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
-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胆囊结石形成是胃癌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机制复杂,发病率明显升高,部分需要二次手术治疗,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胃癌术后胆囊结石的形成逐渐被研究清楚,但其背后复杂未知的机制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同时,为避免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有学者提出胃癌术中预防性胆囊切除的策略。本文就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 刘杰刘海鹏黄泽平陈康王斌儒杜紫阳陈晓
- 关键词: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形成二次手术
- 脾脏巨大血管淋巴管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背景与目的:脾脏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脾脏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初诊时易误诊,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本文通过回顾1例脾脏巨大血管淋巴管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本病特点进行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2年9月收治的1例脾脏巨大血管淋巴管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为50岁女性,因体检意外发现脾脏占位20 d余入院,全腹增强CT示:脾大,内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部分边缘见弧形高密度影。腹部彩超示:脾脏多发混合回声病灶,较大者约10.2 cm×8.8 cm,形态尚规则,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其内可见血流信号;胆囊息肉样病变(多发)。通过全科讨论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认为有手术指征。遂行腹腔镜辅助下全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脾脏血管淋巴管瘤。结论:脾脏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生长特性的良性肿瘤,误诊率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该疾病最重要的手段,完全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该疾病最有效的方式,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
- 徐伟汪文杰李金洲姚亚龙穆彦熹陈康陈晓
- 关键词:脾肿瘤血管淋巴管瘤病例报告
- 可吸收性止血绫S100在甲状腺手术中止血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4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手术创面采用缝扎和电凝止血,观察组采用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平铺于创面止血。对比两组患者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区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血时间、术区疼痛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1例发生出血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可吸收性止血绫在甲状腺手术中止血效果确切,能有效减少或预防术后出血等相关并发症,为术中止血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 刘海鹏徐伟陈康
- 关键词:甲状腺止血引流量
- SOX方案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转化治疗不可切除胃癌2例被引量:4
- 2022年
- 前言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我国西北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胃癌为主(超过总病例数的90%),其中不可切除胃癌约占10%[1]。不可切除胃癌患者初次确诊时分期较晚、难以根治性切除,总体预后不佳,目前国际胃癌指南推荐以姑息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方式。
- 朱小轩刘海鹏景钦东冯学乾陈康陈晓
- 关键词:SOX
- 肝囊型棘球蚴病15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4月22日至2022年3月5日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腹部影像学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15例肝囊型棘球蚴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9~78岁,中位年龄为51岁。15例患者中,农民12例,自由职业者2例,不明职业者1例。11例患者因腹部胀痛、乏力就诊,1例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3例患者未诉明显不适,为体格检查中发现。8例患者的棘球蚴囊肿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2例为肝左、右叶多发。2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未出现胆瘘、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腹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4~23 d,所有患者均服用阿苯达唑(400 mg/次,每日1次)。结论:肝囊型棘球蚴病以肝右叶多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手术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需规律服用阿苯达唑。
- 穆彦熹姚亚龙李金洲汪文杰陈康董鹏陈晓
- 关键词:疾病特征
- 光子照射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为探讨光子照射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的效果,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普外科行Miles术治疗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会阴部切口予以常规换药,观察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予以光子照射,对比2组患者术后会阴部创面疼痛、渗液、感染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创面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渗液少于对照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予以光子照射,可以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液,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促进创面愈合。
- 陈康黄斌杰郭梁陈晓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MILES术会阴部切口
- 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HER-2的过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共540例。IHC法检测胃腺癌患者中HER-2的表达,以改良Hercep Test评分标准进行HER-2免疫组化结果判读,用卡方检验分析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540例患者平均年龄56.5岁,男女比例3.5:1。HER-2蛋白过表达(IHC3+)共88例,总过表达率为16.3%。胃癌患者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神经血管侵犯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HER-2蛋白总过表达率为16.3%。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有神经血管侵犯相关。
- 黄泽平张文君刘海鹏陈晓陈兆峰苏晓璐陈康曾祥挺李梅董鹏
- 关键词:胃癌HER-2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参数
- 血清CEA及CA19-9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在胃癌高发地区胃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蛋白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胃癌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结果:肿瘤浸润深度(T3+T4)组CEA阳性患者比例高于(T1+T2)组(χ2=9.934,P=0.007),肿瘤高/中分化组CEA阳性患者比例高于低分化组(χ2=4.401,P=0.036),淋巴结转移N2组CA19-9阳性患者比例高于其它组(χ2=9.105,P=0.028);患者术后血清CEA水平为(2.33±1.90)ng/m L,低于术前的(10.01±28.32)ng/m L(Z=-5.468,P=0.000);血清CA19-9阳性组患者生存率低于CA19-9阴性组(χ2=5.017,P=0.017);术前血清CA19-9异常增高是胃癌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86,95%CI:1.095~4.366,P=0.027)。结论:血清CEA和CA19-9水平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以及评估预后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祝占奎黄泽平周亚雄陈康曾祥挺陈晓
- 关键词:胃癌CEACA19-9预后
- 443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PPCs的个体化防治提供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44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根治术PPCs的危险因素。结果443例胃癌根治术PPCs的发生率为18.1%(80/443),其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2.4%(55/443),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为11.7%(52/443),发生PPCs较未发生PPCs住院时间延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424、95%CI:0.241~0.746)、糖尿病史(OR=0.318、95%CI:0.146~0.693)、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85%(OR=0.509、95%CI:0.297~0.874)、术中失血量≥200 mL(OR=0.496、95%CI:0.276~0.797)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OR=4.038、95%CI:1.250~13.049)是胃癌根治术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60岁、糖尿病史、MVV(%)<85%、术中失血量≥200 mL、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胃癌患者,应注意预防PPCs的发生。
- 穆彦熹李金洲陈康梁红英姚亚龙汪文杰陈晓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
- 探寻一家系短期3例胃癌的临床病理及其相关肿瘤特征
- 2022年
- 目的 总结家族聚集性胃癌(FGC)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同一家系兄弟姐妹3人先后患胃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并随访至2022年3月。结果 胃癌在此家系中呈聚集性发病,其中男2例、女1例,发病时平均年龄47岁,3例患者具有共同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符合FGC的诊断,明确诊断后均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现1例患者已故,另外2例患者定期复查。结论 FGC的发病率较低,本文报道的短期内同一家系兄弟姐妹3人先后都患胃癌更为罕见,因此,家族中有超过2人患胃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FGC的发生。
- 穆彦熹汪文杰陈康姚亚龙李金洲魏浩旗刘海鹏黄泽平陈晓
- 关键词:胃癌家族聚集性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