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彦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血症
  • 2篇远期
  • 2篇远期疗效
  • 2篇酸血症
  • 2篇尿酸
  • 2篇尿酸血症
  • 2篇高尿酸
  • 2篇高尿酸血症
  • 2篇安全性
  • 1篇锻炼治疗
  • 1篇折叠
  • 1篇针刀
  • 1篇收窄
  • 1篇随访
  • 1篇随访观察
  • 1篇体型
  • 1篇痛风
  • 1篇气孔
  • 1篇强直

机构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何彦
  • 2篇刘颖琬
  • 2篇孙维峰
  • 2篇张娴娴
  • 1篇李静
  • 1篇潘伟玲
  • 1篇陈荣
  • 1篇侯燕

传媒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给予小针刀治疗和功能锻炼,2周为1个疗程,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缓解40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采用小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活动功能、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何彦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小针刀功能锻炼疗效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的3个月随访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的远期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分成对照组(28例)、复方土茯苓颗粒1组(26例)、复方土茯苓颗粒2组(23例)。在相同健康教育基础上,复方土茯苓颗粒1组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10 g,2次/d,连续20 d;复方土茯苓颗粒2组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剂量同1组)3疗程,20 d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10d。于基线点、终末点、随访点采集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检测患者血尿酸、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结果 3组患者终末点、随访点血尿酸均较基线点下降(P<0.01),经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后血尿酸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至随访点时2组血尿酸较1组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可降低患者痰涎、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小便黄赤积分(P<0.05或P<0.01),增加小便清长积分(P<0.01),至随访点时2组可继续改善身热及上述症状(P<0.05或P<0.01);各观察时点3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具有良好的降尿酸效果,远期疗效良好,并可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痰湿阻滞相关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张娴娴孙维峰刘颖琬李静何彦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远期疗效安全性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40例随机对照临床观察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健康教育、低嘌呤饮食等治疗措施12个月;短疗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每次10 g,每日2次,2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10天,共治疗3个月,之后继续基础治疗9个月;长疗程组在短疗程组基础上,从第4个月开始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20天,再口服9个疗程,共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12个月分别采集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并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3组患者治疗3、12个月时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短、长疗程组血尿酸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12个月时长疗程组优于短疗程组(P<0.05)。治疗3个月短、长疗程组患者痰涎、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小便颜色积分均降低,小便量积分均增加(P<0.05或P<0.01),治疗12个月后长疗程组仍可继续改善上述症状。3组患者治疗3、12个月时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对与痰湿阻滞相关的中医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好。
张娴娴孙维峰侯燕刘颖琬何彦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远期疗效安全性
一种翻身枕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身枕结构,包括若干层充气气囊叠加形成的翻身枕本体,各层充气气囊上均设有充气孔,各层充气气囊上至少两相对侧面间由下往上倾斜收窄设置,翻身枕本体上至少两相对侧面为由下往上倾斜收窄设置。此翻身枕结构通过若...
潘伟玲何彦陈荣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