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宜鸣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宜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心衰
  • 1篇心衰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性
  • 1篇心脏性猝死
  • 1篇型心
  • 1篇性猝死
  • 1篇血分
  • 1篇血清
  • 1篇血清CA12...
  • 1篇脏性
  • 1篇溶酶
  • 1篇溶酶原激活剂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射血分数
  • 1篇糖类抗原

机构

  • 3篇宜兴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吴宜鸣
  • 2篇赵祥海
  • 1篇徐亮
  • 1篇季燕妮
  • 1篇韩琳

传媒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QRS波及左室射血分数预测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 QRS 波对心脏性猝死(SCD)事件的预测效能,并为这类疾病早期干预提供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其追踪随访10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存活进行分组,分别设为存活组和 SCD 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 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 QRS 波长及 QTc 间期数据。结果存活者为93例(87.7%),SCD 为13例(12.3%)。SCD 组患者院外除颤率高于存活组( P ﹤0.05),院内接受介入治疗、药物保守治疗、吸烟及高血脂率高于存活组( P ﹤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梗死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存活组 QRS 波宽度为(103.2±4.2)ms,小于 SCD 组(116.3±5.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存活组 LVEF 值为(52.9±3.1)%,高于 SCD 组(34.8±2.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 QTc 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LVEF 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 SCD 的敏感度为39.2%,特异度为92.7%,真阳性率71.3%;QRS 波预测的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66.7%,真阳性率63.2%;LVEF 联合 QRS 诊断的敏感度89.3%,特异度91.5%,真阳性率87.5%。LVEF 降低(25.9%vs.3.2%,P ﹤0.05)和 QRS 波增宽(9.5% vs.2.4%,P ﹤0.05)的患者远期 SCD 发生率较高。院外除颤[RR =5.9,95% CI(1.6~23.4),P ﹤0.05]、LVEF 降低[RR =7.1,95% CI(1.9~24.3),P ﹤0.05]及 QRS 波增宽[RR =3.5,95%CI(1.1~12.6),P ﹤0.05]均可作为 SCD 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QRS 波及 LVEF 联合检测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 SCD 的诊断效能,患者及医生应重视上述两项指标的监测,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徐亮赵祥海季燕妮吴宜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QRS波射血分数
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A125与NT Pro-BNP浓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与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 Pro-BNP)相关性,为CA125与NT Pro-BNP联合应用CHF诊断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在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Ⅲ级、Ⅳ的慢性心衰患者各50例,入院后24 h内分别检测NT Pro-BNP、CA125、心脏彩超,心衰好转后复测CA125、NT Pro-BNP水平。结果:(1)心功能Ⅳ级心衰患者CA125,NT Pro-BNP升高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心衰患者;(2)心衰患者CA125升高程度与NT Pro-BNP呈正相关,CA125升高程度与左室EF值呈负相关;(3)心衰控制好转后,血浆CA125、NT Pro-BNP浓度同步下降。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A125浓度与NT Pro-BNP呈正相关,可联合作为诊断心衰及判断心衰严重程度、预后的指标。
韩琳赵祥海吴宜鸣
关键词:慢性心衰糖类抗原125
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析在基层医院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75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结果 75例患者中溶栓成功67例、出血2例、病死4例;静脉溶栓时发病≤3 h的患者与发病>3 h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不良反应率、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时<70岁的患者与≥70岁的患者在溶栓成功率、不良反应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死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如果FMC-D的时间无法达到指南要求≤90 min或因客观原因无法行急诊PCI,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最佳选择。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可行。对老年患者静脉溶栓仍可获益,且安全性好。
吴宜鸣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