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辛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导管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导管消融术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术
  • 2篇房颤
  • 2篇肺移植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断指
  • 1篇断指再植
  • 1篇心房颤动导管...
  • 1篇心理
  • 1篇宣教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王辛
  • 4篇张金凤
  • 2篇徐进志
  • 2篇董玉梅
  • 2篇王继东
  • 2篇李学奇
  • 1篇白晓鹏
  • 1篇宋湘
  • 1篇刘璟璐
  • 1篇王珊
  • 1篇李阳
  • 1篇吴晓辉
  • 1篇刘俊艳
  • 1篇张森
  • 1篇戴晨光
  • 1篇赵艳茹
  • 1篇刘宁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血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与血脂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组(A组,n=215);另选同期检查非高血压人群为对照组(B组,n=181)。平行检查两组人群血清25(OH)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B(ApoA、ApoB)、脂蛋白a(Lpa);比较两组间指标水平的差异,分析25(OH)D水平与同组其它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25(OH)D、TC和TG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25(OH)D平均水平相比对照组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OH)D和TG为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25(OH)D与TG(r=-0.15791,P=0.0275)呈负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血脂水平升高作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戴晨光李学奇赵艳茹白晓鹏刘俊艳王辛
关键词:维生素D高血压血脂
肺移植术后全科医学护理对长期抗排斥反应患者胃肠功能调节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自2007年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中推行器官移植以来,肺移植已经挽救了很多末期肺部疾病患者的生命,并改善了其生活质量[1]。肺移植手术需要每个科室全方面的紧密配合[2]。医生的技术确实很重要,同时护理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肺移植患者多出现便秘、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导致的机体免疫力降低等情况,便秘又可以增多患者肠道内的代谢物,增加毒素的吸收,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王继东刘宁张金凤郑广玲王辛徐进志石琪
关键词:肺移植术抗排斥反应全科医学腹痛腹胀少食多餐全科护理
决奈达隆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决奈达隆与胺碘酮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科收治的98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照术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类型,患者被随机分为决奈达隆组(52例)和胺碘酮组(46例)。比较两组术后3月内房颤复发发生率、术后1月、3月QTc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内,决奈达隆组房颤复发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26.9%比10.9%),P=0.04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QTc均显著延长[决奈达隆组:(423.9±40.0)ms比(439.6±37.7)ms比(441.6±38.7)ms,胺碘酮组:(422.2±29.8)ms比(447.5±30.2)ms比(447.6±23.1)ms],P均<0.01;该不同时间点,两组间QTc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决奈达隆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26.9%比47.9%),P=0.032。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空白期内,决奈达隆维持窦律疗效不如胺碘酮,而总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胺碘酮。
陈玲玲侯静秀何俊辉王辛孙驰董玉梅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胺碘酮
肺移植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肺移植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了解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以期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肺移植手术的160例患者,通过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分析其社会支持现状和生存质量并探讨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国内常模相比,肺移植患者的客观支持维度得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和SSRS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支持利用维度的得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后退法以社会支持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表明,患者的SSRS得分随其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来源的变动,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P均<0.05)。结论护士群体应成为患者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及肺移植患者家属应努力帮助患者通过主动优化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支持网络适应疾病的发展,维持患者良好的情绪体验缩短术后的恢复时限,提高生存质量。
张金凤王辛吴晓辉王珊王继东徐进志
关键词:肺移植社会支持护理干预
健康宣教在断指再植病人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病人不同阶段采用多种方法、方式进行健康宣教的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护士讲解、发放健康宣教传单、举办讲座、图文发放、光碟放映多种方法相结合,在断指再植病人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和指导,包括...
王辛张金凤郭雯雯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文献传递
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的应用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转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患者51例,对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后未转复窦律者,静脉推注尼非卡兰0.3 mg/kg,观察其转复率、转复时间、QT和QTc间期和不良反应。结果51例患者中,6例行PVI后转窦律,45例行PVI未能转复。对45例未转复患者给予静脉推注尼非卡兰后,依据是否转复分为尼非卡兰转复组(34例)和尼非卡兰未转复组(11例),转复率75.6%,转复时间3~14 min,平均(6.4±4.1)min;用药20 min后QTc恢复至基线水平;尼非卡兰转复组与未转复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左房纤维化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中、PVI后的房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转复效果,转复时间短,安全性较好。
孙驰陈玲玲孙静静王辛段宇张森董玉梅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转复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对经皮冠脉介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回顾性比较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2011-01至2012-12接受PCI术患者共200例,根据PCI使用肝素不同分为LMWH组(n=117),UFH组(n=83)。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后,根据患者术中靶血管TIMI血流评价各组疗效,根据术中、后72h内出血/血肿、死亡、其他(心包填塞、胸痛、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室速室颤、心脏骤停,阿斯发作、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各组安全性。结果:(1)各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患者PCI术中支架植入后靶血管血流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MWH在疗效上优于UFH。(3)各组间死亡发生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血/血肿及其他(心包填塞、胸痛、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室速室颤、心脏骤停,阿斯发作、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的发生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MWH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结论:LMWH在PCI术中疗效更为显著,且较UFH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更适用于PCI术的抗凝治疗。
刘璟璐宋湘李阳王辛李学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效性
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对老年肺癌患者疗效与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利用需要理论对老年肺癌患者实施层级护理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变化。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3例患者实施层级护理+传统护理,对照组93例患者只接受传统护理。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OL-C30)评估,入院过程中均接受相同的化疗+抗癌药物治疗,对比分析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前后两组患者EORTC QOL-C30评分的变化、治疗满意度评分、症状等级评估及消极心理症状的变化。结果经过30 d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患者症状等级、消极心理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1);试验组的QOL-C30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消极心理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症状Ⅲ级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老年肺癌患者病况需要实施层级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消极心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实施基于需要理论的层级护理措施,其效果好于传统的护理。
王辛张金凤
关键词:层级护理老年肺癌生命质量心理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