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置换术
  • 2篇置换术后
  • 2篇术后
  • 2篇康复
  • 2篇康复训练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低频电
  • 1篇低频电刺激
  • 1篇电刺激
  • 1篇电极
  • 1篇正极
  • 1篇支撑腿
  • 1篇生物反馈
  • 1篇收纳
  • 1篇体外冲击波
  • 1篇体外冲击波疗...
  • 1篇体外冲击波治...
  • 1篇全膝关节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吴一鸣
  • 2篇戚少华
  • 2篇邵云潮
  • 1篇夏庆
  • 1篇石明芳
  • 1篇刘光华
  • 1篇陈建新
  • 1篇刘邦忠
  • 1篇张键
  • 1篇张育红
  • 1篇王晓峰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离心收缩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离心收缩训练(eccentric exercise,EE)、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及EE联合ESWT对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LE受试者,随机分为EE治疗组、ESWT治疗组及EE联合ESWT治疗组,每组2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周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握力测试评估各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3组治疗结束后2周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3组治疗后VAS评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结束后2周握力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EE联合ESWT治疗组的治疗后握力值较EE治疗组(P<0.05)和ESWT治疗组均明显增加(P<0.05);EE治疗组的治疗后握力值与ESWT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联合ESWT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EE治疗组(64.70%)和ESWT治疗组(6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E治疗组总有效率与ESWT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E和ESWT两种治疗对LE的疗效相当,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更优。
陈建新刘光华林瑜玮吴一鸣刘邦忠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体外冲击波疗法
一种床旁可移动式坐便椅及病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床旁可移动式坐便椅及病床,其中所述可移动式坐便椅包括安装组件和坐便组件,所述坐便组件包括坐便本体和至少一支撑腿,所述坐便本体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上,其中所述坐便组件能够从展开状态转变至收起状态,所述...
钱怡桦张育红罗菁沈兰君吴一鸣
早期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行TKA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除康复训练疗法外,同时应用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在康复治疗1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ing system,KSS)及肿胀程度相对值等进行相关评价。结果:康复治疗1周后,2组VAS评分、肿胀程度、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等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关节稳定性等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早期应用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可明显改善TKA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戚少华夏庆邵云潮王晓峰林瑜玮吴一鸣王四中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低频电刺激股四头肌康复训练
一种用于肌电生物反馈的矩阵式表面电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肌电生物反馈的矩阵式表面电极,包括基层,基层表面依次设置正极电极组、负极电极组和接地电极组,正极电极组由若干个单元正极组成,单元正极通过电极线连接至生物肌电反馈仪一端,负极电极组由与单元正极一一对应...
付腾飞张键吴一鸣
早期持续髋周肌抗阻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索术后早期持续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疼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TH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与试验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疗法,试验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外,自术后第1天至3个月增加髋周肌抗阻训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Harris评分分别于术后第1天、1周及术后3个月时评估患者情况。结果术后1周时与术后第1天相比,2组在VAS与Harris评分各项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时,试验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Harris评分中,2组在疼痛和行走距离上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日常活动、助行器具以及总分的差异均非常显著(均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术后早期持续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对THA患者进行增强康复治疗,在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的VAS评分及Harris评分都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THA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早期持续髋周肌抗阻训练,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受,更好恢复髋关节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戚少华林瑜玮吴一鸣石明芳王四中邵云潮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抗阻训练康复训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