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式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卵巢肿块剥除术、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对其预后的影响,分析卵巢肿块剥除术用于临床明显早期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50例患者无失访,随访时间3~207个月。FIGO分期:ⅠA期34例,ⅠC_1期10例,ⅠC_2期3例,ⅡB、ⅢB、ⅢC各1例。卵巢肿块剥除术组、患侧附件切除术组、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100%、86.8%、100%。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45例患者中,明显早期患者42例。50例患者中无病死,总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91.0%。50例患者中,复发4例,复发后3例患者接受补充手术治疗、1例接受辅助化疗,再次手术患者的术后病理提示复发病灶为成熟畸胎瘤。45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患者中,44例月经恢复正常,仅1例术后月经周期缩短。术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13例,其中11例患者成功受孕并正常分娩,2例患者至研究末期未孕(1例因输卵管因素、1例原因不明)。结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初次治疗时多为早期,对局限于卵巢的明显早期的未成熟畸胎瘤患者可行卵巢肿块剥除术,术后根据病理分级选择化疗方案。
- 刘艳王肖赵婷卢媛
- 关键词:卵巢未成熟畸胎瘤附件切除术化疗
- 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39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s精确检验。结果卵巢透明细胞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是51.80岁,63.31%的患者FIGO分期为Ⅰ期,总体预后相对较好,5年总生存率为84.63%,5年无病生存率为72.95%。ⅠA期与ⅠC1期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C1期与ⅠC2期和ⅠC3期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总的生存时间的因素有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满意的瘤体减灭术。FIGO分期与是否化疗耐药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相对其他上皮性卵巢癌发病年龄早,诊断时多为Ⅰ期,早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术中破裂并不影响Ⅰ期患者的预后,FIGO分期和化疗耐药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刘艳赵婷王肖卢媛
- 关键词: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化疗耐药
-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被引量:5
- 2021年
-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良性子宫疾病,是痛经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因与核磁共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当,成为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一线方法,但其诊断标准及流程迄今尚未规范。国际子宫形态学超声评估小组提出了子宫腺肌病超声下特征术语及标准化报告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弹性超声技术的发展,为超声下评估子宫腺肌病提供了新的手段。核磁共振、腹腔镜检查和宫腔镜检查也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备选方法。此外,超声引导下的子宫取样技术、腹腔镜及宫腔镜下子宫取样技术使在不切除子宫的情况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成为可能。上述检查手段为无创或微创诊断及评估子宫腺肌病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应用上述方法诊断子宫腺肌病可规范诊断流程、提高检出率,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拟对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车嘉慧陆鹏荣赵婷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超声检查核磁共振腹腔镜宫腔镜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997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共13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并随访预后,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患者年龄10-63岁,平均(25±9.43)岁。其中未成熟畸胎瘤56例(42.4%),卵黄囊瘤28例(21.2%),无性细胞瘤28例(21.2%),混合性细胞瘤18例(13.6%),其他2例(1.5%)。FIGO分期:Ⅰ期115例(87.1%),Ⅱ期6例(4.5%),Ⅲ期9例(6.8%),Ⅳ期2例(1.5%)。共随访4-207个月,其中失访5例,失访率3.8%;复发13例,死亡5例;5年无病生存率86.7%,5年总生存率95.2%。单因素分析显示,保留与非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5%vs 78.2%),对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5%vs 85.4%,P=0.041);肿瘤FIGO分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是影响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1,P=0.029)。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发病年轻,预后良好,FIGO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轻未生育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于明显早期患者可不进行完整分期手术,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大网膜切除术。
- 蒋红元刘艳王肖赵婷卢媛
- 关键词: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点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分期手术预后
- 子宫外盆腔浆液性癌的起源
- 2015年
- 子宫外盆腔浆液性癌包括卵巢浆液性癌、输卵管浆液性癌、腹膜浆液性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将卵巢浆液性癌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浆液性癌,两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分子特征完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大量证据表明前者由卵巢的良性囊肿如浆液性囊腺瘤、内膜样囊肿等经交界性肿瘤逐步发展而来,而后者起源不明确。传统观点认为高级别浆液性癌起源于卵巢上皮,但对因携带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易感基因(BRCA)突变行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的患者手术标本行病理检查,可发现其输卵管伞端存在上皮内癌灶,可能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的前驱病灶。输卵管浆液性癌及腹膜浆液性癌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相似,且输卵管伞端也可见上皮内癌灶,故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输卵管浆液性癌、腹膜浆液性癌可能均起源于输卵管伞端的上皮内癌灶。
- 赵婷刘惜时
- 关键词: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腹膜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