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逯亚峰

作品数:20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陡边坡
  • 2篇蓄水
  • 2篇杂草
  • 2篇三峡库区
  • 2篇生态
  • 2篇泥沙
  • 2篇坡面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未来气候
  • 2篇污染
  • 2篇库区
  • 2篇红线
  • 2篇干热
  • 2篇干热河谷
  • 2篇干热河谷区
  • 2篇高陡边坡
  • 2篇边坡
  • 2篇草种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四川省生态环...

作者

  • 20篇逯亚峰
  • 14篇王玉宽
  • 14篇徐佩
  • 12篇严坤
  • 12篇刘勤
  • 9篇李明
  • 2篇邹强
  • 2篇傅斌
  • 2篇李景吉
  • 2篇李勇
  • 2篇刘延国
  • 1篇王爱华
  • 1篇陈颖锋
  • 1篇李亮
  • 1篇彭培好
  • 1篇刘媛
  • 1篇刘艳青
  • 1篇黄智华
  • 1篇马晓燕
  • 1篇刘菊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生态水文分区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生态水文分区是流域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水文分区研究的典型区域之一。基于生态-水文互馈机制,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典型流域大渡河为例,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生态水文分区评价体系,综合反映地形急变流域水文-土壤-气候-生态系统全链条,量化流域生态水文指数,由SWAT模型提取的小流域尺度,刻画区域生态水文分区格局;通过生态水文分区与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叠置分析,为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布局及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生态水文指数值及384个小流域,共划定少水生态区、平水生态区及丰水生态区3种类型区,划定结果与土地利用格局、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有较好的契合度。
刘延国邹强逯亚峰李景吉肖鹏飞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青藏高原东缘
西南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优化-基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被引量:10
2021年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及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方法。以生态系统敏感性及服务功能为核心的红线划定指标体系,未能准确反映山地复杂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得生态红线划定缺乏地质-地理过程的支撑。以地质环境与地理环境互馈为基础,构建西南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以我国典型山区四川省为研究区,通过将脆弱性格局与基本方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叠置分析,提出了基于“生态地质环境共同体”理念的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优化方法。结果表明:生态保护红线与脆弱性评估格局基本一致,面积有差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充分刻画生态系统保护格局,脆弱性格局更好反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状况,山区地质与地理过程是塑造生态红线分布格局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视角的2种优化方案,集中、全面反映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但应合理预留人类聚居空间及生产空间。
刘延国李景吉逯亚峰邹强王勇周吾珍罗正宇李怡飞
关键词: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
三峡库区柑橘园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被引量:7
2020年
为明确三峡库区柑橘(Citrus reticulata)园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状况,采用五点法对该地区51个柑橘园255个杂草样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柑橘园杂草有185种,隶属53科146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蓼科、伞形科、苋科为优势科;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十字马唐(Digitaria cruciata)、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及鬼针草(Bidens biternata)等15种杂草优势种为该地区主要防治目标。同时,发现该地区柑橘园杂草群落有向顶级演替趋势。因此,关于柑橘园杂草防治应以缓解或抑制优势种种群向顶级演替为主要目标,并利用种间关系进行区域性防治。本研究可为三峡库区柑橘园杂草的综合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闫洋洋王玉宽徐佩严坤严坤逯亚峰刘勤王晓艺逯亚峰李俊霖李明
关键词:三峡库区柑橘园杂草杂草种类优势种
极端降雨事件下三峡库区中部多尺度嵌套小流域径流泥沙特征分析
2024年
为研究三峡库区中部泥沙来源及类型分布,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万州典型区水土保持监测站多尺度嵌套小流域2003—2022年降雨极值与泥沙特征数据,利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深入分析了库区流域内输沙量趋势变化及其与降雨极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中部典型区小流域降雨天数和中雨、大雨以及暴雨天数有明显增加趋势;(2)支沟向出口汇聚过程中,部分推移质泥沙沉积,但在极端降雨时,沉积泥沙再次启动汇入下游,且极端降雨事件下流域坡面泥沙主要以悬移质形式流失;(3)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嵌套小流域内各支沟和集水区的侵蚀模数存在显著差异,最大侵蚀模数与最小侵蚀模数之间的比值高达10.71。同时,小流域及其嵌套支沟的年侵蚀模数呈现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并在极端降水事件频繁发生的2020年达到最大值。(4)虽然三峡库区中部典型区小流域降雨整体上有降低趋势,但极端性的降雨频发仍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因此,针对频发的极端性降雨侵蚀特征及其小流域内泥沙迁移规律,加强小流域推移质与悬移质源头生态风险排除与治理,稳固河道沉积泥沙将有效降低小流域把口站泥沙的输出。
闫洋洋黄智华严坤王玉宽王玉宽
关键词:悬移质推移质
一种空心莲子草粉碎装置
本发明涉及空心莲子草粉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心莲子草粉碎装置,包括底板和粉碎机构,所述底板上从左至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和第三安装架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从动辊和主动辊,所述第三安...
闫洋洋王玉宽徐佩严坤刘勤逯亚峰李明
一种植物根系力学测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根系力学测定装置,包括种植箱,种植箱内置有若干胶囊球,各胶囊球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土壤,胶囊球包括外囊和内囊,内囊上连接有安装筒,安装筒顶部设有封膜,封膜上连接有触头,安装筒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
闫洋洋王玉宽徐佩严坤刘勤逯亚峰李明
一种干热河谷脆弱生态区坡面陡坎梯坎植被恢复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热河谷脆弱生态区坡面陡坎梯坎植被恢复方法,步骤一:在自然坡面上设置多组拦水、植生培养层,每组培养层包括两个培养基质层;步骤二:于每组培养层的培养基质层之间的区域设置截流管用于拦截...
闫洋洋王玉宽徐佩严坤刘勤逯亚峰李明
一种山区降低入塘泥沙及污染物的农业配置模式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降低入塘泥沙及污染物的农业配置模式,包括前进水流道、前置沉砂池和后置沉砂池,前置沉砂池的进水口与进水流道相连通,前置沉砂池与后置沉砂池之间设有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第二处...
严坤刘勤王玉宽徐佩傅斌李勇逯亚峰李明闫洋洋刘慧平马晓燕邓鸿杨何洪任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下四川省物种的分布规律及迁移特征被引量:7
2016年
四川省气候复杂、生态系统多样,研究气候变化下该区域物种的分布及迁移规律,可以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中等排放情景rcp4.5气候变化条件下,选择128个物种作为气候敏感代表种,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预测未来50 a和100 a四川省物种数量及分布变化,分析了物种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下,四川省大部分区域物种多样性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川西高原物种数量增加明显;物种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将发生改变,其中58%物种表现为增加趋势,42%呈减少趋势;不同物种栖息地变化程度有所差异,大部分物种将向高纬度、高海拔移动,所占比例分别为54%和60%;在海拔1 200~1 800 m和3 300~4 500 m区间物种多样性变动较剧烈,应该优先关注和保护。
刘勤王玉宽彭培好逯亚峰陈颖锋王跚
关键词:气候变化物种栖息地
基于冗余分析的成都市府河缓冲带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
2024年
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型城市河流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组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方式仍不清晰。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府河及其支流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7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COD_(Mn)、NH_(4)^(+)-N和TP 3个水质指标开展连续监测。同时,还获得了相同时段内的降水数据和基于高分卫星(GF-1)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以及冗余分析方法,探讨河岸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组成对府河及支流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河段从上游到下游的COD_(Mn)、NH_(4)^(+)-N和TP浓度均呈增加趋势,这3类污染物在上游第一个监测断面浓度依次为1.73、0.26、0.06 mg/L,到下游最后一个监测断面浓度为2.59、0.97、0.15 mg/L。相对于干流,府河支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从时间上看,6—9月水体中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基于冗余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河段2 000 m缓冲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最明显,校正后的解释度达57%,表明河段内污染物质主要源于此区域。该范围内,建设用地与其他生产用地可能是COD_(Mn)与NH_(4)^(+)-N的主要源区,农业用地是TP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对于COD_(Mn)与NH_(4)^(+)-N具有一定的吸收分解作用。但是,研究区生态用地以园林绿化用地为主,需要施用磷肥,可能成为水体TP的重要贡献源。因此,合理规划河流2 000 m缓冲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比例,控制园林绿化用地的施肥用量,是保障成都市城市河流水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
徐佩冯婷李亮逯亚峰许利
关键词:城市河流污染源水环境城市绿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