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莉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艺术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期间情绪、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因有很强的人际间传染性及人群普遍易感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明确要求所有确诊及疑似患者病例需在具备有效隔离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1]。COVID-19隔离患者因环境变化及生活条件改变等,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易怒、失眠、创伤后压力症状等心理反应[2-3]严重影响其早期康复。
- 刘一苇伍玉丹王陈军张莉莉谢戍圆
- 关键词:艺术治疗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 心血管内科中成药临床应用特征及管理对策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总结医院心血管内科中成药临床应用特征及其存在问题,进而给出管理对策。方法:随机从医院2020年使用中成药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选择200例纳入研究,总结心血管内科中成药用药特点、用药合理性、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医院心血管内科中成药使用率较高的包括复方丹参滴丸、心可舒片、稳心颗粒、银杏叶软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百乐眠胶囊等,中成药均为口服药物。200例患者在中成药使用中184例用药合理,16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包括不符合"辨证论治"、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200例患者中成药使用期间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占到2.00%。结论:心血管内科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存在小比例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需要重视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全面加强管理,提高心血管内科中成药使用安全性与合理性。
- 张莉莉王粮萍厉贤敏
-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中成药管理对策
- 巴士球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巴士球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巴士球训练。两组患儿均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平衡能力、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平衡能力、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巴士球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平衡能力及独立活动能力,恢复患儿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功能。
- 钟沈菁张莉莉包家明
- 关键词: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 延续护理模式对神经源性膀胱早期行间歇导尿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 探讨 APN 延续护理模式对神经源性膀胱早期行间歇导尿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脊髓损伤出院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模式,出院后2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情况. 结果 出院2个月后,干预组平均残余尿量为(95. 83 ± 95. 74)ml,对照组为(153.33 ±101.1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0,P<0.01);干预组患者尿路感染率为10. 42%,对照组为29. 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 315,P<0. 05). 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早期行间歇导尿患者,对指导患者正确开展膀胱管理,改善膀胱功能,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有积极意义。
- 李霞刘一苇张莉莉蔡晓调
-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延续护理
- 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现象学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调查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情况,以期为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房的12名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患儿确诊脑瘫时主要照顾者的感受、照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采取了哪些应对方式等。采用Colaizzi 7步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主要体现在自我成长(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学会面对并接受现实;情绪调节能力增强)、对未来生活的正面展望(珍惜当下且重新规划生活;以积极的角度看待事物;增强信念,重拾希望)、人际关系改善(夫妻关系更亲密;家庭成员关系更和谐;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来自同伴的支持和理解)和多元化社会支持(社会公益项目提供众筹平台;政府补助)4个方面。结论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主要表现为自我成长、生活态度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社会支持4个方面,医护人员可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干预,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以增强其疾病获益感。
- 厉学敏李霞王陈军张莉莉叶瑶瑶
- 关键词:脑性瘫痪主要照顾者
- 术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术前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7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将患者分为A组(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B组(抗凝治疗)和C组(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将患者分为<2 h组、3~10 h组和≥11 h组;并根据药物剂量、INR水平等进一步细分亚组,分析各组出血事件的概率。结果术前不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χ^(2)=3.086,P=0.214)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χ^(2)=4.176,P=0.124)与患者术后出血事件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不同剂量(χ^(2)=2.999,P=0.223)和华法林INR不同水平(χ^(2)=2.843,P=0.092)的患者出血事件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双抗血小板药物患者比单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概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2,P=0.002)。结论术前使用不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和术后压迫制动时间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出血事件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术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和适当缩短压迫制动时间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发生概率。
- 方建梅郑铱焓丁恒陈丽微张莉莉张万里
-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出血事件
- 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对桡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对桡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行桡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试验组各25例。常规组运用常规疗法,试验组运用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酶同功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为76.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瘀斑、肿胀、疼痛消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cTnI、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Vwf、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试验组Vwf、ET-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NO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常规组为20.0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贴敷联合常规疗法对行桡动脉造影术有积极作用,能加快其局部瘀斑、肿胀、疼痛消退时间,减少炎症损伤,提高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陈丽微方建梅张莉莉
- 关键词:血清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