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癫痫
  • 3篇护理
  • 2篇动脉
  • 2篇预后
  • 2篇髓鞘
  • 2篇综合征
  • 2篇卒中
  • 2篇卒中患者
  • 2篇癫痫患者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狼疮
  • 2篇基因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带状疱疹

机构

  • 19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张丽丽
  • 6篇冯勋刚
  • 5篇王玉忠
  • 3篇吴昭英
  • 3篇毛玉景
  • 3篇宋芹
  • 3篇王艳玲
  • 3篇郭向华
  • 3篇申雪花
  • 3篇邵莉
  • 3篇李健
  • 2篇郝延磊
  • 2篇杨君
  • 2篇胡铭
  • 1篇孔庆霞
  • 1篇刘宁
  • 1篇王婷
  • 1篇何燕
  • 1篇张俊湖
  • 1篇程盼盼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健康之路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型人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分布特点,探讨D型人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选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测量,确定是否为易损性斑块,应用D型人格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D型人格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比例为52.8%(66/1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型人格、D型人格中的社交抑制维度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D型人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型人格的筛查,实施早期干预。
何燕王婷韩秋荣吴昭英张丽丽陈维慧王雪梅
关键词:脑卒中D型人格易损斑块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时间、头痛次数、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另外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张丽丽
关键词:护理干预偏头痛护理效果
品管圈对降低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伪差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质量改进方法降低成人视频脑电图伪差的发生次数。方法组织QCC活动小组,分析成人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伪差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QCC实施前后成人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伪差发生次数和品管圈成员的各项能力。结果实施QCC后成人视频脑电图在50Hz交流电干扰、心电伪差、体动伪差、基线不稳及操作伪差的发生率低于QCC前(P<0.05)。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责任与荣誉感、沟通交流技巧、团队凝聚力等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运用QCC能明显降低成人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伪差发生次数,提高护士的各项能力,具有确切的临床可行性。
乔保俊徐冉冉张亮颜辉张丽丽孙晓宇
关键词:品管圈视频脑电图癫痫伪差
基于微信追踪结合家庭-医院一体化护理在成年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癫痫病人中的应用及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4年
探讨成年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癫痫患者采用基于微信追踪结合家庭-医院一体化护理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共计88例成年GTCS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干预组(微信追踪结合家庭-医院一体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4例。比较两组癫痫控制效果、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统计癫痫总控制率,干预组(93.18%)较对照组(77.27%)更高(P<0.05);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上,两组干预后下降(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上,两组干预后升高(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结论 成年GTCS癫痫患者给予基于微信追踪结合家庭-医院一体化护理,能够增强癫痫控制效果,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王艳玲张丽丽申雪花周忠辉
关键词:睡眠质量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中枢和周围神经联合脱髓鞘疾病1例
2023年
中枢和周围神经联合脱髓鞘疾病(CCPD)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确诊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后发病、血清抗神经束蛋白155 IgG4抗体阳性的CCPD患者,其对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本文总结该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VZV感染后CCPD的认识。
张丽丽胡梦含王敏冯勋刚王玉忠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总结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患者CSF蛋白细胞分离现象(AD-CSF)的特点,分析GBS患者CSF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性和预后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206例GBS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前驱感染和电生理分类)、CSF细胞数和蛋白水平、高峰期及12个月后残疾评分(GDS),比较发病后≤7d、8~14d、15~21d、≥22d患者AD-CSF的阳性率。利用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相关分析电生理正常组、脱髓鞘型组、轴索型组、不能分型组患者CSF蛋白水平与高峰期及12个月后GDS的关系。结果患者发病第3周时腰穿的AD-CSF阳性率最高(85.7%),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电生理正常组CSF蛋白水平与高峰期GDS呈正相关(r=0.707,P=0.003),与12个月后GDS无相关性;脱髓鞘型组CSF蛋白水平与高峰期及12个月后GDS均呈正相关(r=0.495,P=0.019;r=0.770,P<0.001)。回归分析表明,CSF蛋白水平是脱髓鞘型GBS患者高峰期GDS以及12个月后更高GDS的预测因子。结论GBS患者AD-CSF的阳性率与腰穿的时间密切相关;CSF蛋白水平可作为脱髓鞘型GBS高峰期疾病更重以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王胜会张丽丽乔保俊李会会王玉忠郝延磊
关键词:GUILLAIN-BARRÉ综合征疾病严重性
白塞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与其临床特征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检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BD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BD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中心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亚群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IL-17、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患者总T淋巴亚群、CD8+T及Th1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75(54.23,80.32)]比[72.10(62.23,86.45)],[23.44(12.89,33.76)]比[31.46(20.13,45.26)],[10.67(8.23,12.35)]比[17.96(10.26,25.39)],Z=-3.13、-4.54、-3.97,P值均<0.05},而Th、Th17及Treg细胞表达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D患者IL-17、IL-6、TNF-α、IL-4、IFN-γ血清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2、-5.01、-8.18、-8.70、-3.48、-8.30,P值均<0.05)。与无相关表现患者相比,有关节炎表现的BD患者和活动性BD患者IL-6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mL:[3.23(2.98,5.35)]比[10.51(6.72,23.21)],[6.32(4.79,8.93)]比[9.68(6.97,18.73)],Z=5.47、8.76,P值均<0.05}。与无相关临床表现患者相比有关节炎表现、眼部表现、消化道表现和活动性BD患者TNF-α水平显著升高,同时有消化系统病变的BD患者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mL:[7.74(6.89,10.19)]比[39.84(30.37,50.61)],[6.12(5.36,9.89)]比[31.35(15.71,30.46)],[6.49(4.78,10.21)]比[19.89(14.36,36.21)],[5.89(4.61,8.96)]比[27.91(15.32,37.81)],[6.89(5.43,14.86)]比[26.79(15.41,31.56)],Z=7.70、6.84、6.94、9.47、5.70,
毛玉景焦占峰程盼盼宋芹郭向华李健张丽丽蒋雨平邵莉闵亚楠
关键词:白塞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健身活动与社会交往和用脑习惯对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健身活动、社会交往和用脑习惯对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首次发病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6例为调查对象。患者发病后3个月,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身活动参与情况(剧烈健身活动、中等强度健身活动、轻度休闲健身活动)、社会交往情况(与子女、朋友交流次数)和用脑习惯(阅读、下棋)]、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病变部位[脑卒中位置(左/右、前/后)、脑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916份,回收有效问卷764份,有效回收率为83.4%。764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抑郁症状70例(9.2%),无抑郁症状694例(90.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451,95%CI(0.253,0.80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76,95%CI(0.103,0.301)]、脑卒中位置(前/后)[OR=2.359,95%CI(1.510,3.562)]、NIHSS评分[OR=1.817,95%CI(1.166,3.358)]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休闲健身活动[OR=0.503,95%CI(0.277,0.915)]、与朋友交流次数[OR=0.189,95%CI(0.110,0.326)]、脑卒中位置(前/后)[OR=2.487,95%CI(1.497,4.134)]、NIHSS评分[OR=1.901,95%CI(1.154,3.130)]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参加轻度休闲健身活动、多与朋友交流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而脑卒中位置位于前部及NIHSS评分≥5分是老年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用脑习惯与老年首发缺血�
高昶高然张丽丽刘宁
关键词:卒中抑郁
成人苯丙酮尿症被引量:1
2023年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氨基酸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由于基因突变使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四氢生物喋呤酶缺乏引起,多见于儿童患者,苯丙氨酸在血液中浓度增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智力发育落后,新生儿筛查可早期诊断,低苯丙氨酸饮食有效。成人PKU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被忽视,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核磁共振及基因检测等的发展,神经内科医生对PKU的的认识不断提高,本文复习文献就目前PKU尤其成人PKU的有关问题做一综述。
杨君吴昭英张丽丽王玉忠冯勋刚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成年人质谱磁共振成像基因
FOS基因甲基化与妊娠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关联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FOS基因甲基化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关联性。方法: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收集120例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值将研究对象分为OP组(15例)和无OP组(105例)。检测两组FOS基因甲基化情况,测量血钙(Ca)、磷(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骨钙素(OC)和骨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分析FOS基因甲基化与OP的相关性。结果:OP组FOS甲基化频率为66.67%(10/15),显著高于无OP组的28.57%(30/105)(χ^(2)=8.57,P=0.003)。与无OP组相比,OP组AKP、OC水平显著降低(AKP:19.05±3.65比12.98±3.09,t=6.13,P<0.001)(OC:12.76±1.74比9.12±1.49,t=7.70,P<0.001),两组间Ca、P、β-CTX、PI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患者中,与FOS甲基化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骨密度、AKP、OC水平显著降低(骨密度:0.38±0.05比0.31±0.06,t=2.24,P=0.043)(AKP:16.20±1.68比11.47±2.34,t=4.00,P=0.001)(OC:10.27±1.55比8.58±1.14,t=2.41,P=0.032)。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OS甲基化是GDM孕妇患OP的风险性因素(OR=1.17,95%CI=0.04~4.26,P=0.027),骨密度(OR=0.71,95%CI=0.42~2.10,P=0.012)、AKP(OR=0.53,95%CI=0.24~1.90,P=0.008)、OC(OR=0.90,95%CI=0.17~5.18,P=0.021)则是GDM患者患O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FOS基因甲基化与GDM孕妇患OP具有显著关联,可增加GDM孕妇患OP的风险。
张丽丽舒华张兰兰张帅王甜甜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