉压〉60mm Hg,n=129。观察不同脉压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PCI术前、术后罪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的血流情况,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观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峰值情况;对比术后1周6min步行距离;对比术后1周死亡情况;对比PCI术后1周与术前脉压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血管数与累及部位由轻及重依次为B组、C组、A组(均P〈0.05);3组罪犯血管PCI术前血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C组,更优于A组(均P〈0.05),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由少到多依次为B组、C组、A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CK-MB、cTn-I、NT-proBNP峰值3组间对比均表现为B组C组〉B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源性休克是A组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但3组间心源性死亡病因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后A组脉压取得明显有益的改善。结论脉压对ASTEMI患者PCI近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李明琰崔永生何文凯赵磊王涛邓秀芳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