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63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页岩
  • 7篇盆地
  • 6篇四川盆地
  • 5篇龙马溪组
  • 3篇地质
  • 3篇有机质
  • 3篇五峰组
  • 3篇光谱
  • 3篇沉积环境
  • 3篇储层
  • 2篇地质评价
  • 2篇页岩气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分析
  • 2篇荧光光谱
  • 2篇石英
  • 2篇四川盆地东部
  • 2篇同步荧光
  • 2篇同步荧光光谱
  • 2篇盆地东部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6篇赵建华
  • 6篇金之钧
  • 6篇金振奎
  • 6篇温馨
  • 5篇刘可禹
  • 4篇杜伟
  • 3篇聂海宽
  • 3篇颜彩娜
  • 2篇胡宗全
  • 2篇田雨
  • 1篇刘忠宝
  • 1篇林畅松
  • 1篇蒲秀刚
  • 1篇彭勇民
  • 1篇李鹏
  • 1篇李鹏
  • 1篇刘喜武
  • 1篇高波
  • 1篇陈俊年
  • 1篇刘光祥

传媒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X衍射法计算石英结晶度指数的改进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石英结晶度衍射谱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X衍射法计算石英结晶度指数的改进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利用确定的石英五指峰第四峰峰顶到与X衍射对应衍射线的交点的直线距离,以及第四峰峰顶到X衍射对应衍射线的交点的衍射线长...
刘国恒刘可禹赵建华郭宗广
一种基于荧光分析技术的页岩含油量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荧光分析技术的页岩含油量分析方法,属于页岩油地质评价领域。包括选用不同页岩样品荧光分析结果作为基础数据;对页岩中可溶有机质分离得到多种组分进行荧光光谱波长段区分;以页岩同步荧光光谱曲线上代表不同组分的...
赵建华田雨刘可禹张雅琦许格非
川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黏土矿物组成与成因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分析页岩气储层中黏土矿物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关系,以川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薄片、岩心和测井资料,深入分析了研究区龙马溪组黏土矿物成因、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对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具有陆源碎屑、自生和次生成岩3种类型,全区具有高伊利石、伊/蒙混层含量的特点;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下段地层具有封闭性,致使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异常高压,抑制伊利石化作用,在垂向上出现了随深度增加伊/蒙混层含量也增加的非正常转化序列,同时也可以用这种非正常转化序列反推地层中异常高压的存在;碎屑组分也间接影响黏土矿物的含量,尤其是钾长石的含量,在伊/蒙混层向伊利石的转化过程中,是否能提供足够多的K+,决定了两者之间是否能等量转化。
耿一凯金振奎赵建华温馨陈俊年杜伟
关键词:异常高压黏土矿物龙马溪组四川盆地东部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中石英成因研究被引量:68
2016年
为了分析含气页岩中石英的成因类型及其对页岩储层质量的影响,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层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能谱分析及主量元素测试等手段,识别出陆源石英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陆源石英阴极光下表现为强发光,单色阴极发光光谱一般有2个峰值,主峰出现在620~650nm处,次峰出现在420~450nm处;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单色阴极发光特征为弱发光—不发光,光谱通常在波长620nm附近出现峰值。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石英包括以隐晶、微晶及微晶聚集体的形式出现,呈不规则状的生物成因石英;以及嵌入在黏土基质中微米级颗粒,呈短链状、小晶簇状聚集,或以板片状、小晶片状形式存在的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形成的石英。TOC值与石英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石英含量且富含生物成因石英页岩沉积时,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并且页岩储层脆性高,可压裂性好。
赵建华金之钧金振奎温馨耿一凯颜彩娜
关键词:储层质量
基于纳米红外光谱技术表征页岩中有机质的分子结构
2024年
纳米红外光谱技术(Nano-IR)是一种结合原子力显微镜与红外光谱的新技术,可以对页岩内的有机质进行纳米尺度分子结构的研究,这项技术在微观地质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以Fort Worth盆地不同成熟度Barnett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总有机碳(TOC)含量测试、镜质体反射率测试、Rock-Eval分析、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明确Barnett页岩内显微组分类型、含量和赋存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Nano-IR技术对不同显微组分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异与演化程度开展研究。结果表明:Barnett页岩有机质主要由无定形有机质、藻类体、固体沥青与惰质体4种显微组分构成。无定形有机质与藻类具有较强的C=O吸收峰与脂肪链吸收峰,固体沥青的脂肪链吸收峰较为明显,惰质体内C=C吸收峰最强。同一显微组分微米—纳米尺度也存在分子结构的非均质性,其中藻类、无定形有机质和固体沥青较为明显,惰质体的非均质性并不显著。不同成熟度Barnett页岩样品中藻类、无定形有机质和固体沥青基本遵循着Ⅱ型干酪根的演化趋势,表明固体沥青的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
赵生辉赵建华刘可禹胡钦红王齐鸣陈扬于孟想
关键词:页岩有机质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环境被引量:72
2019年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展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通过露头观测、岩心描述、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套页岩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及沉积构造的不同,在筇竹寺组识别出5大类12小类岩相类型,进一步总结了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斜坡-盆地沉积体系中发育的6类典型的沉积序列,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浅水陆棚沉积处于氧化、相对低的古海洋生产力条件下,发育磷质-云质-泥质沉积序列和砂质-泥质-灰质沉积序列,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深水陆棚以及斜坡-盆地沉积处于贫氧-缺氧、高海洋生产力的条件下,发育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磷质-云质沉积序列、硅质-泥质沉积序列和泥质沉积序列。在四川盆地资阳-长宁一线陆内裂陷槽内部以及四川盆地之外东南部黔中、黔北及鄂西-渝东等大部分深水陆棚沉积区是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有利区域。此外,热液活动为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有利于形成富有机质的页岩。
赵建华金之钧林畅松金之钧林畅松刘忠宝刘光祥
关键词:沉积环境页岩下寒武统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源-储关系——以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67
2015年
页岩既是页岩气的烃源岩,又是页岩气的储层。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无机矿物、孔隙等微观特征进行描述,将有机质、孔隙作为一个"源-储"系统来分析其空间分布状态与时间演化关系。研究表明,有机质孔比无机质孔对赋存页岩气更重要;迁移有机质比原地有机质更发育有机质孔。无机矿物孔隙赋存大量的迁移有机质,在页岩气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五峰组-龙马溪组中含有较多的硅质等刚性颗粒矿物,可以形成坚固的粒间孔隙体系,在成油期孔隙度高、孔隙大且连通性好,可以保存大量的迁移有机质。刚性颗粒粒间孔隙中赋存迁移有机质,迁移有机质在其中演化成为固态有机质,其中的有机质孔中赋存天然气,构成最佳的源-储匹配关系,最有利于形成和富集页岩气。页岩中的粘土矿物晶间孔在早期的成岩阶段大多已丧失,少量的在胶结物晶粒支撑与内部流体压力双重保护之下仍赋存有机质和有机质孔。黄铁矿集合体形成粒间和内部晶间孔隙,部分孔隙可以赋存有机质和较小的有机质孔,但总量有限。
胡宗全杜伟彭勇民赵建华
关键词: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主控因素被引量:15
2016年
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和页岩气储层。为了明确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控制因素,采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分析其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条件和陆源碎屑供给情况。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具有高的有机碳含量,龙马溪组下部硅质页岩形成于贫氧环境,龙马溪组上部粉砂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形成于氧化环境,由下至上还原环境逐渐遭受破坏;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古生产力为中—高等,下部硅质页岩段陆源供给较少,中部粉砂质页岩段陆源碎屑供给相对多,粗碎屑颗粒含量相对高,上部黏土质页岩以陆源黏土矿物为主;龙马溪组沉积物中埋藏有机碳含量与氧化还原环境指标、古生产力指标呈良好的相关性,与陆源碎屑供给参数相关性较差。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
赵建华金振奎耿一凯温馨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地球化学指标
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与高产控制因素被引量:294
2016年
中美页岩气地质和地表条件的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与北美典型页岩的主要评价指标相近,是页岩气勘探的主攻层系。其中,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是有利勘探地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以来,经历6年的研究与勘探探索,2012年在四川盆地涪陵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涪陵页岩气田,取得了中国页岩气的首个商业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包括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台内坳陷控制优质页岩的形成分布,页岩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是页岩气选区的首要评价指标。保存条件影响页岩气的富集程度,四川盆地内部总体保存条件较好,有三叠系膏盐岩分布的地区保存条件好,页岩气层段压力系数高,页岩气富集程度高。在选区评价中,原始沉积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均有利的地区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通过对典型探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条件的分析表明,有机质提供了页岩气富集的物质基础,有机质孔是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储集空间,层理(缝)是页岩气水平渗流的高效通道,高硅质含量具有良好的可压性,高压力系数指示页岩气富集程度高。有机质、有机质孔、层理(缝)、硅质含量和压力系数等表征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5种关键参数具有成因联系和统计相关的特征,纵向上又具有"五性一体"的分布特征,从而决定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富含有机质的优质页岩层段既可以富集页岩气,又有利于页岩气的开发,是开发页岩气的主要层段和水平井轨迹的关键目标层。
金之钧胡宗全高波赵建华
关键词:四川盆地评价指标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与沉积环境被引量:128
2016年
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和环境条件控制着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生物组成及沉积构造的不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灰质页岩、含介壳灰岩泥质/泥灰岩、粉砂岩—细砂岩和斑脱岩。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并不是一直在低能的水动力条件下以悬浮的形式沉积,大量硅质生物化石、具粒序特征的生物碎屑、粉砂纹层、透镜状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表明,还存在生物沉积、风暴沉积和底流沉积作用。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部硅质页岩形成于贫氧/缺氧环境,富含有机质;随后海平面逐渐下降,同时受到底流的影响,岩相类型向粉砂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转变,贫氧/缺氧环境受到破坏,有机质的保存条件逐渐变差。
赵建华金之钧金振奎温馨耿一凯颜彩娜聂海宽
关键词:沉积环境缺氧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