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主体困境与再生可能:微媒介中的自我镜像被引量:8
- 2020年
- 微媒介中的自我镜像有其特殊的自我技术,既有自我表白、沉默或表情叙事的话语方式(以言行事),又有图片和视频等非话语方式(以图行事)。这种自我镜像往往是表演性、自恋性、焦虑性、他人导向性以及目的性等的结合,折射出微时代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在主动与被动、解蔽与遮蔽、虚拟与真实中建构自我的困境。微时代主体的困境同时意味着其再生的可能。重申道德、艺术、人与时代的积极作用,或有益于作为主体的人在微时代对自我灵魂的技术保持警觉,有助于主体打破虚假镜像,建构真正自我。
- 孙旭
- 关键词:自我镜像
-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基于安·兰德小说文本的分析
- 2019年
- 从反乌托邦主义者到建立自己的乌托邦,并将其固化为意识形态,安·兰德的小说文本体现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这一转变有其特殊的知识社会学背景,也与兰德客观主义哲学对实在论、理性意志以及伦理规范实用性的强调紧密相关匚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不仅是主体立场与方法论上的二元对立,也不完全基于政治经济的实在性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标准,以及意识真实性与虚假性的区分,而是建基在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伦理观基础之上。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认识乌托邦代表的理想主义与怀疑主义精神,以及兰德的小说作者意图过于明显的审美缺陷。
- 孙旭
- 关键词:乌托邦意识形态
- 重构女性主体——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性别与空间
- 多丽丝·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其丰富的阅历,亲身的体验和“女性经验史诗”写家的独特视角,在其小说创作中展示了20世纪女性群体的生存状况。本论文以女性主义地理学中的性别与空间关系的理论为支撑,对莱辛小说中的...
- 孙旭
- 关键词:性别女性主体双性和谐
- 文献传递
- 文化磨合思潮与当代中国文艺批评话语实践
- 2021年
- 一、导言作为一种现象,文化磨合思潮存在于我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如何认识这种潜在的文化与文学思潮现象,又如何将其蕴含的理论维度与我国当下文艺批评的话语实践联系起来,破除或者二元对立、或者化多为一的两种批评实践,进而寻求一种强调"生成"与"转化"、重视"差异"与"不确定性"、凸显"对话"、"互补"与"多样性"的批评话语,是文化磨合思潮这一文化与文学现象在文艺批评话语方面带给我们的方法论思考。
- 孙旭李继凯
- 关键词:文艺批评批评话语话语实践方法论思考
- 论鲁迅的“影因”——以鲁迅与陕西的结缘为例
- 2022年
- 时值“五四运动”100周年,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个时代及其风云人物。在笔者看来,“五四运动”从整体上看确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伟大运动,既是一次以爱国救国为主旨的现代政治运动,也是一次力倡民主与科学、建构现代思想体系的新型文化运动。两者都与近代历史文化包括文艺文化的嬗变、升华息息相关,且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互动互为、相得益彰的共生关系。
- 李继凯孙旭
- 关键词:五四运动风云人物相得益彰
- 文化磨合与当代中国文艺批评话语实践
- 2021年
- 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东方主义或西方主义作为一种批评话语,在批评态度上对作者与作品缺乏应该有的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话语的分析对作者总是不公平的”,如果批评者已经抱定了以某种“主义”为理论来分析作者及其作品,就总能在对方的话语中找到其立论的依据。
- 孙旭李继凯
- 关键词:文艺批评东方主义批评话语西方主义话语实践批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