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艺术
  • 2篇雕塑
  • 1篇代文
  • 1篇当代艺术
  • 1篇雕塑家
  • 1篇雕塑艺术
  • 1篇信息咨询
  • 1篇形制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自觉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论坛
  • 1篇艺术观
  • 1篇艺术观念
  • 1篇艺术家
  • 1篇艺术造型
  • 1篇运动性
  • 1篇杂志创刊
  • 1篇支座
  • 1篇中国现代雕塑

机构

  • 8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中国美协
  • 1篇中国轻工业联...

作者

  • 8篇张伟
  • 3篇张伟
  • 1篇李展
  • 1篇王少军
  • 1篇孙振华
  • 1篇文韬
  • 1篇曹庆晖
  • 1篇张崇和
  • 1篇王中
  • 1篇文韬

传媒

  • 2篇美术研究
  • 2篇雕塑
  • 1篇艺术评论
  • 1篇西夏研究
  • 1篇艺术工作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央美术学院
2020年
张伟陈国东杨靖(指导)王少军吴爽潘佳渝孙家钵(指导)段海康(指导)牟柏岩(指导)李展吕明岳李泉颖
西夏三号陵西碑亭力士支座的形制纹样原型推想
2025年
根据西夏三号陵地面遗迹发掘报告,三号陵东西碑亭出土许多石刻残块,确认为三号陵石碑残块。西碑亭出土近5000块石碑残块,通过与同时期宋辽及西夏七号陵的纹样对比,对西夏三号陵西北亭的残碑纹样进行原型推想绘制,其中包括碑额部分云龙纹、火焰纹,碑底部分卷草纹,碑边部分朵云纹。再对其形制大小进行推理,最终认定三号陵西北亭是两两力士支座共同趺碑,由西北亭朝东两个力士支座共同趺一卧碑,并将其形制纹样原型推想过程分步绘图。
张伟马千丁
安分寻己
2017年
读了郅敏写的关于我的艺术评论文章《不易驾驭的水星》,以及他近期发表的总结自己于不惑之年的雄文《跳崖》,都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如同好久没有梳洗过也没有镜子可照的状态下走到一面能从头到脚看到自己的大镜子前,真的是很尴尬。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名家,所以平时一直在埋头走路不曾回望过,以为自己并不在乎别人眼中是什么形象,以为别人也不可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照过镜子后才发现原来并不如自己以为,样子还好,但该拾掇拾掇了,藉此主动做个小结吧。
张伟
关键词:小说文学文学作品现代文学
儒家器物观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从备物致用、制器尚象、器以藏礼三方面,考察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基本理念。通过文献与实物的多重结合,揭示对传统艺术造型的考察一定要结合思想观念的分析,要放回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大体系当中去。抛开功用,传达不了法象,不能体现礼的精神,器物再精美,在价值层面也是不成器的。连接器物的是道,是礼,是儒家理念,是中国古代思想价值体系。不明了抽象原则和造型语言的交融与互动,就难以把握传统造型变与不变的根本,及士君匠之间隐蔽的对话方式与相关艺术传统,对传统艺术的把握必然是偏狭的。
文韬文韬
关键词:器物艺术观念
沐风栉雨 砥砺前行——《雕塑》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文辑(一)
2025年
从1995创刊到2025,《雕塑》杂志经历了30个年轮。30年里,《雕塑》杂志作为中国雕塑领域唯一获得国家批准并认定的专业学术期刊,代表了中国雕塑理论研究与媒介传播的最高点。30年沐风栉雨,30年春华秋实。30年来,《雕塑》杂志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紧密结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201期刊物,谱写了雕塑专业媒体出版的可观篇章,同时举办了大量高规格的展览展示、学术论坛、技能培训、驻地创作、考察交流、标准制定及社会活动项目,为各级政府、院校、企事业单位及专家、学者、艺术家和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宣传推广、市场规范、信息咨询等方面的资讯、指导与推介服务,见证了中国雕塑艺术传统与现代传承发展、科技与艺术互动创新、本土与国际交流融合的整个历程,为30年来中国雕塑事业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和审美品位的发展做出了切实贡献。值此创刊30周年之际,本刊将陆续刊载我国轻工、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相关领域的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撰写的各类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徐永涛(整理)张崇和才大颖孙振华孙振华王中陈培一
关键词:信息咨询媒介传播学术论坛雕塑艺术
浅析当代艺术中生命形式的呈现
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人们一直在尝试着从不同的视角来阐释艺术的动机和现象。随着近代生命美学的不断发展,朗格“生命形式”在其艺术符号哲学中的提出,埃伦“物种中心主义艺术观”的建立,生命形式在诠释艺...
张伟
关键词:生命形式运动性节奏性生长性
文献传递
器像万千——关于中国传统造型研究方向教学系统建构的初步总结
2022年
本文旨在介绍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工作室(以下简称“六工”)自2009年成立以来到今天,工作室十余年来不断完善的课程设计,学科设置,还有显著的教学成果,另兼有历届同学们的优秀作品,从而共同勾勒出第六工作室师生扎根传统,着眼当下,立足实践,一个新专业新学科崭新的形象。六工的率先成立,并取得了不菲的教学科研成绩,奠定了其在国内同领域的领军地位。
张伟
关键词:线造型
走向雕塑学的自觉——雕塑大系展前言
2024年
不夸张地说,由“雕塑大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科90年”展回顾启蒙年代至今的雕塑历程,基本上就是在阅读一部精华版中国现代雕塑史。在几代人用作品写就的从接受启蒙到表白时代,从自我觉醒到学科自觉的“这一部”中国现代雕塑史中,可以看到:一、作为现代文艺事业的雕塑和作为现代艺术家的雕塑家,相较于一百年前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巨大改变。
张伟曹庆晖
关键词:中国现代雕塑文艺事业自我觉醒现代艺术家学科自觉雕塑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