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医辨治产后风湿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产后风湿病为产褥期妇女出现关节或皮肤肌肉疼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病情恢复较慢,对产后妇女形成困扰,加重其心理负担,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在此方面尚无好的方法,而中医疗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我们通过研究古籍记载及现代文献报道,对产后风湿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的进展作出综述。
- 王清林曹炜冯兴华刘鹏霄智恺郜亚茹王海霞
- 关键词:风湿产褥期疾病辨证论治
- 清热活血方对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对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清热活血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的抑制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1在CI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CIA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的表达,并观察清热活血方对其的影响。结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数量发现,清热活血方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清热活血方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微血管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A大鼠血清vegf、IL-6检测中,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活血方中、小剂量组vegf表达降低,清热活血方中剂量组IL-6表达降低明显。结论:中小剂量的清热活血方通过下调VEGF和IL-6的表达,可减少炎症细胞对滑膜的浸润,抑制血管新生,进而达到控制活动性RA病情的目的。
- 王海霞曹炜张聪智恺武子英刘立玲果彤燕美彤
- 关键词:清热活血白细胞介素-6
- 清热活血方对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 目的 观察清热活血方对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清热活血方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的抑制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31在CI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
- 曹炜王海霞张聪智恺武子英刘立玲果彤燕美彤
- 关键词:清热活血白细胞介素-6
- 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受精后2天的斑马鱼胚胎120个,置于12孔板中,每孔10个。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和清热活血方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组,阳性药组给予浓度为50μg/ml瓦他拉尼(PTK787)3ml,清热活血方各浓度组给予相应浓度清热活血方3ml,各组连续给药72h,每24h更换暴露液,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及镜下荧光点数。通过预实验确定清热活血方最大非致死浓度(MNLD)为802μg/ml和最小全致死浓度(MTLD)为2560μg/ml,在此区间设定8个药物浓度,建立致死曲线,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D50)。选用1/10 MNLD(80μg/ml)、1/3 MNLD(267μg/ml)、MNLD 3个浓度作为毒性指标观察的给药浓度,给予药物暴露液3ml,连续给药72h,显微镜下计数斑马鱼胚胎心率,并记录各浓度清热活血方对各个脏器系统及其他表型指标产生的影响,包括斑马鱼胚胎卵黄、肠腔、肠褶皱、尾鳍等。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阳性药组及清热活血方100μg/ml、150μg/ml、200μg/ml组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及镜下荧光点数均降低(P<0.01)。清热活血方100μg/ml组、150μg/ml组、200μg/ml组之间比较,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各组斑马鱼胚胎镜下荧光点数仅有减少趋势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清热活血方致死曲线可得LD50为1200μg/ml,安全指数为5.1。与空白浓度比较,清热活血方267μg/ml、802μg/ml浓度干预时斑马鱼胚胎心率显著增快(P<0.01),80μg/ml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率影响不明显(P>0.05),267μg/ml浓度与802μg/ml浓度对斑马鱼胚胎心率增快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高于267μg/ml时,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表现出实质性的毒性作用,如肠褶皱消失、肠变性等。结论浓度为100μg/ml的清热活血方对�
- 王海霞智恺马志强武子英刘立玲燕美彤果彤曹炜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清热活血方血管新生胚胎毒性斑马鱼
- 从脾胃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防治被引量:14
- 2016年
- 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自身免疫障碍引起的以对称性小关节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免疫系统疾病,该病也可累及关节外的组织,如皮肤、血管及心肺等。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病情转归及防治与脾胃有密切的联系,该文将从脾胃角度综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防治。
- 郜亚茹曹炜王清林智恺王海霞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脾胃病因病机
- 清热活血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活血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肠道微生态和Th17/Treg平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umatoid arthritis,RA)的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与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清热活血方组、益生菌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以Ⅱ型胶原和完全弗式佐剂的混合乳化剂为抗原,尾根部注射制作CIA模型。MTX组每周给予MTX 1.0 mg/kg;清热活血方组和益生菌组每晨分别给予20 g/kg清热活血方和350mg/kg益生菌。连续灌胃4周后,采用16Sr DNA技术对大鼠肠道粪便菌群测序并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脾脏辅助性细胞亚群Th17(CD4^+IL-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的比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菌群丰度降低(P<0.05,P<0.01),Th17水平升高,Treg水平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热活血方组菌群丰度升高(P<0.05,P<0.01),Th17水平降低,Treg水平升高(P<0.05);MTX组和益生菌组Treg水平均上调(P<0.05),但下调Th17水平不明显(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缓解RA的关节症状可能与其改善肠道菌群失调,调节机体Th17/Treg免疫失衡有关。
- 武子英曹炜祁鑫王海霞智恺吴广均刘立玲果彤燕美彤唐孟杰
- 关键词:清热活血方微生态
- 清热活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制备原代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RA-FLS的迁移和黏附。设空白组(不加药物及TNF-α干预)、诱导组(10或20 ng/ml TNF-α诱导)、清热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20、100、500 ng/ml清热活血方+TNF-α诱导)。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距离及面积、细胞黏附OD值和黏附抑制率,并检测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Akt、Akt)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诱导组细胞迁移距离及面积增加、黏附OD值增大、PI3K及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诱导组比较,清热活血方各剂量组均可抑制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以及PI3K、p-Akt蛋白表达,并以500 ng/ml效果最好(P<0.05或P<0.01)。结论清热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RA-FLS中PI3K、p-Akt蛋白表达,抑制RA-FLS的迁移和黏附,从而减缓滑膜炎症和关节破坏的进展。
- 智恺刘春芳曹炜林娜郜亚茹王海霞武子英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清热活血方细胞迁移细胞黏附
- 清热活血方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TNF-α诱导RA-FLS的迁移和黏附
-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的迁移和黏附的影响,并通过PI3K/Akt通路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20、100、500ng/mL)清...
- 智恺刘春芳曹炜林娜郜亚茹王海霞武子英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清热活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