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凤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中血清VEGF CEA CA19-9和SF水平变化的价值分析
- 目的:分析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中血清VEGF、CEA、CA19-9以及SF变化的价值.
方法:把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3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稳定组以及进展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
- 谭亚琴张文慧华云旗张新毅赵翠云赵美丽赵力张巧凤翟玉萍
- 关键词:胃癌糖类抗原19-9铁蛋白
- 腹腔热循环联合顺铂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腹腔内热循环联合顺铂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不良反应、生存质量。方法 56例病理诊断明确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经超声定位置管。治疗组选用直径20-22mm套管针左右侧下腹部或...
- 毋永娟云文秀杨燕霞赵翠云张巧凤
- 关键词:恶性腹水腹腔热灌注
- 文献传递
- 曲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及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方案治疗Her-2阳性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2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2mg/kg周疗(首剂量4mg/kg),吉西他滨800~1 000mg/m^2 d1.8+卡培他滨850~1 000mg/m^2 bid d1~14,3周重复,每两周期评效,获得疾病控制的患者继续完成6周期化疗。结果 22例患者的有效率(CR+PR)为31.8%,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3.6%。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疹、心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粒细胞减少发生率63.6%,但多数为1~2级,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为13.6%(3/22),经G-CSF对症治疗后好转;其次血红蛋白减少和恶心、呕吐,一般胃肠道反应1~2度发生率为45.5%,对症止吐治疗后均好转;手足综合征3例;5例转氨酶升略高于正常,处理停药后均可自行好转,1~2级心脏毒性为13.6%。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方案治疗Her-2阳性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低、可耐受,对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药物无效的患者仍为有效的解救方案,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 袁晓荣王亚兰杨雪洁李利清张巧凤
- 关键词:卡培他滨HER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 经PICC与外周静脉输注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反应观察及护理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致局部神经毒性的程度,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100例拟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患者经PICC输注奥沙利铂,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奥沙利铂,比较2组局部神经毒性反应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局部神经毒性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发生(P<0.05)。结论经PICC输注奥沙利铂可减轻神经毒性反应,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 赵翠云张巧凤刘凡平
- 关键词:外周静脉奥沙利铂神经毒性针对性护理
- 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9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3周重复,所有病例接受2周期以上的化疗,并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29例患者的有效率为27.6%,疾病控制率为58.6%。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疹及手足综合征,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高效、低毒、可耐受,对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药物无效的患者仍然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研究。
- 袁晓荣孟令茹于焕欣李利清曹坤张巧凤
- 关键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培美曲塞卡培他滨
- PICC置管理想置入深度与患者身高及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横L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长度的数值,就是置入的长度,置管成功后予以胸片定位。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组PICC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置管的测量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技术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增加数值即为置入长度,提高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理想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 赵翠云张巧凤刘凡平
- 关键词:PICC置管身高
- PICC置管术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护理
- 张巧凤张丹彤赵紫荣云文秀赵翠云
- 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3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500mg/m2,卡培他滨l000mg/m2 bid d1-d14,三周重复,两周期评效.结果:5...
- 袁晓荣于焕欣张巧凤
- 沙利度胺联合R-CHOP与标准R-CHOP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 本文旨在探讨沙利度胺联合R-CHOP治疗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将40例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男24例,女16例,中位年龄66岁(35~82岁),48%的病人年龄超过60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
- 王亚兰金娜邢建华张巧凤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学治疗
- 文献传递
- 改进PICC导管浸泡方法对CRT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 2019年
- 目的 研究改良PICC导管浸泡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导方法置管.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观察组采用500单位/mL肝素钠盐水100 mL浸泡导管,再置入导管,两组患者置管后定期采用超声检查置管侧肢体的血管,观察有无血栓形成,比较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肝素钠盐水浸泡导管可使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发生率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置管后的生活质量.
- 张巧凤赵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