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婵婵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宝鸡市科技计划项目宝鸡文理学院自然地理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 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以下马营渭河生态园为例
- 2017年
- 选取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园河段W1—W4处实测点,利用三维扫描仪、测深仪、激光测距仪和GPS对河道横断面精确测量,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公园河段受区域降水、河段上下游河道宽窄变化、最大过水流量和现状河床条件的影响,导致局部河段发生洪水灾害;在河流泥沙淤积作用下,受河道泄洪能力影响,W3处不能承受100年一遇洪水,可能引发洪水灾害;渭河生态公园建设中对河漫滩地绿地改造不影响蟠龙大桥的过洪能力;洪水灾害已经开始威胁城市安全,为确保宝鸡城市安全,对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 万红莲朱婵婵宋海龙张咪张掌权
- 关键词:洪水灾害
- 陕西地区1368-2013年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通过对陕西地区1368-2013a间冰雹灾害事件的搜集整理,利用Arc GIS及Matlab等软件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68-2013a间,陕西地区共发生了991次冰雹灾害事件,平均每年发生1.54次,其中初等雹灾、中等雹灾和特等雹灾分别占冰雹灾害的25.43%、61.96%和12.61%。冰雹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175a、250a和500a等3个振荡周期。在时间分布上,冰雹灾害发生的频率呈现出波浪式的上升趋势,18世纪以后,冰雹灾害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且夏秋连雹的现象最多。在空间分布上,区域内雹灾存在明显空间的差异,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关中平原西部及以北地区,存在以榆林、延安及陇县为中心的高频区域。
- 万红莲宋海龙朱婵婵刘东玥
- 关键词:历史时期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陕西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被引量:18
- 2017年
- 随着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陕西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对陕西省水资源脆弱现状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收集陕西省水资源、人口以及社会经济相关数据,采用函数评价方法,对陕西省10个省辖市及杨凌示范区进行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水资源脆弱性的空间差异较大,关中地区面临更严重的水资源供需问题;渭南、咸阳、杨凌3市(区)属于极脆弱区,商洛水资源脆弱性属于弱脆弱区;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资源脆弱性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缩小水资源空间差异,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对于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 刘珍文彦君韩梅朱婵婵刘少华
- 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人类活动影响
- 基于县域尺度的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演变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以榆林市1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尔斐法、均方差赋权法、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从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24项指标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和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结合ArcGIS 10.2软件,对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可视化探究。结果表明:2004~2017年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发展的3个阶段中,各系统脆弱性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时空演变特征,其中第一阶段受3个子系统影响,绥德、子洲是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程度最高的2个县域,属高脆弱性,米脂、佳县、吴堡和清涧属较高脆弱性;西北6个县中除神木和靖边为低脆弱性阶段外,其他4个县域均属中等脆弱性。第二阶段佳县和清涧在农业环境、生产投入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下,由较高脆弱性上升为高脆弱性;绥德则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个等级,变为较高脆弱性;榆林市西北6个县中的县域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等级在本阶段均未发生变化。第三阶段绥德和清涧在第2个阶段基础上,脆弱性分别上升和下降了1个等级,绥德由较高脆弱性上升为高脆弱性,而清涧由高脆弱性下降为较高脆弱性;榆林在原有基础上,也由中等脆弱性阶段下降为低脆弱性;其他县域脆弱性等级均未发生变化,但整体上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整体上东南6个县快于西北6个县,且两极化方向发展趋势较为明显。
- 万红莲毛楠宋海龙宋海龙王子梦石雯洁朱婵婵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县域单元脆弱性
- 陕西省宝鸡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被引量:15
- 2016年
-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研究对于减轻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损失和提高应灾恢复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涵盖自然灾害暴露性、敏感性及恢复能力的社会经济指标,利用组合赋权法对陕西省宝鸡市各县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人口、经济密度及财产数量是影响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区域的人口结构及社会结构决定了其对自然灾害的敏感程度;宝鸡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辖区范围的金渭两区,而陈仓区和凤县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低的地区。
- 文彦君朱婵婵宋海龙
- 关键词:自然灾害组合赋权法
-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对江苏地区1368-1911年旱涝灾害资料的统计和整理,利用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分析了明清时期该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368-1911年江苏地区共发生旱涝灾害362次,其中旱灾发生108次,涝灾发生254次,在旱涝灾害中以涝灾为主;明清时期江苏地区旱涝灾害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旱涝灾害在年内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在时间尺度上大致存在7a、11a、17a和22a 4个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有着密切关系;明清时期江苏地区旱涝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呈现出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的变化特点;明清时期江苏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导致区域性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 万红莲朱婵婵宋海龙张咪
- 关键词:旱涝灾害气候变化小波分析明清时期
- 关中西部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被引量:8
- 2016年
- 农业旱灾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加强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对于减轻干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熵值法,以关中西部地区的宝鸡市为例,选取易损性和适应性12项指标,对该区域2001-2012年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地区农业旱灾易损性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区域的农业旱灾适应性能力逐年提升;宝鸡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呈现出不稳定的下降趋势,农业的抗旱能力逐年上升。通过对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可以有效地为关中西部地区开展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定量化依据。
- 宋海龙万红莲朱婵婵刘东玥
- 关键词:农业旱灾易损性适应性熵值法
- 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对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陕西省10市1区为例,选取6个子系统29项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陕西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经济和基础设施3个子系统是影响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是区域应灾能力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高低;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各地级市、区自然灾害脆弱性高于陕北地区。
- 朱婵婵文彦君宋海龙
- 关键词:自然灾害脆弱性
- 陕西省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区域分异研究
- 2018年
- 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对3大区域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基础较好,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其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发展不足;随着时间变化,陕北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地位逐渐下降,相反的陕南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效益整体则逐渐上升,而关中地区随着时间变化其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的重心城市出现变化;宝鸡市初始产业结构经济效益最好,后期下降,西安市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则不断提升达到优势发展。
- 张晶晶文彦君陈姗姗朱婵婵宋海龙耿硕璘刘嬉
- 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 过去1400年陕西地区霜冻灾害事件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利用ArcGIS、Matlab等软件对陕西地区公元618-2000年霜冻灾害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了霜冻灾害事件对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1400年来陕西地区共发生霜冻灾害事件341次,平均4.05年1次,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灾害分别占霜冻灾害的31.67%、54.25%和14.08%;霜冻灾害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5a、7a和11a左右3个振荡周期,且年内变化也比较显著,秋季是高发期,以农历8月为最多;在空间分布上,霜冻灾害具有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的差异性特点。在霜冻灾害事件的影响下,人们不断调整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以降低霜冻灾害事件带来的危害。
- 宋海龙万红莲朱婵婵
- 关键词:历史时期霜冻灾害时空分布特征ARC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