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骏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髓
  • 2篇血运重建
  • 2篇血运重建术
  • 2篇重建术
  • 2篇细胞
  • 1篇牙根
  • 1篇牙根继续发育
  • 1篇牙髓干细胞
  • 1篇氧化矿
  • 1篇氧化矿物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评价
  • 1篇三维重建
  • 1篇四手操作
  • 1篇髓腔
  • 1篇体积
  • 1篇体积测量
  • 1篇体外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骏
  • 4篇李玲
  • 2篇梅丽琴
  • 1篇姚敏杰
  • 1篇陈晓芬
  • 1篇潘乙怀
  • 1篇魏智渊
  • 1篇赵瑜

传媒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四手操作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牙髓血运重建术是Iwaya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牙髓再生方法。其通过彻底有效的根管消毒,为牙髓干细胞、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等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四手操作是一种现代化的牙科护理操作模式,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理想的一种模式。
姚敏杰李骏陈晓芬李玲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血运重建术四手操作牙根继续发育控制医院感染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为牙髓血运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罹患根尖周病的年轻恒牙20颗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观察18个月,每3个月进行1次临床及影像学评价。临床评价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牙髓活力检测;影像学评价包括定性观察根尖周暗影是否消失,定量检测影像牙根区域和根尖孔大小改变。结果:术后18个月所有患牙均无自觉症状,无临床阳性体征,25%(5/20)的患牙可检测到牙髓活力。X线片上所有患牙根尖周暗影消失,50%(10/20)的患牙根尖孔达到完全闭合。影像牙根区域增加从28.13%(术后3个月)上升到99.28%(术后18个月);根尖孔大小缩小从21.43%(术后3个月)上升到77.05%(术后18个月)。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能使根尖周炎年轻恒牙牙根继续生长。
李玲梅丽琴李骏魏智渊
关键词:年轻恒牙影像学评价
锥形束CT对下颌前磨牙髓腔三维重建的精度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下颌前磨牙髓腔三维重建的精度。方法:选取32颗单根下颌前磨牙,分别采用显微CT(micro-CT)和CBCT进行扫描,对髓腔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提取髓腔的三维表面模型和三维体积模型。在Amira5.0软件中对髓腔表面模型配准后,以micro-CT重建的髓腔模型为参考,检测CBCT重建模型和其相比的形态差异,进行色阶图颜色标示,记录整体形态的三维偏差值并分析2种扫描图像对髓腔体积重建的测量值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颗牙的三维形态偏差RSM值平均为0.27mm,最大的形态差异分布于髓腔的根尖段和一些细小的解剖变异结构。Micro-CT和CBCT重建髓腔模型的体积测量值分别为(34.89±4.36)mm^3和(27.32±4.83)mm^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CBCT扫描图像对下颌前磨牙髓腔进行三维重建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丢失,且多位于根尖段和细小的解剖变异部位。口腔临床医师在利用CBCT辅助诊疗时,应考虑到以上特点。
李骏潘乙怀赵瑜李玲
关键词:锥体束CT下颌前磨牙髓腔三维重建体积测量
MTA和BioAggregate对牙髓细胞体外覆盖创面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利用细胞体外创伤模型探讨无机三氧化矿物聚合体(MTA)和BioAggregate(BA)对牙髓细胞增殖及覆盖创面能力的影响,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在培养皿中形成牙髓细胞的融合培养物,去除宽3mm的细胞层条带,建立体外创伤模型。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A和BA浸提液培养24h,分别为MTA组(MTA原液组、MTA1/2液组、MTA1/4液组,各9皿)和BA组(BA原液组、BA1/2液组、BA1/4液组,各9皿);以模型中加入含有10%FBS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9皿):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及迁徙覆盖能力。结果BA原液组较其他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与对照组相比,MTA原液组、MTA1/2液组、BA原液组及BA1/2液组细胞迁徙覆盖能力均增强(均P<0.05);BA原液组细胞增殖能力及迁徙覆盖能力均优于MTA原液组(均P<0.05)。结论MTA和BA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BA要优于MTA。
李玲梅丽琴李骏
关键词:牙髓创伤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