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巍

作品数:83 被引量:38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3篇骨折
  • 19篇脊柱
  • 16篇侧凸
  • 15篇脊柱侧
  • 15篇脊柱侧凸
  • 12篇山羊
  • 11篇微创
  • 8篇手术
  • 8篇矫形
  • 8篇股骨
  • 7篇胸椎
  • 7篇内固定
  • 7篇骨盆
  • 7篇固定术
  • 6篇疗效
  • 5篇动物
  • 5篇术后
  • 5篇螺钉
  • 5篇记忆合金
  • 5篇骨折固定

机构

  • 8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83篇张巍
  • 40篇唐佩福
  • 32篇张立海
  • 21篇张永刚
  • 18篇郑国权
  • 18篇郝明
  • 12篇陈华
  • 12篇张如意
  • 10篇王岩
  • 10篇梁向党
  • 10篇张里程
  • 10篇赵燕鹏
  • 9篇郭义柱
  • 8篇张群
  • 7篇白林
  • 6篇宋迪煜
  • 6篇孟传龙
  • 6篇彭烨
  • 5篇陶笙
  • 5篇李佳

传媒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解放军医学院...
  • 4篇武警医学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部骨折围术期贫血及输血的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髋部骨折围术期贫血十分常见,其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但有关围术期输血尚缺乏广泛认可的指征及科学规范。本文对髋部骨折围术期贫血的原因、治疗及输血指征和规范加以综述。
李佳张巍张立海唐佩福
关键词:髋部骨折贫血隐性失血输血
Tube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Tube通道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3至2018-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29例),其中采用Tube通道微创手术13例(Tube通道组),传统开放手术16例(开放组),根据Tohner-Wrnch标准评定骨折愈合情况和SF-36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不连类型、骨不连时间、随访时间等基础信息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Tube通道组切口[(6.38±1.45)cm]明显小于开放组[(20.56±7.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开放组手术时间[(250.75±53.82)min]和术中出血量[(565.63±239.94)ml]均显著多于Tube通道组手术时间[(116.15±23.29)min]和术中出血量[(105.00±15.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评价均为愈合,优良率均为100%。SF-36生理功能评分和躯体疼痛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be通道微创技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石斌杜海龙罗杨张巍张立海
关键词:股骨干骨不连
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我国骨质疏松患病率在2018年已经高达24%,尽管采取了预防措施,但随着我国社会老化进程的加剧,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髋部骨折的总数将稳步增加^([1-3])。髋部骨折后1年病死率高达25%~30%,且医疗费用昂贵,此问题不容小觑,值得我们深切关注^([4-6])。
张巍唐佩福
关键词:髋部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微创
CT及X线影像学诊断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X线平片诊断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94例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患者的术前X线平片、MCS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二种检查方法对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148例确诊后踝骨折患者中,X线检出47例,诊断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灵敏度为31.76%、特异度为95.65%、漏诊率为68.24%、误诊率为4.35%;MSCT检出124例患者,诊断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灵敏度为83.78%、特异度为100.00%、漏诊率为16.22%、误诊率为0.00%。结论 MSCT诊断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灵敏度显著的优于X线平片。
曹洪海郝明赵燕鹏张巍张立海唐佩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X线胫骨螺旋形骨折后踝骨折
一种可调牵引重量骨科牵引架的设计
2024年
牵引术是骨折患者常用的临时固定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疼痛,促进骨折复位并减少骨骼畸形的发生。骨折牵引护理实践中,护士需持续监测牵引系统,以确保牵引有效,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目前医院普遍采用传统的配重滑轮牵引,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缺陷,如组装困难、引力不恒定、调节不方便等,影响患者舒适度及治疗有效性。为此,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可调牵引重量的骨科牵引架,以提高牵引质量和效果。现介绍如下。
胡梦梦张巍李猛李建涛
关键词:骨折牵引骨折复位护理实践骨骼畸形牵引术牵引系统
护理干预对综合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骨科行骨折手术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仅给予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3d的满意...
陈华齐红哲唐佩福梁向党郭义柱张立海张群张巍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术后疼痛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21年
随着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式不断进步,但是术后内固定失效一直无法避免。对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尚存在争议。目前认为患者高龄、女性和重度骨质疏松使髋部易发生不稳定型骨折,内侧失支撑、股骨颈基底骨折、逆转子间骨折、外侧壁骨折等不稳定型骨折术后内固定位置维持困难,非解剖复位、不合理进钉点、头钉位置不佳,对不稳定型骨折选择髓外固定,以及手术等待时间长、下地负重晚、感染等都可能增加失效风险。因此明确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初次手术的成功率,仍是目前治疗的关键。本文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聂少波张伟张里程张巍唐佩福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锁骨中段复杂骨折重建钢板锁定与非锁定的选择-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复杂骨折采用重建钢板时,锁定与非锁定固定模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闭合性锁骨中段复杂骨折(AO/OTA-B3型、C型)的临床病例,均使用同一种重建钢板固定.锁定模式固定组64例,非锁定模式...
赵燕鹏唐佩福张立海梁向党陈华张巍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北京地区26家医疗机构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液学指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液学指标的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6家医疗机构新生儿科及儿科新生儿病房住院的875例晚期早产儿,分析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结果:白细胞计数平均为12.27±4.81×10...
刘瑶刘捷曾超美杨立张欣韩彤妍刘慧闫菊李瑛付晓辉赵辉宋志芳李月萍梅亚波徐小静米荣秦选光刘玉环齐宇洁曾慧慧张巍崔红王长燕王丹华龙卉郭果陈旭琳杨召意孙芳李正红
关键词:晚期早产儿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
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型和型远端融合椎的选择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回顾采用椎弓根钩和螺钉CD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Ⅲ型和Ⅳ型患者,分析选择性缩短融合节段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3月~2003年1月,治疗5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单胸弯患者,男17例,女41例,年龄12~18岁,平均14岁。其中KingⅢ型40例,KingⅣ型18例。胸弯Cobb角平均64°(50~83°),柔韧性62%;腰弯Cobb角平均37°(16~48°),柔韧性105%。腰弯腰骶角平均为17°(10~22°)。所有患者C7重力垂线均不同程度地偏离骶骨中线。采用椎弓根钩和螺钉CD技术矫形治疗,以中立椎为基础选择远端融合椎,所有远端融合节段均未超过中立椎。术后随访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年8个月~3年2个月,平均2.4年,均未出现明显的躯干侧方移位和双肩不平衡。术后Cobb角平均丢失3.1°(-1~5°);最后随访时,胸弯矫正率68%;除2例C7重力垂线偏离骶骨中线1~2cm外,其余均通过骶骨中线;腰弯腰骶角减少至平均8°(2~13°),矫正率为53%;48例远端融合椎为非稳定椎者术后成为稳定椎。与Harrington远端融合椎选择原则相比,患者远端融合椎平均节省1.4个节段(1~2个节段)。结论采用三维节段性器械内固定系统治疗特发性单胸弯时,以中立椎为基础选择远端融合椎,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张永刚王岩张雪松王征王冉东张巍侯克东王晋东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