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佳

作品数:21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宫颈
  • 8篇子宫
  • 7篇宫颈癌
  • 6篇子宫内膜
  • 6篇内膜
  • 6篇宫内
  • 6篇宫内膜
  • 5篇肿瘤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淋巴
  • 4篇内膜癌
  • 4篇宫内膜癌
  • 3篇上皮
  • 3篇细胞
  • 3篇宫颈癌患者
  • 3篇癌患者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炎症
  • 2篇上皮内

机构

  • 20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20篇刘佳
  • 9篇严金金
  • 7篇熊树华
  • 2篇肖仲清
  • 2篇廖红
  • 1篇王小中
  • 1篇刘晖
  • 1篇王燕
  • 1篇曾辛
  • 1篇张龙
  • 1篇高国栋

传媒

  • 5篇江西医药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4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包头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药品评价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金标记银染增强法快速检测淋病奈瑟球菌
2024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在微孔板上快速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纳米金标记银染增强法。方法以淋病奈瑟球菌的16S rRNA基因为靶基因,分别与纳米金巯基探针、生物素探针杂交,形成三明治杂交结构,然后借链酶亲和素将靶基因锚定在微孔内,通过纳米金催化的银染放大效应产生高灵敏的识别信号,在酶标仪上检测其吸光度值。将该方法与培养法、PCR法同时对105份疑似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对比。结果纳米金标记银染增强法最低检测限为1 pmol/L,105份标本淋病奈瑟球菌的检测率与PCR法一致,均为36.19%(38/105),培养法的检出率为33.33%(35/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纳米金标记银染增强方法,可快速检测临床疑似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等优点。
曾俊萍邱德稳刘佳
关键词:淋病奈瑟球菌纳米金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及与HPV-DNA的关系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及与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经病理活检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的患者509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21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209例及CSCC组83例。同时选取未发生宫颈病变的健康育龄女性27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的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包括加德纳菌、滴虫、孢子、乳酸杆菌、pH值、白细胞酯酶(LE)、唾液酸苷酶(SNA)],计算Nugent评分,检测HPV-DNA载量。从所有研究对象中随机选取261例,根据HPV-DNA检测结果分为HPV阴性组(100例)、HPV阳性组(161例),分析2组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的情况。结果4组加德纳菌、滴虫、乳酸杆菌检出率,阴道pH值≥4.6的受试者比例,以及LE、S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孢子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HSIL组加德纳菌检出率高于LSIL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滴虫检出率高于HSIL组及LSIL组;CSCC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低于HSIL组、LSIL组及对照组,HSIL组低于对照组;CSCC组阴道pH值≥4.6的受试者比例高于HSIL组、LSIL组及对照组,HSIL组高于LSIL组及对照组;LSIL组LE阳性率低于CSCC组、HSIL组及对照组;HSIL组SNA阳性率高于LSIL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Nugent评分≥7分(细菌性阴道炎)、阴道pH值≥4.6的受试者比例,LE阳性率、SNA阳性率均高于HPV阴性组,乳酸杆菌检出率则低于HPV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孢子和滴虫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变化可能是导致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也可能是HPV持续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潜在因素。
林蓉蓉刘佳邱德稳曾俊萍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癌合并罕见巨大淋巴结转移1例分析
2016年
1病例资料 患者,38岁。因卵巢囊肿术后5个月,妇检发现盆腔包块4d于2013年7月18日入院。于2013年7月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少许流血,7月14日当地B超,提示"盆腔包块",于2013年7月17日来我院就诊,彩超示"子宫正常大小,子宫左侧见76×54×51mm的实质性回声,回声不均匀,提示:左宫旁实性包块"。2004年因"左输卵管妊娠"在外地行腹式左输卵管切除+右输卵管结扎。
刘晖熊树华刘佳
关键词:宫颈肿瘤淋巴
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对子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究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对子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颈癌患者100例,按护理方案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子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子宫颈癌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sepression scale,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scale,H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宫颈癌治疗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cervix,FACTCx)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护理用于人文关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提升其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同时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王燕范燕燕刘佳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子宫颈癌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
2016-2019年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药敏分析,为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该院103254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254例标本中共检出支原体阳性标本50970例,感染率为49.36%,其中解脲脲原体(Uu)感染41478例(40.17%),人型支原体(Mh)感染970例(0.94%),Uu+Mh混合感染8522例(8.25%);Uu感染率明显高于Mh和Uu+Mh,连续4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Mh感染率呈下降趋势,Uu+Mh混合感染率相对稳定。女性Uu、Mh、Uu+Mh感染率分别为45.46%、1.08%、9.20%,明显高于男性的28.81%、0.64%、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年龄段人群支原体感染率(51.32%)最高。Uu、Mh和Uu+Mh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及交沙霉素敏感性较高,耐药率较低;Uu、Mh和Uu+Mh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均较低,耐药率较高;Uu对除交沙霉素外的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敏感性较高,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而Mh和Uu+Mh对该类药物耐药率均较高;Uu、Mh和Uu+Mh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连续4年逐年小幅下降。结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及交沙霉素可首选用于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南昌地区Uu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对该地区支原体感染的实时监控,加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曾俊萍刘佳曾辛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耐药性
麦冬皂苷B调节Notch/Snail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麦冬皂苷B(OPB)调节神经源性基因同源蛋白Notch/锌指转录因子Snail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OPB干预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存活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SiHa细胞共分为6组,即SiHa组(对照)、L-OPB组(5μmol/L OPB)、M-OPB组(10μmol/L OPB)、H-OPB组(20μmol/L OPB)、Jagged 1组(H-OPB+Notch1信号激活剂Jagged 1)、DAPT组(H-OPB+Notch信号抑制剂DAPT)。分组处理24 h,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划痕实验分析迁移,Transwell实验分析侵袭,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免疫印迹检测EMT和Notch/Snail通路蛋白表达。通过宫颈癌小鼠模型比较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和OPB组(OPB灌胃)肿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中Notch和Snail的表达。结果:与SiHa组相比,L-OPB组、M-OPB组和H-OPB组细胞活力、克隆数、迁移距离百分比、侵袭数依次减少,凋亡率依次增加;与H-OPB组相比,Jagged 1组细胞活力、克隆数、迁移距离百分比、侵袭数增加,凋亡率减少;DAPT组细胞活力、克隆数、迁移距离百分比、侵袭数减少,凋亡率增加。与SiHa组相比,L-OPB组、M-OPB组和H-OPB组细胞E-cadherin表达依次增加,vimentin、Notch、claudin-1、Snail、N-cadherin表达依次减少;与H-OPB组相比,Jagged 1组细胞vimentin、Notch、claudin-1、Snail、N-cadherin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减少;DAPT组细胞E-cadherin表达增加,vimentin、Notch、claudin-1、Snail、N-cadherin表达减少。与对照组小鼠相比,OPB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及Notch、Snail阳性表达率减少。结论:OPB可能抑制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和EMT,机制可能与Notch/Snail通路失活有关。
刘佳严金金纪贤芬
关键词:NOTCHSNAIL宫颈癌
子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炎(RP)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至少随访3个月,观察RP发生率,比较RP与非R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R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RP发生率为50.83%(61/120),其中急性RP发生率为36.67%(44/120),慢性RP发生率为14.17%(17/120);1、2、3、4级RP发生比例分别为78.69%(48/61)、13.11%(8/61)、6.56%(4/61)、1.64%(1/61)。不同年龄、直肠平均受照射剂量、直肠V30、直肠V40、直肠V50中R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1.249,95%CI(1.022,1.615),P<0.05]、直肠平均受照射剂量≥40 Gy[OR=1.358,95%CI(1.097,1.704),P<0.05]、直肠V40≥40%[OR=1.375,95%CI(1.119,1.762),P<0.05]是子宫颈癌患者发生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颈癌患者中RP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急性RP;高龄、直肠受照射剂量大、直肠受40 Gy剂量照射体积大是子宫颈癌患者发生RP的危险因素。
严金金刘佳
关键词:子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
子宫内膜癌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60例在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时纳入同期在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60例和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6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所有患者子宫内膜中的MCP-1蛋白表达和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癌中MCP-1蛋白表达与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MC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67%(7/60)、78.33%(47/60)和13.33%(8/6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CD68标识巨噬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60)、81.67%(49/60)和18.33%(11/60),三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与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CP-1蛋白与CD68标识巨噬细胞浸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13,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与MCP-1及巨噬细胞的异常表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浸润的MCP-1和巨噬细胞能够促进肿瘤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成,加速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廖红熊树华肖仲清刘佳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新生儿炎症指标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新生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NEU)、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差异性,为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264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原菌种类分为革兰阴性菌(G-菌)组196例、革兰阳性菌(G+菌)组50例和真菌组18例;另随机选取同期184例血培养阴性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根据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分为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黏质沙雷菌组、肠球菌组、无乳链球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分别比较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新生儿各项炎症指标的差异性,并且评价各项炎症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264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中感染G-菌196株(74.24%),感染G+菌50株(18.94%),感染真菌18株(6.82%)。G+菌组WBC均明显高于G-菌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G-菌组NE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真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组PLT低于G-菌组,G-菌组又低于G+菌组,G+菌组又低于对照组,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G+菌组、真菌组CRP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G+菌组、真菌组PCT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PCT水平高于G+菌组,G+菌组又高于真菌组,真菌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主要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新生儿WBC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乳链球菌组NEU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肠球菌组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组、黏质沙雷菌组PLT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菌组、肠球菌组和无乳链球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乳链球菌组CRP�
林蓉蓉邱德稳刘佳高国栋
关键词:病原菌血流感染新生儿炎症指标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管形成与临床进展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LYVE-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AMs和LYVE-1蛋白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和正常子宫内膜20例作为对照组。CD68、CD163、LYVE-1分别标记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采用免疫组化的技术分别检测三个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以上指标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⑴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CD68阳性巨噬细胞、CD163阳性巨噬细胞表达显著高于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⑵LYVE-1蛋白在三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且与FIGO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⑶LYVE-1蛋白与CD68阳性巨噬细胞、CDl63阳性巨噬细胞表达呈正相关(P=0.035,P=0.007)。结论 TAMs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升高,且与肿瘤的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TAMs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淋巴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廖红熊树华肖仲清张龙刘佳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淋巴管CD68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